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霞
濟南市章丘區中醫醫院檢驗科,山東濟南 250000
糖尿病發病率不斷提升,而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是導致疾病的兩種主要因素[1]。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范圍的糖尿病患者多達2.4億左右,預計在2025年,疾病的發病人數會突破4億。糖化血紅蛋白是糖尿病結合血紅蛋白以共價鍵存在的穩定化合物,糖化血紅蛋白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具有可靠性[2-3]。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血糖代謝障礙,導致血脂和糖化血糖蛋白指標異常,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脂類微粒堆積,餐后情況更為嚴重,通過檢測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患者3個月左右血糖平均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可以預測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發展,及時診斷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疾病。據美國糖尿病協會頒布的指南,若糖化血紅蛋白指標≥5.7%,則可以確診為糖尿病[4-5]。血液濃度越高、血紅蛋白與血液接觸的時間越長、紅細胞的存活時間越長,患者的糖化血糖蛋白水平越高,因此檢測患者的糖化血糖蛋白水平也是判斷患者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的重要指標。為評估在糖尿病診治中使用糖化血紅蛋白檢驗的準確性,該研究選擇2019年7月—2020年8月90例內分泌科建檔的糖尿病患者和90名健康體檢者,展開研究。
選擇該院內分泌科建檔的糖尿病患者90例作為觀察組,選擇在該院進行健康體檢者90名作為對照組,兩組均接受糖化血紅蛋白檢驗。
對照組,男性健康體檢者45名(占比50.00%)、女性健康體檢者45名(占比50.00%);年齡28~83歲,平均年齡是(46.63±5.28)歲;體質量指數(BMI)值在20~25 kg/m2之間,平均BMI值(22.13±1.02)kg/m2。
觀察組,男性糖尿病患者41例(占比45.56%)、女性糖尿病患者49例(占比54.44%);年齡29~80歲,平均年齡是(46.55±5.29)歲;BMI值在21~25 kg/m2之間,平均BMI值(22.21±1.21)kg/m2。
兩組糖尿病患者和健康體檢者的資料(性別、年齡、BMI值)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受檢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研究在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③觀察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滿足糖尿病診斷標準,患者的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④對照組健康體檢者,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
排除標準:①腎臟嚴重損傷者;②低蛋白血癥者;③甲狀腺疾病者;④精神類疾病者;⑤入組前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或正在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者;⑥臨床資料缺失者;⑦合并嚴重創傷和半年內接受手術者;⑧交流障礙者。
檢測方法:均取清晨空腹靜脈血2 mL。使用己糖激酶法檢測患者血糖指標,使用己糖激酶試劑盒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應用離子交換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使用色譜試劑盒和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HIC-723G8。根據說明書和操作規范進行操作。
①評估兩組受檢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②評估觀察組糖尿病患者治療期間各個時間段(治療前1周,治療后第1周、第4周、第6周、第10周)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③評估觀察組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指標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并發癥發生率等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糖尿病患者(觀察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高于健康體檢者(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受檢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受檢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對比(±s)
組別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紅蛋白(%)觀察組(n=90)對照組(n=90)t值P值10.13±1.254.59±0.5338.709<0.00117.63±6.276.82±1.5315.889<0.0019.44±2.834.35±0.4216.878<0.001
糖尿病患者(觀察組)治療后第1周的糖化血紅蛋白指標(9.10±2.13)%與治療前(9.44±2.83)%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910,P>0.05)。觀察組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在治療后第4周(8.66±1.33)%、第6周(7.51±1.20)%、第10周(6.35±1.02)%均低于治療前(9.44±2.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t=2.366、5.956、9.744,P<0.05)。
根據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將觀察組的糖尿病患者分為兩組,其中,47例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指標>10%,43例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在6%~10%之間。糖化血紅蛋白(>10%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高于糖化血紅蛋白范圍為6%~10%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不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評估[n(%)]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中的典型疾病,病程長且無法治愈,常見癥狀包括飲水過量、進食過多、尿頻癥等。在治療過程中,隨著病程的演變,會出現多種器官和功能組織的損傷,因此對疾病的早期診斷對后續治療效果有著決定性的影響[6]。1型糖尿病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大,2型糖尿病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盡量在早期進行干預和治療,如及時減肥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預防其他并發癥。可見及時、準確的診斷有助于發現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總數的90%以上,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特征,微血管和心腦血管的病變不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靶向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7]。基于此,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有必要尋找一種有效的檢測方法,以提高該病的檢出率,減少疾病的危害性[8]。
