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紅
摘 要:城鎮化最早起源于18世紀的產業革命,從人口流動的方面上看,具體表現為農村人口大批量往城鎮流動。從總的方面上看,主要包含兩種形式,即:城鎮數量相較于以往增速明顯、不同城市的人口數量相較于以往規模、范圍與技術擴大較為明顯。文章從城鎮化的實際情況出發,對鄉鎮中學的德育教育情況及其活動課程的內容設置、實施等分別進行了探討與分析,旨在通過相關的論述分析與實踐探討,對其活動課程的內容制定與開展進行一定優化與創新。
關鍵詞:城鎮化;鄉鎮中學;德育活動課程
一、 引言
城鎮化從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的角度上看屬于時代發展的必然進程,同時,城鎮化也是評估某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文化水平、科學技術發展質量的重要參考因素,也能夠反映社會組織與地區管理工作建設情況。
二、 城鎮化背景下鄉鎮中學的發展情況分析
在工業化進程加快與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中,國內在城鎮化的發展上從低水平逐漸發展為高水平,截至2016年,城鎮居住人口由1.71億人增長至將近8億人,年均增長將近1.5個百分點。城鎮化發展增速和村落的無節制開發,使得農村的勞動力大批量流入城市或者鄉鎮區域。隨著大量農村人口的流入與落戶,鄉鎮學生的數量以肉眼可見的增長規模持續擴大。部分鄉鎮地區雖然通過擴建學校、新建學校的方式緩解鄉鎮人口入學難等問題,這也造成一個現實情況,在課程教育的“班額”規模上,學生的人數較多,對于教育的質量保障產生一定影響,對于德育活動課程的教育而言,一方面需要在內容上進行創新或者優化,另一方面需要結合城鎮化的發展情況適當調整活動課程的開展模式,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德育教育的實施質量。
三、 德育教育的相關概念
從不同角度對德育進行解釋,可分為廣義與狹義,前者主要強調目的性、計劃性使相關人員在政治、思想和道德等因素上加強相關性活動,具體有社會、社區、學校以及家庭德育教育等方面;后者在概念上特指學校方面的德育教育,該方面的教育主要通過相關人員根據社會或者階級等方面因素,從相關目的出發以及制定相應的教育目標或者模式,使受教育人員能夠在思想、政治與道德等項目上進行相關學習、實踐等活動。中學階段的教育在差異性的表現上主要因為地區發展水平的不同、區域教育發展水平不同等方面原因導致,使得德育教育在內容的制定、教學流程的設置以及基礎設施的應用等方面都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性。鄉鎮中學在當前的社會發展環境、經濟建設水平以及相關高新技術的應用上,大部分相較于發達地區或者城市而言,應用水平與設施覆蓋等情況皆存在一定不足,這也造成鄉鎮德育相關課程教育與活動的展開受到一定影響。對此,在新時期教學理念、德育培養要求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需要從多個方面提升德育課程以及相關活動制定的水平和開展質量。
四、 鄉鎮學校與鄉鎮文化相互發展的意義
鄉鎮作為基層的行政機構,在地區語言文化、三觀、風俗以及社會心理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區域特色,在獨特的人文環境中,鄉鎮學校與鄉鎮文化之間形成一個有機結合體,鄉鎮學校在建校文化與核心價值理念的宣揚上,較大程度受到地方文化、觀念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影響。兩者的存在與發展,作為十九大中重點強調的內容之一。在新時期的鄉鎮中學德育教育工作中,鄉鎮文化所具有的育人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價值
鄉鎮文化屬于區域活動人口的精神寄托與智慧產物,反映不同時期鄉鎮人口的思維模式、生活習慣以及價值觀念等。從個人的思想教育與內在素養培育的角度上看,鄉鎮學生在人生理想、道德模范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受到鄉鎮文化的影響較為深刻。對于德育教育活動的內容制定與實施模式,需要在活動內容建立初期深刻挖掘鄉鎮文化,確保德育活動的內容較為貼合鄉鎮學生的心理特點。
(二)有助于文化認同感與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鄉鎮文化在內涵與形式上主要包含歷代成員的精神寄托、生活經驗與思想文化特點,隨著時間推移,文化中的精華慢慢沉淀,最終形成鄉鎮地區的獨特文化特點。從德育課程的內容編制、指導思想選擇以及文化觀念教育等方面上看,通過鄉鎮文化的引入,能夠在思想觀念、價值觀念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培養學生形成政治上的認同感,進而認同自身的鄉鎮地區文化,如鄉鎮地區文化中的愛國、愛鄉、勤勞以及恪守信用等方面,對德育活動的內容引用與思想教育體系的建立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三)鄉鎮文化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文化個性
從人類文化的發展歷史上看,文化在核心形成與向外拓展的發展過程中,往往帶有較為明顯的區域特色以及特定群體特點,其中,文化個性的形成也體現出較為顯著的區域文化特色。鄉鎮文化在教育資源上,擁有較多自然屬性的教育資源與區域歷史資源,在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鄉鎮文化所表現出的顯著個性與地方特色,能夠在德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較好的文化個性,使學生能夠從正確的視角上認識鄉鎮文化的價值,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獲得較好的德育教育。
五、 德育活動課程的含義與特性
德育活動課程主要結合課程理論對班會課程、升旗儀式以及相關實踐課程等,將多種課程活動通過整合的方式進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在構成的課程類型中,其在德育活動課程的展開過程中通過內在調和的形式,對不同的受眾群體與培育對象實施不同的德育教育內容。從實施的目的上看,德育活動內容制定與活動開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從當前的社會環境或者區域環境出發,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將德育教育進行碎片化的整合,通過明確的活動主題開展,使學生在活動課程的參與上,能夠把握德育活動的主題內容與思想核心,從而個人的素養培育與品格樹立等方面獲得較好的引導。文章在德育活動課程的選取上,一方面根據城鎮化的發展特點,對實際學情進行相應的研究與分析,另一方面根據主題升旗儀式、主題班會與主題實踐活動三種形式的課程特點,制定德育活動課程的主要形式。
六、 德育活動課程的標準制定與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