梁昊
隨著國內“二孩政策”頒布實施,孕產婦尤其是高齡產婦數量明顯升高,對助產士專業需求明顯增大,“‘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指出,要加強對助產士、兒科護士等人才的培養,力爭實現增加產科醫生及助產士14萬的目標[1-3]。助產士工作專業性強、風險性大,對其核心勝任力、人文關懷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而“衛生部貫徹2011—2020年中國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實施方案”指出[4],要大力發展助產高等教育,積極探索建設助產士隊伍的有效途徑,而實習助產士帶教則屬于其中的重要環節。體驗式教學通過創設特定情境,引導護生自我經歷、親身感知,并在親自體驗中建構知識、提升能力、運用知識,以實現多向傳遞互動教學[5]。本研究在產科助產士實習帶教中應用Kolb體驗式教學,探究其對助產士人文關懷水平及核心勝任力的影響。
選擇醫院2019年1—12月實習的產科助產士80名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注冊護士;全日制助產士專業畢業生;入科實習時已通過在校課程理論考試;未獲取母嬰保健技術合格證;處于實習階段;自愿參與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條件:進修護士或非在崗人員;帶教期間缺勤次數≥3次。按照組間匹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年齡25.33±2.15歲;入科考試成績90.34±3.21分;學歷水平:大專24例,本科及以上16例。觀察組年齡25.28±2.20歲;入科考試成績90.47±3.18分;學歷水平:大專25例,本科及以上15例。兩組助產士年齡、入科考試成績、學歷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帶教,即采取跟班制,由帶教老師負責理論授課、操作示范,并按時完成帶教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定期參與考核,所涉內容有分娩知識、助產操作、產房急救、互動溝通等,實習帶教周期8周。
1.2.2 觀察組 在常規帶教基礎上加以Kolb體驗式教學,包括“具體檢驗—觀察反思—抽象概念化—積極實驗”4個環節,具體如下:
1.2.2.1 具體檢驗 帶教老師回歸性分析助產案例,選取3~5個典型案例,包括“分娩球運動助產”“自由體位助產”“拉瑪澤呼吸減痛法”等,向實習助產士展示助產案例,并引導分析、學習案例,了解助產實施步驟、與產婦交流技巧、觀察要點,明確助產護理重點及難點。以“分娩球運動助產”為例,帶教老師分析相關案例后,引導助產士說明實施流程,包括“靠式分娩球運動—坐式分娩球運動—跪式分娩球運動—站式分娩球運動”,護理重點:根據產婦身高選擇合適大小分娩球、把握運動時機(宮口擴張2 cm)等。護理難點:訓練動作掌控、運動呼吸調節等。與產婦交流技巧包括“問答互動及時、言語輕柔”等,每個案例分析時長30 min[6-7]。
1.2.2.2 觀察反思 通過助產案例分析對助產護理技能進行具體檢驗,按5人1組對實習助產士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開交流會,各實習助產士分享助產案例分析中所學到的知識、自身不足及感想,每人5 min;帶教老師引導護生展開頭腦風暴,以“助產護理”為中心,論述助產護理工作內容及要點,護生先后陳述,其他護生補充說明,包括“物品器械清潔保管、分娩物品準備或補充、無痛分娩操作、產婦引導、新生兒處置”等,以小組為單位總結討論成果,并選取1名代表匯報,帶教老師對各小組成果進行評價,明確其不足,時長20 min。
1.2.2.3 抽象概念化 帶教老師引導各小組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實現對助產護理知識的抽象概念化,以構建相應知識體系。
(1)思維導圖繪制流程:助產護理思維導圖繪制具體過程如下,擬定“主題”寫在A4紙上,可配相關文字或圖像表示主題;確定“次級主題”作為一級主題延伸,包括目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項;羅列次級主題對應的詳細要點,以關鍵詞描述;使用不同顏色線條連接各級主題。思維導圖繪制完成后,各小組將A4紙打印過塑匯報學習成果,帶教老師先后展示各小組所繪思維導圖,其他小組評價、說明思維導圖結構、內容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優點,
并選出最佳思維導圖。
(2)思維導圖舉例說明:以“初產婦第一產程助產護理”為例,繪制思維導圖。①導圖主題。為“初產婦第一產程助產護理”(A);②次級主題。包括“產程時長(11~12 h)”(B1)、“臨床表現”(B2)、“觀察內容”(B3)、“助產護理項目”(B4); ③詳細要點。B1—潛伏期8 h、活躍期4 h;B2—規律宮縮、宮口擴張、胎頭下降、胎膜破裂;B3—子宮收縮、胎心、宮口擴張及胎頭下降、胎膜破裂、陰道檢查;B4—產程檢測(生命體征、胎心監護、破膜羊水檢測、陰道檢查)、一般護理(環境管理、分娩指導)、疼痛護理(鼓勵描述感受、鎮痛陪伴分娩)、出入量管理(高熱量飲食、2~4 h排尿1次或導尿)。
