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步,行業之間競爭壓力的增大,要求具有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成為當今的“剛需”。作為高等教育重要部分的高職教育,在高職教育中通過改革創新不斷提升教育質量既是高職教育的必然要求和發展趨勢,也是實現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作為素質教育重要課程的體育,它對培養并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其也是當代體育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文章針對當下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必要性以及其提升對策加以探討分析。
關鍵詞:高職體育教學,社會適應能力,必要性,培養
對高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是學校、學生和社會發展三者的共同目標需求。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和目標就是為社會一線提供具有專業知識的高技能實踐型人才,因此,社會適應能力成為學生日后就業所必備的重要能力。鑒于此,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所占有的地位和發揮的作用,有著其不同于其他專業學科教育的獨特之處,也因此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理應加以重視和科學利用。
一、高職體育對于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必要性
1.是高職院校未來人才培養的必須的目標定位
職業教育隨著國家政策投入的傾向不斷加大和高職院校規模以及生源的擴大,高職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發被重視。高職院校要不斷跟隨時代進步,革新教育理念,創新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確保人才培養的時代性和進步性,以更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制定和培養出的人才是否更有能力適應社會,不僅是自身教育質量和水平的直接體現,也影響甚至決定了高職院校未來的發展。高職人才培養的方案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擇業觀和就業競爭力,為此,新時期有必要將高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視和培養。
2.社會適應能力是高職院校未來教育的重要內容
高職教育的根本目標是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不僅要為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能的綜合應用型人才作為目標,還應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和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創新。針對高職體育要圍繞上述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和內容,增加多樣的且有針對性的時代性體能訓練以及素質練習,使學生具備所在專業應有的能力,為今后職業發展奠定基礎,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3.高職體育教學對于學生形成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特有作用
高職體育運動多數都是集體性運動,強調團隊競爭與合作,這有助于培養和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榮譽感,這也是企業發展所看中的素質修養。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增多,學生之間的集體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有效增強,有助他們更好地建立人際關系。此外,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各項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塑造堅毅、勇敢等良好性格,還可以使學生因團體比賽對抗而變得更具抗壓抗挫能力,對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實際作用和意義。比賽中的規則要求,能夠使學生更懂得遵守制度、規則的重要性,為他們今后進入社會工作崗位遵紀守法,堅守制度、規則底線,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高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措施
1.立足學生不同的專業特點對高職體育教學內容進行結合性的科學規劃
任何教育教學都不能脫離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與需求,高職體育亦是如此。因此,高職體育專業不僅要對所教授的教材進行針對性編制,課程內容科學規劃,也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以及身心發展需求,使高職體育教學真正能夠為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奠定基礎。具體來說,大一新生以體育基礎課程為主,重視多種體育運用技能的學習和提升,增強其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大二體育教學則需根據學生所學專業進行必修課與選修課結合,更好的激發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并在這一過程中增強體育技能以及素養,形成自身個性化的發展。
2.積極開展針對各專業的教學情境模式創建,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也是高職體育重要的培養目標,為此,體育教師要將不同專業的體育課做針對性的情境模式創建,設置能有既符合體育課程教學要求又能培養學生競爭對抗并存在的課程,提高學生抗壓耐挫等社會適應能力,為適應未來就業奠定基礎。
3.充分利用體育課的優勢特點,重視對學生堅韌頑強等意志力的磨練,培養并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體育課具有磨練學生心理和生理的雙重教育作用。它不僅能夠強健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他們必要的體育技能,使其形成良好的體育素養和終身體育的習慣,同時又能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形成勇于拼搏,敢于挑戰,吃苦耐勞,不怕失敗,越挫越勇等性格品質。因此高職體育課程的創設要兼顧這兩個教育作用,以達到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目的。此外,作為體育教師,同時也要在教學中用心觀察并是都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表現,及時給予學生在技能以及關心、鼓勵等,以提升的體育能力和心理自信。
4.重視高職體育教學良好氛圍的營造
良好的高職體育教學氛圍首先應當是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為此,體育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樹立應有的重視和尊重,使其有充分展現自我、表達觀點的機會,構建起師生間良好且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融洽的課堂互動學習氛圍。此外,教師高超的教育藝術水平,有助于增進課堂良好氛圍的營造。為此,教師要積極提升自身在體育教學方面的阻專業能力和水平,不斷健全和完善體育教學知識結構,同時善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新融入到體育教學之中,圍繞素質教育這一核心開展教學,并掌握學生學習特點和思維規律,選用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方式,進而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5.高職體育教學也要圍繞學生的學習特點展開教學,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
高職教育始終是與社會發展與時俱進的,因此,高職體育教學的課程也應規劃安排滿足時代要求。其教學內容不僅要以體育教學為根本,還應結合不同專業對人才體能、技能、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課程的規劃和選擇,從而使不同學生、不同專業都各有特色,同時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又能得到相應的培養與提升。
三、結束語
結合上述,結合當今以及未來一定時期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高職體育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都不能脫離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這一重要目標,它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尤其是高職體育所具有自身優勢能夠更好地幫助高職學生的身心發展,助其建立起更加健全人格和完善的價值觀,增強其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同時體育教師也要不斷加強自身專業教學能力和水平,并根據自己所教授的具體內容的不同來進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培養措施。
參考文獻:
[1]劉立新.體育大學生社會適應性特征對高校體育教學的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01):83-88+100.
[2]楊軍,于寬.高職體育教學中關于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培養[J].高教學刊,2019(10):176-178.
[3]趙媛媛,許曉葉,張斌.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21(07):234-236.
(作者簡介:扎西拉杰,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