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榕
福建省福能集團總醫院脈管病科,福建福州 350001
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診療和護理工作中,應該側重于并發癥的防治,減少或避免并發癥對于患者身體健康的損害,降低疾病的危害性。作為一種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糖尿病足的發生,與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有關,所產生的機械壓力,會導致軟組織受損及骨關節病變,出現潰瘍、感染,影響患者足部正常的感覺、運動功能,極大地困擾著患者的日常生活[1]。為了減輕糖尿病足的危害性,緩解患者的身心痛苦,應該及時、有效地實施護理干預,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加強對感染的預防,促進潰瘍創面的愈合,恢復其正常的足踝功能。該過程中,應該重視患者飲食與生活方式的管理,做好潰瘍創面的防護措施,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方法。目前,中醫藥方法開始應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療和護理工作中,結合中醫理論,分析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機,進而辨證施治,行涼血活血、清熱解毒、去腐生肌之法,具有良好的應用療效[2]。該研究選取該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期間收治的98例糖尿病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其治療恢復情況,探討中西醫結合方法在治療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足患者為研究對象,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納入標準:①經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②術前經體征檢查(足部疼痛、間歇性跛行等)、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符合《中國糖尿病足診治指南》(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的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肝、腎疾病;②合并造血系統疾病;③精神疾病[4]。觀察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8∶21;年齡為45~82歲,平均年齡(56.96±5.08)歲。對照組男女患者比例為30∶19;年齡為48~80歲,平均年齡(56.63±6.04)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常規護理):密切監測患者的血糖水平變化,正確、規范地使用降糖藥物,醫護人員需要針對臨床用藥進行指導,同時在日常飲食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議,選擇低鹽、低脂、高鈣低磷的飲食。加強足部護理,針對潰瘍創面進行清創處理,足部潰瘍創面部位應避免受到壓迫、刺激和污染,實施持續封閉式負壓引流。構建舒適、衛生、安靜的病房環境,提高患者的休息質量。隨著創面的愈合,患者可以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運動鍛煉,關注其患肢感覺功能、活動功能以及皮膚微循環的恢復情況下。在護理人員的指導與協助下,患者在床上活動其足趾、踝部關節,做屈伸動作。然后進行雙腿伸直、抬高,做壓膝、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早期下床活動,借助助行裝置行走,逐漸增加行走距離。
觀察組(中西醫結合護理):患者同樣接受用藥指導、飲食管理、持續封閉式負壓引流以及康復鍛煉等常規護理(具體操作同對照組),聯合應用中醫護理方法,具體措施如下:①藥浴。取沒藥(20 g)、乳香(20 g),丹參(25 g)、紅花(25 g)、毛冬青(30 g)、大黃(30 g),加水煎煮。藥液溫度降低至38~40℃后,足浴30 min左右。
②穴位按摩。取患足太沖、涌泉、太白和三陰交等穴,進行穴位按摩。以輕柔的力度進行旋轉按摩(3 min/穴),逐漸增加按摩力度,行補法按揉(5 min/穴),然后按摩足底的反射區穴位(3 min/穴)。
③中藥內服。取金銀花(30 g)、玄參(30 g)、當歸(15 g)、黃芪(10 g)、紫草(10 g)、赤芍(15 g)、紅花(7.5 g)、黃柏(10 g)、青皮(10 g)、瓜蔞仁(10 g)、薏苡仁(10 g)、牛膝(15 g)以及冬瓜皮(10 g),配制四妙勇安湯方劑,加味生地黃和黃連(濕熱下注)或知母、生石膏、茯苓(精虧氣陰),加水煎煮取汁,溫服(1劑/d,2次/d)。
④情志護理。護理人員應該多與患者進行溝通,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評估其情志狀態。采取音樂移情法,根據患者的心情,選擇合適的音樂。白天播放節奏輕松、歡快的音樂,用于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時可以放松心情。夜間則播放婉轉、舒緩的音樂,用于安神、催眠。
①生活質量:生活質量表(SF-36)評分的提升,反映出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②情緒狀態: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的降低,反映出糖尿病足患者焦慮情緒的緩解;③康復效果:監測糖尿病足患者接受護理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的變化,并對創面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進行記錄,對比兩組之間的差異性[5-7]。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糖尿病足患者接受中西醫結合護理(觀察組)和常規護理(對照組)后的血糖控制效果,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對比[(±s),mmol/L]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對比[(±s),mmol/L]
組別FBG護理前 護理后2 hPG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49)對照組(n=49)t值P值9.61±1.169.57±1.190.168>0.056.93±0.497.71±0.547.488<0.0513.15±1.1913.12±1.230.123>0.058.24±1.148.85±1.082.888<0.05
對比糖尿病足患者接受中西醫結合護理(觀察組)和常規護理(對照組)后的生活質量及負面情緒改善情況,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及負面情緒改善情況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及負面情緒改善情況對比[(±s),分]
