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如果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師就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訓練,本文筆者從要營造寬松的語言環境;要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控;要開展形式多樣的訓練三個方面進行論述,闡明了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重要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聽說教學;語言環境;自我調控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3-0049-02
【本文著錄格式】張曉婷.初中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J].課外語文,2021,20(13):49-50.
語言作為人類思維和交流的工具,是我們須臾不可或缺的。劉勰曾用“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形象比喻來說明說話能力的重要。更何況在當今社會,QQ、微信、手機、電子郵件等的廣泛使用,語言成了最直接的傳遞方式。“會說話”在美國被稱為在世界上生存和發展的三大法寶之一。語言能力的強與弱關系到交流的成敗與否。因此,我們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這是嶄新的時代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
一、要營造寬松的語言環境
在語文教學上,學生既怕寫作文,又怕課堂上當眾發言。哪怕一個下課口若懸河的學生,即使課堂上要點名起來發言,也是不知所措。根據筆者觀察了解,怕發言是說話教學的一大障礙,必須首先掃除這種障礙,才能使聽說教學有效。學生怕當眾發言除了一些確實不懂的原因之外,其中原因有:一是不夠自信。很多時候,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一些學生環顧四周,如果發現沒人舉手,剛想舉手的念頭立即熄滅,因為對自己不夠自信,擔心自己的答案是錯誤的,被人嘲笑。二是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較差,哪怕自己已經對問題有了答案,但口頭表達能力較差,所以不敢站起來回答,怕表達不清楚遭人笑話。三是因為班級里踴躍發言的人少,整個氛圍比較緊張,沒有形成一種自由寬松、各抒己見、熱烈談論的課堂氛圍,學生就更不想不敢發言了。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該積極采取方法,通過鼓勵、表揚、獎勵等方式,消除學生對于在課堂上發言的緊張心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因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比如:答錯不批評,多引導;答對多表揚,有獎勵。可以設立進步獎,小組最佳表現獎,全班最佳口才獎等等。其次,教師設置的問題要循序漸進,一開始盡量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嘗嘗“伸手就能摘到果子”的成功感。也要根據問題的難易,針對性給一些學困生起來發言的機會,在一次次的鍛煉中成長。第三,可以在網絡、書籍、生活中搜集一些原來自身條件較差,但通過努力,自信勇敢地站到臺上發言,或成為演說家等的實例來激勵學生,發揮榜樣的力量。第四,精心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有表達的欲望。比如,針對社會上熱點問題,并且是中學生特別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發言,激發他們說話的興趣,讓他們覺得有話可說,原來當眾發言也并非一件太困難的事情。如在我班舉辦的“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演講中,一直在鄉村小學就讀才剛剛踏入初中大門的學生黃某依仗自信和敢想敢說的勇氣,以“保護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為主題,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摘取了演講比賽的桂冠。
二、要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控
據心理學分析統計,人類80%的疾病來自于心理因素。可見心理因素的影響力之大。人的情緒有正面情緒和反面情緒。正面情緒有利于我們順利地完成工作、學習;負面情緒對人的影響極大,甚至會影響我們大腦的正常運作。所以,我們要教會學生調控情緒。在實際教學中,要告訴學生自我調控的一些技巧。首先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是一舉手發言,一開口說話就想著別人會怎么看我,答錯了別人會怎么笑我,我的表情會不會很難看,聲音會不會不好聽等等,而是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于自己要發言的內容上,自己給自己加油,心中默念“我一定行”“相信自己”等一類的暗示語,然后信心滿滿地去說,效果肯定比胡思亂想的要好。正能量的暗示會激勵自我,信心倍增,心中充滿陽光。
