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蘭
(山東省博興縣人民醫院 呼吸內科,山東 博興 256500)
慢性支氣管炎具有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的特點,其急性發作是指慢性支氣管炎各項臨床癥狀均急劇加重,病情進展迅速,可發展為肺源性心臟病、肺氣腫等疾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鎮咳祛痰、控制感染、平喘等對癥處理是慢性支氣管急性發作的主要手段。喜炎平屬于中成藥,具有止咳止痢之效,已被用于多種呼吸道疾病的治療中,并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2]。氣道炎癥是慢性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基本病理過程,血氣指標可反映機體氧合狀態和機體酸堿平衡,均是反映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鑒于此,本研究探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應用喜炎平注射對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及血氣指標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齡57~79歲,平均(70.23±2.98)歲;基礎疾?。禾悄虿?8例,高血壓17例,冠心病14例;病程1~6 d,平均(2.99±0.78)d。觀察組49例,男30例,女19例;年齡22~41歲,平均(31.69±3.35)歲;病程1~6 d,平均(2.99±0.78)d;基礎疾?。禾悄虿?7例,高血壓16例,冠心病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經X線檢查、呼吸功能檢查、痰液檢查、血液檢查確診,符合《內科學》中相關診斷標準;意識正常,能正常交流者;依從性較好,能積極配合治療者;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造血、肝腎系統、心腦血管疾病者;合并支氣管肺癌、肺間質纖維化、咳嗽變異性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疾病者;由真菌、腫瘤、刺激性氣體、結核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咳嗽喘息癥狀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控制感染、止咳化痰、解痙、抗病毒、消炎鎮痛等藥物治療,必要時給予營養支持。對照組采用氨茶堿(陜西頓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1022189)治療,將0.25 g氨茶堿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緩慢滴注,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喜炎平(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249)治療,將250 mg喜炎平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緩慢滴注,1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1周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和血氣指標。炎癥因子水平:抽取患者3 mL肘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置于-80℃冰箱內保存待檢,采用山東博科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BIOBASE-EL10A全自動酶標儀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4(IL-4)和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血氣指標:抽取患者3 mL肱動脈血,采用肝素抗凝,將血液標本隔離空氣保存,采用上海涵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GEM3000血氣分析儀檢測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和動脈血氧分壓(PaO2),檢測需在30 min內完成。對比兩組腹脹、皮疹過敏等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清炎癥因子水平。觀察組治療1周后hs-CRP、IL-4、TNF-α水平低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1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組別 例數 IL-4 hs-CRP TNF-α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9 90.44±6.49 79.39±5.36 23.56±3.69 14.47±2.33 24.16±6.36 13.17±2.17觀察組 49 90.36±6.41 71.63±4.19 23.43±3.71 7.63±2.02 24.14±6.41 9.89±1.93 t-0.061 8.262 0.174 15.527 0.016 7.906 P-0.951 0.000 0.862 0.000 0.988 0.000
2.2 血氣指標。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1周后PaCO2較低,PaO2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組別 例數 PaCO2 PaO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9 62.36±7.20 47.52±5.53 66.57±7.88 78.43±5.58觀察組 49 62.35±7.33 42.57±5.41 66.60±7.84 84.27±5.41 t - 0.007 4.479 0.019 5.260 P - 0.995 0.000 0.985 0.000
2.3 不良反應。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33%,高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16%,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519,P=0.218)。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多采用祛痰、止咳、控制感染等西醫治療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長期使用具有耐藥性,治療效果不佳[3]。近年來,中西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優勢日漸凸出,與西醫治療性相比,中醫在抗病毒治療方面具備獨特優勢。
中醫認為,慢性支氣管炎屬“火熱喘急”、“喘證”“咳嗽”等范疇,患者多因久病勞傷、稟賦不足等導致臟腑功能虛弱,加上風熱等外邪侵襲肺衛,進而引發慢性支氣管炎[4-5]。因此,該病治療應以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為主。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1周后IL-4、hs-CRP、TNF-α、PaCO2較低,PaO2較高,且兩組不良反應無差異,表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應用喜炎平注射治療效果較佳,能降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改善血氣指標,且安全可靠。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血氣指標PaCO2和PaO2的高低直接反映機體呼吸功能狀況,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時,會出現PaCO2持續上升,PaO2持續下降。本研究采用喜炎平治療后,PaCO2持續下降,PaO2持續上升,呼吸功能明顯改善。分析原因在于喜炎平的主要成分為穿心蓮內醋磺化物,對急性肺損傷具有保護作用,且能夠舒張支氣管與支氣管平滑肌,抑制漿液分泌,發揮解痙、止咳之效,進而改善患者通氣狀況[6-7]。IL-4、hs-CRP、TNF-α屬于促炎因子,慢性支氣管那樣急性發作時導致其大量釋放,加重患者呼吸道炎癥反應,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觀察組使用喜炎平治療后,三者水平均顯著降低,分析原因在于喜炎平能夠殺滅金黃葡萄球菌、變形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等多種致病菌,對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滅活作用,能起到顯著的抗炎作用。同時喜炎平還能促進機體免疫球蛋白合成,提高細胞免疫功能,增強機體免疫能力,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應用喜炎平注射治療能改善血氣指標,降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且藥效安全,利于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