組別SF-36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SA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49)對照組(n=49)t值P值45.17±5.8146.24±5.640.925>0.0576.49±4.6469.72±5.186.815<0.0561.24±3.7460.93±3.850.404>0.0536.17±4.0244.62±3.7410.773<0.05
對比糖尿病足患者接受中西醫結合護理(觀察組)和常規護理(對照組)后的創面愈合情況及住院時間,觀察組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情況及住院時間對比[(±s),d]

表3 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情況及住院時間對比[(±s),d]
組別創面愈合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n=49)對照組(n=49)t值P值15.36±3.8121.61±3.947.982<0.0518.14±4.0225.53±3.719.456<0.05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的慢性疾病,患者會長期、持續受到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困擾。糖尿病引發的各類并發癥,會對患者的多個器官組織形成損害,甚至存在致殘、致死的風險[8]。糖尿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期間需要警惕并發癥的發生,并需要在并發癥發生后,及時進行治療和護理干預,減輕患者的身心痛苦。糖尿病足的發生,會引起足踝部位皮膚潰瘍、關節損傷,并伴隨有疼痛癥狀以及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對于日常生活形成極大的妨礙[9]。糖尿病足的臨床護理中,應該以血糖控制為基礎。通過藥物降糖、飲食調理、運動鍛煉等方式,患者的血糖水平保持正常、穩定的范圍,能夠為糖尿病足的治療恢復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同時加強足部護理,采取清創手術、持續封閉式負壓引流等治療措施,促進創面良好愈合。降低感染風險[10]。經過常規護理干預后,對照組患者FBG水平由護理前的(9.57±1.19)mmol/L降低至(7.71±0.54)mmol/L,2 hPBG水平由護理前的(13.12±1.23)mmol/L降低至(8.85±1.08)mmol/L,反映出常規護理干預在控制血糖方面的良好作用。與此同時,對照組患者的SF-36評分由(46.24±5.64)分提升至(69.72±5.18)分,SAS評分由(60.93±3.85)分降低至(44.62±3.74)分,反映出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和負面情緒的緩解。而為了進一步提升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加快潰瘍創面的愈合以及足踝功能的恢復,應該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應用中醫護理方法[11]。
根據中醫理論,糖尿病屬于“消渴”范疇,而糖尿病足則是脈絡瘀堵,熱毒內蘊引起的“脫疽”,患者由于久病消渴、氣陰兩虛,出現燥熱內結、耗灼營血的表現,引起濕熱壅盛、淤血阻絡,導致“脫疽”的形成[12]。在糖尿病足的中醫治療和護理中,側重于“活血化瘀”“去腐生肌”,可以采用藥浴、穴位按摩以及中藥內服等方法。藥浴治療的過程中,將患足浸泡于藥液當中,有利于藥物的滲透。藥液中的沒藥具有活血化瘀之功,乳香則用于活血行氣、消腫生肌,丹參用于祛瘀止痛、涼血消癰,紅花用于活血通經、散瘀止痛,毛冬青用于清熱解毒,大黃用于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可以有效促進潰瘍創面的愈合[13]。中藥內服四妙勇安湯加減方,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適用于“脫疽”的治療[14]。配合以穴位按摩治療方法,能夠活血通絡、散瘀消腫,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在此基礎上,實施情志護理,調節患者的情緒狀態,減少負面情緒的影響,對于血糖的穩定控制和促進糖尿病足的恢復有著積極的作用[15]。經過中西醫結合護理后,觀察組患者FBG水平由護理前的(9.61±1.16)mmol/L降低至(6.93±0.49)mmol/L,2 hPBG水平由護理前的(13.15±1.19)mmol/L降低至(8.24±1.14)mmol/L,反映出中西醫結合護理在控制血糖方面的作用效果優于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的SF-36評分由(45.17±5.81)分提升至(76.49±4.64)分,SAS評分由(61.24±3.74)分降低至(36.17±4.02)分,反映出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和負面情緒的緩解效果優于對照組。與此同時,觀察組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比對照組更短,充分反映出中西醫結合護理對于糖尿病足患者治療恢復的積極影響。
在尹麗紅的臨床研究中[16],140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分別接受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組70例)和常規護理(對照組70例)后,研究組患者的創面修復時間為(6.5±2.7)d,住院時間為(15.6±2.7)d,均比對照組更短,生活質量評分比對照組更高,充分反映出中西醫結合護理對于2型糖尿病足患者創面愈合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優于常規護理。尹麗紅的研究與該研究均采取分組對照的方法,對比中西醫結合護理和常規護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兩組患者在創面愈合和時間、住院時間和生活質量評分上的差異性,并得出一致的研究結論。在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療恢復期間,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能夠幫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護理方法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可更加穩定控制血糖,同時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提高其生活質量,進而加快其康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