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平
(環球醫療通用集團西安西航醫院 手麻科,陜西 西安 710021)
臨床在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C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的過程中,理想的麻醉狀態為術中血液動力學穩定、麻醉誘導迅速、停藥后蘇醒完全而快速,無藥物殘余作用、呼吸抑制、躁動等情況[1]。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喉罩使用于臨床以來,其已發展為氣道處理中十分可靠的方法之一,其優勢在于易于監測呼吸指標、顯著提升通氣效率、容易維持氣道等[2]。而隨著靶控輸注技術的發展和短小麻醉藥物如瑞芬太尼和并播放呢的普及,喉罩通氣全身麻醉獲得了廣泛應用[3]。本文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為時限,以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的患者50例為對象,依據不同干預方案分設2組對照研究,各為25例,即分析了喉罩通氣全身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中的臨床效果,現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為時限,以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的患者50例為對象,依據不同干預方案分設2組對照研究,各為25例。總結分析患者基礎信息:試驗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31~54歲,平均(35.6±2.7)歲;ASA分級:Ⅰ級14例、Ⅱ級11例。參照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30~57歲,平均(36.2±2.1)歲;ASA分級:Ⅰ級12例、Ⅱ級13例。經統計軟件處理各組相關數據,結果P>0.05,發現無統計差異,可比。入選及排除條件:均滿足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的相關指征;均具有手術及麻醉適應癥;均能順利完成手術,認知功能正常;有清楚意識;臨床資料完整;均知曉本次試驗,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存在手術及麻醉禁忌癥者;意識障礙者;精神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本實驗滿足醫院倫理委員會要求。
1.2 方法。術前均常規禁食水,采用0.5 mg阿托品于入手術室前進行肌肉注射,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對患者ECG、SpO2、MAP、HR等指標。所有患者均行咽喉部表面充分麻醉,用藥為2%利多卡因噴霧,誘導麻醉采用1~2 mg/kg丙泊酚、0.1 mg/kg維庫溴銨、2 μg/kg芬太尼、3 mg/kg咪唑安定。行面罩吸氧,待獲得滿意肌松后,參照組行氣管插管,試驗組行喉罩置入通氣,均與麻醉呼吸機連接,術中維持麻醉時靶控輸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間斷靜注維庫溴銨維持肌松。
1.3 觀察指標。比較2組對象各時點(麻醉前、誘導時、插管或置喉罩時、手術0.5 h、拔管或拔喉罩時等)MAP、HR變化及拔管、睜眼等時間。
1.4 數據處理。由統計人員處理所得文中數據,工具為SPSS 22.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表示形式為(),計數資料表示形式為(%),分別用、t檢驗數據差異,當P<0.05時,滿足統計處理要求。
2.1 對比2組對象MAP、HR變化。試驗組術中各時點MAP、HR等變化差異不顯著(P>0.05);誘導時、插管或置喉罩時、拔管或拔喉罩時試驗組MAP優于參照組,而插管或置喉罩時、拔管或拔喉罩時試驗組HR優于參照組(P<0.05);麻醉前2組對象MAP、HR等水平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各組內各時點MAP、HR變化如表1。
表1 對比2組對象MAP、HR變化()

表1 對比2組對象MAP、HR變化()
注:與參照組比,*P<0.05;與麻醉前比,#P<0.05;與誘導時對比,●P<0.05;與插管或置喉罩時比,▲P<0.05;與手術0.5h比,△P<0.05。
指標 組別 麻醉前 誘導時 插管或置喉罩時 手術0.5 h 拔管或拔喉罩時MAP(mmHg) 參照組 83±11 62±10 96±10# 78±9▲ 99±11△試驗組 82±10 82±11* 85±9* 78±9 81±10*HR(次/min) 參照組 81±7 72±10 97±10● 79±9▲ 95±9△試驗組 80±6 81±8 81±10* 75±6 79±6*
2.2 對比2組麻醉優良率。2組對象對比麻醉優良率的數據表明試驗組更優,滿足統計處理要求(P<0.05),具體數據見表2所示。

表2 對比2組麻醉優良率[n(%)]
2.3 對比2組對象拔管、睜眼時間。2組對象對比拔管、睜眼等時間的數據表明試驗組更優,滿足統計處理要求(P<0.05),具體數據見表3所示。
表3 對比2組對象拔管、睜眼時間()

表3 對比2組對象拔管、睜眼時間()
組別 例數 拔管時間 睜眼時間試驗組 25 6.1±2.2 2.2±1.8參照組 25 26.4±8.4 3.5±1.6 t-15.9468 3.5427 P-0.00 0.026
2.4 對比2組對象不良反應率。2組對象對比麻醉優良率的數據表明試驗組更優,滿足統計處理要求(P<0.05),具體數據見表4所示。

表4 對比2組對象不良反應率[n(%)]
在臨床上,腹腔鏡膽囊切術應用較為廣泛,但因術中需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氣腹,此種操作極易導致血內進入二氧化碳,從而導致呼吸和循環紊亂,所以在圍術期氣道管理中,手術麻醉發揮著重要影響[5-6]。以往對患者實施面罩維持氣道通暢方面效果欠佳,加之置管操作復雜,術后并發癥多,血流動力學在麻醉誘導和恢復時存在較大波動,所以存在較大弊端[7]。而通過對患者實施喉罩通氣全身麻醉,其可改善血氧飽和度,可提升通氣效率,維持氣道通暢,還能減少手部疲勞和氣體滲漏,所以效果較為理想,同時其消除了喉頭受到的機械性刺激,操作快速、簡便、有效,氣道自潔作用可正常維持,不會影響纖毛運動反射,加之氣道阻力小,患者容易耐受,對眼內壓、循環系統等影響較小,所以術后咽痛等并發癥少,蘇醒迅速等[8]。本文的研究中,試驗組術中各時點MAP、HR等變化差異不顯著(P>0.05);誘導時、插管或置喉罩時、拔管或拔喉罩時試驗組MAP優于參照組,而插管或置喉罩時、拔管或拔喉罩時試驗組HR優于參照組(P<0.05)。這表明喉罩通氣全身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中應用后可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可避免出現較大的血流動力學改變。2組對象對比麻醉優良率的數據表明試驗組更優,滿足統計處理要求(P<0.05)。這表明喉罩通氣全身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中應用后麻醉作用更為理想。2組對象對比拔管、睜眼等時間的數據表明試驗組更優,滿足統計處理要求(P<0.05)。這表明喉罩通氣全身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中可縮短術后恢復時間。2組對象對比不良反應率的數據表明試驗組更優,滿足統計處理要求(P<0.05)。這表明喉罩通氣全身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中可減少不良反應,提升手術安全性。可見,喉罩通氣全身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中具有顯著優勢和價值。
綜上所述,喉罩通氣全身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中的效果顯著,即可穩定患者血流動力學,可縮短拔管、睜眼時間,全麻后平穩恢復,且不良反應少,安全可靠,值得進一步應用推廣[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