臨床血糖監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反應的只是一個實時的血糖指數,只能反映患者目前的身體狀況,所以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是片面的。糖化血紅蛋白是血清白蛋白的非酶糖基化產物(Non-enzymatic glycosylation),是日本研究者最早測定,利用高壓液相陰離子交換法進行測定,利用糖化血紅蛋白來測定機體短期的血糖控制情況,但是由于處理的樣本量較小,且價格昂貴,該檢測方式的推行受到了限制[9]。糖化血紅蛋白可以準確反映機體在短期內(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和餐后的血糖變化情況,糖基化水平直接決定葡萄糖的濃度,可作為長期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指標。此外,糖化血紅蛋白還可以反映機體血液系統疾病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可以作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標準,有研究提出,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7%可以有效阻斷疾病進展,降低糖尿病引發的微血管病變問題。基于此,為糖尿病患者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驗可以為治療與預后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10]。糖化血紅蛋白指標越高,說明血糖和血紅蛋白結合量大,提示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嚴重。利用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進行糖尿病診斷,對于檢測的時間具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具有不穩定性,容易出現漏診與誤診。糖化血紅蛋白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檢測方式較為簡單[11]。在糖尿病患者的篩查中,利用糖化血紅蛋白可以有效地反映血糖指標變化,還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血糖控制情況。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健康人員具有較大差異,健康體檢者其血紅蛋白指標在4%~6%之間,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血紅蛋白指標偏高[12]。對于確診的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可以在患者復查中用來調整后期的治療方案,為患者的后期治療提供有效的依據,保證用藥治療的安全性與合理性,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期間,若糖化血紅血紅蛋白升高,機體容易出現諸多并發癥,所以需要定期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指標,以此降低腎病和動脈硬化等并發癥[13]。有學者[14]提出,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圍產期應用糖化血紅蛋白聯合孕前體重指數等進行綜合檢驗,即利用糖化血紅蛋白與非傳統血糖檢測指標聯合檢驗,可以有效預測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急性與慢性并發癥,對于預防不良妊娠結局具有極高的價值,說明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對于預防并發癥具有積極意義。糖尿病的主要特點是高血糖水平,糖代謝、蛋白質紊亂,引發不同程度的器官損傷與衰竭。利用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可以預防器官功能損傷。
據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10.13±1.25)mmol/L、餐后2 h血糖(17.63±6.27)mmol/L、糖化血紅蛋白(9.44±2.83)%均高于對照組健康體檢者(P<0.05)。與治療前糖化血紅蛋白(9.44±2.83)%相比,觀察組治療后第4周(8.66±1.33)%、第6周(7.51±1.20)%和第10周(6.35±1.02)%的糖化血紅蛋白更低(P<0.05)。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10%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53.19%)高于糖化血紅蛋白6%~10%患者(25.58%)(P<0.05)。說明利用糖化血紅蛋白檢驗,可以有效辨別糖尿病患者和健康體檢者,是糖尿病診斷的有效方式[15]。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期間,通過觀察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可以發現糖尿病患者在治療后的糖化血紅蛋白均低于治療前。在糖尿病并發癥的觀察中,糖化血紅蛋白指數越高,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更高,說明糖化血紅蛋白可以作為糖尿病并發癥預防的重要觀察內容[16]。但是,糖化血紅蛋白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因為檢測方式的不同,指標的檢測方法存在一定的爭議。且糖化血紅蛋白會受到白蛋白代謝的影響,如腎病綜合征患者、甲狀腺功能紊亂患者以及糖皮質激素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水平會偏低[17]。因為糖化血紅蛋白反應的是機體近幾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所以存在一定的時間延遲,若血糖控制的指標出現驟變,往往無法及時反應機體當時的血糖。并且,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會受到縮短紅細胞壽命的疾病干預,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受到一定的限制[18]。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診斷和治療中,糖化血紅蛋白具有重要的檢驗價值,可以為患者預后提供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