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華
(新疆軍區總醫院 北京路醫療區,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3)
尿毒癥是由于各種腎臟病引起的腎臟功能漸進性、不可逆性減退,導致患者功能喪失,并出現一系列癥狀,嚴重者將會引起代謝紊亂等癥狀。既往研究表明:尿毒癥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各種晚期腎臟病共有的臨床綜合征[1]。目前,臨床上對于尿毒癥以血液透析治療為主,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維持電解質與酸堿平衡。同時,通過血液透析亦可清除體內過多的水分,能實現物質的交換,可延緩病情發展,利于患者恢復[2]。膽囊結石屬于是一種發生率較高的常見病、多發病,其形成多與肥胖、高脂肪飲食、糖尿病等有關。同時,隨著我國超聲的普及、應用,外科治療較為完善,手術死亡率低于1%,但是對于尿毒癥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腎功能異常,再加上患者伴有營養不良等,導致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3-5]。既往研究表明: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多數采用內科治療難以得到緩解時可考慮手術治療,且圍術期應加強并發癥預防、干預,因此,本研究以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為對象,探討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膽囊結石手術并發癥的預防措施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87例作為對象,男46例,女41例,年齡30~78歲,平均(57.98±5.61)歲;尿毒癥病程3個月至14年,平均(7.94±0.43)年;持續性血液透析年限4個月至6年,平均(3.51±0.63)年。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尿毒癥診斷標準,且患者均擬行長期血液透析治療;②符合膽囊結石診斷標準,均經B超檢查確診[6-7];③均應膽囊結石伴膽囊急性發作入院;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異常、血液系統疾病或認知功能異常者[8-9];②合并血液系統疾病、器質性疾病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者;③合并惡性腫瘤、嚴重心、肝異常者。
1.2 方法。①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常規靜滴抗生素治療,控制液體量在1000~15000 mL;對于保守治療無效患者考慮手術治療。根據患者病因、臨床表現選擇合適的手術治療,42例行膽囊切除術治療,45例合并膽總管結石行膽囊切除合并膽總管取石手術治療。對于病情較為復雜化,可邀請腎內科會診,術后可適當增加血液透析次數,透析過程中動態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透析過程中根據輸液量決定脫水量;加強患者營養支持干預,如:輸注白蛋白、樂凡命,必要時輸入血漿干預;對于貧血患者可輸入紅細胞混懸液。②并發癥統計。記錄患者術后常見并發癥類型,分析手術并發癥產生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措施進行預防干預,并發癥類型包括:結石殘留、感染、凝血機制異常、膽囊窩少量積液、休克。
1.3 觀察指標。①并發癥類型。記錄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②生活質量?;颊呤中g前、手術后分別從生理領域(5項)、心理領域(3項)、獨立性領域(5項)、環境領域(4項)及社會關系領域(4項)評估其生活質量,均采用1~5分評分法評估,總分105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分析。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膽囊結石手術后并發癥類型及構成比。87例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均順利完成膽囊結石手術,術后7例患者發生并發癥,排在前兩位的分別為:結石殘留、感染,分別占42.86%和28.57%,見表1。

表1 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膽囊結石手術后并發癥類型及構成比
2.2 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膽囊結石手術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膽囊結石手術后生領域、心理領域、獨立性領域、環境領域及社會關系領域(P<0.05),見表2。
表2 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膽囊結石手術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表2 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膽囊結石手術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時間點 例數 生理領域 心理領域 獨立性領域 環境領域 社會關系領域手術前 87 14.38±3.51 6.57±1.21 17.43±3.64 12.15±2.69 13.52±2.75手術后 87 23.12±3.58 10.48±1.43 23.12±1.43 17.63±2.74 18.12±1.46 t-6.392 5.418 7.092 6.451 5.032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膿毒癥是指腎臟受損后體內代謝產物難以排出體外而引起身體各系統功能發生紊亂的綜合征。血液透析是尿毒癥患者中常用的治療方法,能有效的控制病情發展,延長患者壽命。膽囊結石在尿毒癥患者中較為常見,通過手術治療雖然能切除結石,但是手術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本研究中,87例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均順利完成膽囊結石手術,術后7例患者發生并發癥,排在前兩位的分別為:結石殘留、感染,分別占42.86%和28.57%,說明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膽囊結石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發生率較高,且類型較多,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手術效果。為了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應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干預。①嚴格掌握適應證。對于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應嚴格遵循手術治療適應證,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情況,給予患者對癥支持治療,對可能的并發癥進行預防、干預;②合理使用抗生素。由于尿毒癥較為特殊,應根據患者情況選擇敏感抗生素進行干預,盡可能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同時,抗生素使用時應兼顧革蘭陰性菌、厭氧菌的感染,必要時可聯合用藥;③積極控制內科疾病。尿毒癥患者常伴有各系統功能紊亂,血液透析后貧血、高血壓、心衰、水電解質紊亂發生率較高。因此,圍術期應加強不同科室會診,協助病人處理,及時使用止血劑、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加強患者營養支持干預,對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預防干預;④增加血液透析次數。患者術前、術后或增加血液透析次數,并給予無肝素透析,降低術后出血發生率。本研究中,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膽囊結石手術后生領域、心理領域、獨立性領域、環境領域及社會關系領域(P<0.05),說明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膽囊結石手術后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并發癥,能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尿毒癥長期血液透析患者膽囊結石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且產生的原因相對較多,應根據產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