1.2.2.4 模擬與演練
(1)正常分娩模擬:帶教老師借助上海欣曼生產的XM-ZC助產示教模型開展積極實驗,實習助產士以枕左前位演示正常分娩步驟,包括“銜接—下降—俯屈—內旋轉—仰伸—復位及外旋轉—胎肩娩出等”,分娩機轉動過程中配合相應助產動作,使用液體石蠟棉球對胎兒、產道、會陰部進行潤滑,帶教老師對助產士示范流程完整度、示范動作規范性進行評價,并現場示范規范動作,每人時長10~20 min[8]。
(2)產后出血急救演練:助產士5人1組分別飾演“一級醫師”“助產士(3人)”“高危產婦”。①情況匯報。“助產士A”觀察、匯報陰道出血情況,如“胎盤娩出后陰道出血量增大,達到400ml,呈暗紅色且伴有血塊”;②與產婦交流。安撫產婦“你好,你現在出血有點多,請保持放松,我給你檢查一下”,“產婦”配合開展相關檢查“助產士A”按摩子宮以促進子宮收縮,并對軟產道完整度進行檢查,并通知“一級醫師”、啟動一級預警。
(3)急救操作:助產士B負責記錄產婦生命體征及出血時間、出血量;一級醫師詢問患者自我感覺,如心慌氣短、咳嗽情況,并創建靜脈通道、留置導尿管、持續供氧、檢查軟產道;助產士C負責靜脈滴注,抽血送檢;一級醫師檢查胎盤、胎膜完整度,如軟產道無損傷、宮口存在活動性出血且有血塊,則繼續按摩子宮。帶教老師對各小組助產士演練情況進行觀察、評價,明確操作規范性,糾正操作問題,每次30~40 min。
(1)人文關懷水平:帶教結束后,借助關懷能力量表評價助產士人文關懷水平,量表包括認知、勇氣、耐心,維度對應條目數分別為14個、13個、10個,共有37個條目,采取7級評分法,分值為1~7分,1分表示完全反對,7分表示完全同意,其中正向計分條目24個,反向計分條目13個,總分為259分,<111分,則低水平,111~184分,則中等水平,185~259分,則高水平;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7,維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80~0.88[9]。
(2)核心勝任力:帶教結束后,借助核心勝任力量表進行調查,量表共有6個維度,包括孕前保健能力、孕期保健能力、分娩期保健能力、產后保健能力、新生兒保健能力、公共衛生保健能力,共有54條目,均采取5級評分法,分值1~5分,1分表示無此能力,5分表示很有能力,總分為270分,<162分,則低水平,162~215分,則中等水平,216~270分,則高水平;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0.979,維度 Cronbach’s α 系數 0.840~0.962[10]。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組間率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助產士人文關懷中高水平所占比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助產士人文關懷水平比較
觀察組助產士核心勝任力中高水平所占比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助產士核心勝任力比較
實習助產士對助產護理理論知識有一定了解,但助產操作實踐經驗明顯不足,而產科危重孕產婦病情變化快且不可預見,對助產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11]。臨床助產士傳統帶教多采取單一理論知識培訓或急救技能訓練,理論與實踐關聯性不強,且帶教活動內容枯燥,培訓效果差,不利于提升助產士核心勝任力及人文關懷能力。
本研究在產科助產士實習帶教中應用Kolb體驗式教學,結果顯示,觀察組助產士人文關懷中高水平占比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助產士核心勝任力中高水平占比高于對照組(P<0.05)。Kolb體驗式教學包括“具體檢驗—觀察反思—抽象概念化—積極實驗”4個環節,選取案例,通過頭腦風暴、思維導圖、模擬演練,能促使所學知識、現實與情感融入相應情境,有助于實現對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或檢驗[12-13]。以案例分析法進行具體檢驗,通過分析具體助產護理案例,了解助產護理流程,明確助產護理要點及難點,有助于規范助產士護理操作與語言交流,增強其人文關懷意識,提升其核心勝任力[14]。通過“頭腦風暴”進行觀察反思,助產士通過組內交流、討論明確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期保健、產后保健、新生兒保健所涉內容,有助于了解助產護理責任及任務;借助思維導圖對助產護理內容實施概念抽象化,能實現對助產護理內容的總結,有助于構建相應知識體系,便于助產士記憶相關知識,實現對助產護理工作的系統化認識[15]。以模擬演示形式開展積極實驗,包括正常分娩演示、急救演練,能鍛煉實習助產士護理操作能力,規范助產護理流程及操作,提高助產士應急、急救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其核心勝任力。
綜上所述,Kolb體驗式教學在產科助產士實習帶教中的應用,能提升其人文關懷水平,增強其核心勝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