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娜
(武警湖北省總隊醫院 急診科,湖北 武漢 430061)
急診科是一門跨專業的綜合學科[1],是獨立、跨多個專科、院內急診以及院前現場急救的學科[2],不僅要急診搶救還需監護危重病癥。因此需要構成一個院前急救、院內急診和危重監護的完整急診醫療體系[3]。優秀的管理模式可以實現早期、快速、準確診斷危險評估分層,正確分流、科學救治和改善預后,有效縮短救治時間,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將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應用于急診科的管理中,主要體現在針對一急診科疾病依托多學科管理團隊,根據患者病情組織多學科的討論,對患者的疾病診斷和治療重點某個問題進行分析,以患者為中心,為其制定最合理化規范化的綜合治療方案[4]。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將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應用于急診的管理質量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310例患者,按照數字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共150例;觀察組采用常規管理+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共16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一般情況比較
1.2 方法。①對照組:給予常規管理,入院后制定常規急診急救流程,規范治療流程及安全管理。② 觀察組:在常規管理基礎上給予多學科協作模式[5],構建以患者為中χ2心的多學科整體診療模式,組建多學科協作管理小組,以優勢學科為主導,利用循證醫學,系統評價國內外急診學科前沿進展,篩查影響急診管理的危險因素及安全性因素,從而制定急診急救規范化管理流程。對醫務人員進行標準化培訓,隨時分析、討論管理環節存在的問題,持續性整改。同時,制定急診管理的質量評價體系,階段性總結、評估管理質量。
1.3 觀察指標。①自行設計急診管理質量評價體系[6],對服務質量、基礎管理(包括:安全指標制定、法律法規執行、管理核心流程、不良事件處理、高危藥物管理、職業防護、醫院感染管理等)、風險評估、應急能力、疑難病例討論項目進行評分,每個項目評分范圍為1~20分,分數越高,管理質量越高,總分100分;② 比較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選擇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樣本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急診管理質量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急診管理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的服務質量、基礎管理、風險評估、應急能力、疑難病例討論項目、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急診管理質量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急診管理質量評分比較()
分組 例數 服務質量 基礎管理 風險評估 應急能力 疑難病例討論 總分觀察組 160 18.00±1.42 17.82±1.35 18.81±1.33 19.50±1.12 19.13±0.96 93.25±3.51對照組 150 17.41±1.42 17.00±1.42 17.55±1.23 18.12±0.93 16.87±1.37 86.95±2.56 t-4.04 5.21 8.67 11.77 16.84 17.95 P-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2 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搶救成功率(75%)、滿意度(95%)均高于對照組(58%、79.33%),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滿意度比較[n(%)]
急診科室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復雜性、持續性的過程,整合院內外相關優勢資源,必須有一套相應的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7],將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與急診科室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制度建設、流程改造、保證各科在救治開始時就能通力協作,該診療模式實現了多學科的優勢互補,資源內聚,知識共享,在保障了醫療安全的同時,增強了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傳統常規急診科管理模式存在較多弊端,比如:對患者心理關注度較少;治療方案的優化問題;醫務人員綜合治療、團隊協作意識較弱;患者對醫療服務及質量的滿意度較低;越來越多的研究展現了該診療模式的優勢,如:王海蓉等[8]運用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劉晶晶等[9]運用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管理創傷骨科患者的血栓防治,可以降低血栓患者死亡率,保證患者安全,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陳飛等[10]運用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管理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能夠促使髂關節快速恢復,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評分[11]。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急診管理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的服務質量、基礎管理、風險評估、應急能力、疑難病例討論項目、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P<0.01);同時,觀察組搶救成功率(75%)、滿意度(95%)均高于對照組(58%、79.33%),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
綜上所述,將以患者為中心的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與急診科室建設結合起來,可以最大程度優化流程,提升多層次的管理質量,同時提升了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