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鳳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醫院 藥劑科,廣西 防城港 538081)
上消化道出血多由消化性潰瘍引起,誘因復雜多樣,往往病情較重,容易合并穿孔、梗阻等癥狀[1-2]。潰瘍的產生,是因胃酸分泌過多,對粘膜造成了侵蝕。臨床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的上消化道出血以抑酸為主,即以質子泵抑制劑為主[2-3]。目前應用較多的是奧美拉唑,抑酸效果確切,但長時間應用容導致耐受性下降、不良反應較多。泮托拉唑是一種新型質子泵抑制劑,抑酸作用強,且耐受性較好[4-5]。本次以泮托拉唑對于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療為研究方向,對其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間因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就診10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53)和觀察組(n=53)。對照組:男28例,女25例;年齡21~65歲,平均(47.3±5.8)歲;病程1.0~3.7年,平均(2.1±0.6)年;胃潰瘍24例、十二指腸潰瘍29例。觀察組:男23例,女30例;年齡22~66歲,平均(44.8±5.3)歲;病程0.8~3.5年,平均(1.9±0.4)年;胃潰瘍27例、十二指腸潰瘍26例。兩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消化性潰瘍診斷標準;②有明顯出血表現者;③無其他臟器嚴重疾患者。排除標準:①正處于哺乳期/妊娠期患者;②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③其他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者。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予以基礎治療:給予補液、平衡水電解質及對癥治療原發病等。對照組采用注射用奧美拉唑鈉(由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66772,規格:40 mg/瓶)治療,臨用前將10 mL氯化鈉注射液注入凍干粉小瓶內,溶解后的藥液加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稀釋后行靜脈滴注;觀察組采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鈉(由東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66495,規格:40 mg/瓶)治療:使用前將10 mL氯化鈉注射液注入凍干粉小瓶內,上下搖晃10下,待藥物充分溶解后的,在向藥液加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稀釋,進行靜滴,滴注時長為15~30分鐘,1次/d。兩組均連續用藥治療1個療程,5 d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的出血量、嘔吐次數、柏油便次數、治療過程不良反應情況、治療療效等。其中治療療效分為治愈、顯效、無效三個等級,治療有效率=(組內治愈例數+組內顯效例數)/組總病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用SPSS20.0進行處理,定性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定量資料用()表示,進行t檢驗;設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兩組均在第1天出現嘔血1次,第2~5天均沒有出現嘔血;兩組均在第1天出現柏油樣便1次,第2~5天均沒有出現柏油樣便,觀察組的出血量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詳見圖1。

圖1 兩組患者第1-5天出血量比較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5%明顯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2.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消化性潰瘍不僅會導致患者胃酸的分泌量過多,降低胃黏膜的屏障功能,甚至損壞胃黏膜屏障;最終引發上消化道出血[6]。該病易反復發作,若治療效果欠佳或方法不當,會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患者出現暈厥或死亡。因此,減少胃部內的消化酶活性,穩定血痂,促進凝血,快速止血和補充血容量非常關鍵[7]。奧美拉唑是一種常見的質子泵抑制劑,可以選擇性抑制胃黏膜壁細胞上的H+-K+-ATP酶的活性,進而影響到機體的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8-9],但采用奧美拉唑治療時,部分患者容易出現諸如口干、腹瀉等不良癥狀。泮托拉唑藥理屬性是胃壁細胞質子泵抑制劑,主要在強酸條件下發生作用,對H+-K+-ATP酶選擇性要高于奧美拉唑,抑制H+-K+-ATP酶效果好,能夠有效對胃酸分泌進行抑制,藥效持久,止血快,具有平衡胃內PH值的作用,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總有效率觀察組92.45%明顯優于對照組77.36%;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7.55%明顯低于對照組22.64%,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報道[9-10]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泮托拉唑在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機體狀態,明顯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率,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