在傳統的教學中,雖然初中的語文教材安排有口語交際,但往往語文教師都側重于讀寫,對聽說能力的訓練有所忽略。除了部分學校偶爾開展一些上級交代必須完成的演講活動外,幾乎沒有開展過系統的聽話訓練。也許有人認為說話聽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用不著專門培養,也許有人認為,聽力和說話是升學考試不考的東西,鑒于升學率是學校的命根子,所以只好讓它們退位讓賢了。這樣一來,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學生高中畢業還不能大大方方地站在講臺上即興演說。學生走向社會獨立進行交際時,常常羞于表達、詞不達意,難于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所以,這就需要我們語文老師重視培養學生的聽說特別是說方面的素質與能力,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控。如我校李某同學讀到初一還沒有當眾發過言。為了培養他的說話能力,語文老師首先要他參加學校的社會調查小組,專門搜集見義勇為的事跡。得到第一手材料后,老師再要他寫出初稿念給學習小組的組員聽。老師鼓勵他在語文課上當眾念了一遍,其中還幫助他調控了幾次語速、語調,教他一些自己如何調控緊張情緒的技巧。經過幾次訓練,最后即使脫離稿子他也能在班上自如發言了。可見,要培養、提高學生聽說能力,就要幫助他們在演講、說話時學會自我調控情緒。
三、要開展形式多樣的訓練
人的口才水平相差甚遠,有的人能說會道、口若懸河,有的人半天憋不出一句話。為什么會如此?口才好的人主要是對于語言的組織能力較強,表達連貫、得體,還有他們具備了一定的表達技巧。但是沒有一個人的口才是天生就好的,都是經過訓練提高的。世界上著名的演說家都是經過日積月累從而提高說話能力的。所以,只要我們教師有目的地著重輔導學生的說話技巧,就能提高說話的能力。
1.在課堂上,創設機會讓學生多說。任何技能的提高都需要訓練,任何經驗的積累都需要過程,學生說話能力的養成也一樣,需要經常訓練。例如課堂教學中的聽講、問答、討論、朗讀、復述、口述等,都是提高學生聽說素質的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在教學中靈活、有機結合使用。抓住課堂這個教學的主陣地,利用一切能讓學生說的機會,能讓學生發言的老師就不要多說,充分讓他們說,人人都有參與說的機會,方式開始可以先在同桌之間說,小組之內說,然后在全班同學面前說。還有,抓住教材中的口語交際題材,讓學生搜集材料多說。還可以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上臺分享一些熱點問題、時事政治等,不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還能培養學生關注時事的習慣。敢說多說才能進步,熟能生巧,百煉成鋼。如果只知道技巧,不去鍛煉,就如紙上談兵。
2.進行說話技巧的專題訓練。聽過評書的人都知道,他們的語調是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一開始就牢牢地把聽眾的注意力吸引住。美國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肢體語言能幫助傳遞真實信息的57%。所以,肢體語言在說話時作用很大。作為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學科的優勢,對說話技巧進行專門訓練。首先,利用每周一節課進行有目的有主題的訓練,比如說話的語調、語氣、肢體語言、如何把握說話的主題、如何選擇說話的內容等等,學習了技巧,鼓勵學生回家對鏡子模擬練習,然后再到臺前展示;其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下載一些類似“我是演說家”“大學生辯論賽”之類的視頻作品來給學生觀看;最后,鼓勵學生多看書,積累知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哪怕你有再多的技巧,內心沒點“干貨”,口中都無從表達。
3.在課外,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對于初中生來說,在實踐中養成自信表達,文明交流,善于傾聽,敏捷應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有了一定的演講和辯論能力,將來說話才會更有風度、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課外才是訓練說話能力的最廣闊天地。語文教師通過一些課外語文活動,例如由學生自己主持主題班會、舉辦演講會、辯論會、商品交易會、模擬記者招待會、訪談鄉村老人、教師節模擬小記者采訪和報道老師等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極大地激發學生聽說的熱情和參與的興趣。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也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說話能力的有效路徑。
總之,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核心,“聽”和“讀”是輸入,“說”和“寫”是輸出。葉圣陶先生也說過,語文的根本在于聽說讀寫。這四個能力是相輔相成的,不能隨意割裂分開。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意讀寫能力的培養,也要注重聽說能力的訓練,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獲得均衡發展,提高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宏軍.淺析語文教學聽說能力的培養[J].科技資訊,2009(7).
[2]楊大文.語文聽說能力培養小議[J].承德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3).
[3]王紅,魏美云.語文教學中進行聽說能力培養的嘗試[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2).
[4]鄒翠平.中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J].廣西教育,2010(29).
作者簡介:張曉婷,女,1969年生,廣西合浦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