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添堂
三明市第二醫院醫學檢驗科,福建永安 366000
糖尿病腎?。―KD)是因為糖尿病而引發的微血管并發癥,近些年隨著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腎病越來越常見,該病癥會嚴重影響腎功能,造成生活質量下降,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臨床上需要尋找一種更加科學、有效的診斷方案,爭取能夠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1-2]。現代研究發現[3],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復雜,該病癥的發生、發展與糖尿病進展、腎小管損傷程度之間存在相關性,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糖尿病腎病的發病進程并指導臨床診療。為尋找選擇科學直觀的檢驗指標,該院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現尿α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等指標檢測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傷診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現該文選擇該院于2019年2月—2020年4月間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根據入院尿蛋白排泄率檢查結果分為3組。糖尿病早期腎病組患者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齡51~83歲,平均年齡(68.65±4.02)歲。糖尿病中期腎病組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50~84歲,平均年齡(68.92±3.87)歲。糖尿病晚期腎病組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齡51~85歲,平均年齡(68.71±3.96)歲。3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該次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支持,所有受試者知情并自愿參與該次研究,并排除了各種原因中途退出者、因其他原因造成腎臟功能損傷患者以及對研究方法依從性差患者。
所有患者清晨空腹取10 mL的尿液樣本,3000 r/min離心處理后取上清液,其中使用散射比濁法測量患者的尿α1-微球蛋白與尿β2-微球蛋白水平;使用肌氨酸氧化酶法與免疫比濁法測量患者的尿肌酐與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根據結果計算尿白蛋白/肌酐值??崭骨宄咳§o脈血5 mL,在低溫3000 r/min離心處理10 min后,分離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 日立7600)測量血清胱抑素。該次研究中所有的試劑與設備均采用原狀進口的配套試劑,整個研究過程中嚴格遵照說明書進行,保證檢驗結果質量。
分別記錄3組患者尿α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檢查結果,對比分析3組患者上述指標的數據差異和敏感度。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3組患者的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3組間的差異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組患者的各項生化檢驗結果顯示,糖尿病晚期腎病組患者的尿α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指標整體高于糖尿病早期、中期腎病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生化檢驗結果比較(±s)

表1 3組患者生化檢驗結果比較(±s)
組別 尿α1-微球蛋白(mg/L) 尿白蛋白/肌酐 尿β2-微球蛋白(mg/L) 血清胱抑素(mg/L)糖尿病早期腎病組(n=29)糖尿病中期腎病組(n=30)糖尿病晚期腎病組(n=26)F值P值31.25±4.8248.77±2.1658.59±0.8210.5920.001121.42±13.44156.26±3.31195.41±1.0823.5930.0018.53±2.2613.79±0.0818.09±0.0216.5910.0011.43±0.212.33±0.193.25±0.318.6620.001
3組患者不同指標的敏感度對比,組間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敏感度結果分析[n(%)]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因為人體胰島素分泌不足、異常所引發的疾病,發病后人體無法有效控制血糖血脂,并最終發展為多期間功能衰竭[4]。腎功能損傷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其主要原因是人體長期的高糖狀態造成微血管病變,引發腎小球硬化等一系列問題[6]。早期該病癥的臨床癥狀不明顯,因此很多患者在確診糖尿病腎病時往往已經進展到中晚期,臨床治療難度大、預后差,及早診斷成為臨床治療糖尿病腎病的主要思路。
該次研究中根據尿蛋白排泄率對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分組,并對不同患者的相關臨床指標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糖尿病早期腎病組患者的尿α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水平顯著低于糖尿病中期腎病組與糖尿病晚期腎病組(P<0.05),提示相關指標與糖尿病腎病存在相關性。有學者通過研究發現[7],早期糖尿病腎功能損傷患者在接受科學的治療后,其腎功能損傷情況可得到有效逆轉,但是因為發病隱匿、癥狀不典型而導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機會。該次研究中所使用的尿α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4個指標,可在糖尿病腎功能損傷診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疾病的早期診斷與鑒別具有一定價值。
隨著現代醫學界對糖尿病腎病研究的深入,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在制定的相關標準中,將尿白蛋白/肌酐的比值作為診斷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標準,長久以來,24 h尿蛋白檢測被認為是診斷尿蛋白總量的“金標準”[8]。但是多數臨床實踐結果顯示[9],該方法因為存在操作復雜、留取標本的時間長等,嚴重影響了患者對該方法的依從性。該次研究中所選擇的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被證實與24 h尿蛋白之間存在相關性,其中尿肌酐的主要來源是血液,經人體腎臟排泄后,人體腎功能異常會造成尿肌酐水平直接改變,因此通過該方法可對人體的腎功能損傷期情況進行判斷;尿白蛋白在人體腎功能輕微受損的情況下會增多,臨床上單次尿檢可能會因為人體排尿量的限制而影響監測結果,但肌酐的排出量基本恒定,因此選擇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是診斷糖尿病患者腎功能損傷具有可行性[10]。
尿α1-微球蛋白是一種經淋巴組織、肝臟分泌的小分子糖蛋白,可經由腎小球過濾并被腎小管吸收,是臨床上評估腎小管功能的敏感指標,該指標的病理性增高常見于腎小管損害中,包括腎功能衰竭等,人體的尿α1-微球蛋白水平增高提示腎小球濾過膜受損[11]。尿β2-微球蛋白在人體免疫應答機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該物質極易通過腎小球濾過膜,且正常情況下人體尿β2-微球蛋白的分泌、合成速度恒定,因此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長期保持在穩定狀態[12]。但是在腎功能損傷發生后,會導致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顯著增加,且該指標越高,則證明人體的腎功能損傷越嚴重,因此醫學界也將該指標作為評估腎移植、汞中毒等情況的臨床診斷依據[13-14]。血清胱抑素是臨床上評估腎功能的重要標志物,一般以腎功能為參考,作為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蛋白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在所有的有核細胞內以恒定速度表達與持續轉錄,無組織特異性,因此人體會以恒定的速度產生血清胱抑素,且該物質會廣泛存在與人體的各種體液中,自由從腎小球濾過,完全有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并降解,不會重新回到血液中[15]。該文研究結果證明,糖尿病早期腎病組的血清胱抑素水平要顯著低于其他兩組(P<0.05),提示該指標在臨床疾病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滿玉霞[16]在研究中,選擇9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后,發現糖尿病腎病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為(26.61±4.33)mg/L,高于對照組的(16.28±4.41)mg/L,這與該文研究結果相同,均認為糖尿病腎病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更高。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尿α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可作為臨床診斷的重要指標,該文研究證明上述指標具有較高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