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日平,唐芳玫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 檢驗科,廣西 南寧 530011)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常見的合并癥之一,主要以糖耐量減退為主要特征,對孕婦及胎兒均產生不良影響,會提高剖宮產率,增加靜脈血栓形成、產后并發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導致不良妊娠結局[1]。由于該病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且無典型癥狀,故臨床上易出現誤診、漏診的情況。若GDM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會造成羊水過多、感染、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的發生,對母嬰安全造成嚴重威脅[2]。因此,GMD的早期診斷對其治療、預后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糖化血紅蛋白(HbAlc)、糖化血清蛋白(GSP)是診斷GDM的重要指標,為探究兩者聯合檢測時對GDM的診斷價值,本院接收的60例GDM患者及60例糖耐量受損孕婦進行研究,觀察血清HbAlc、GSP水平及檢測異常率,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本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期間接收的60例GDM患者(研究組)及60例糖耐量受損孕婦(對照組)納入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年齡23~35歲,平均(26.52±4.25)歲;孕周11~13+6周,平均(12.62±0.67)周;初產婦33例,經產婦27例。研究組:年齡23-34歲,平均(27.16±4.28)歲;孕周11~13+6周,平均(12.24±0.64)周;初產婦32例,經產婦28例。兩組基礎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納入標準:①納入的GDM患者符合相關診斷標準[3];②單胎妊娠;③孕前無糖尿病史;④無干擾糖代謝用藥史;⑤近期未發生急性感染;⑥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①雙胎及多胎妊娠;②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③既往有糖皮質激素治療史;④合并嚴重的肝腎疾病;⑤合并認知障礙、精神障礙,無法進行正常語言交流者。
1.2 方法。檢測前2 d告知患者保持正常飲食習慣;檢測前1d告知患者當晚10點之后切勿進食,保持空腹狀態至第二天抽血前。檢測儀器:糖化血紅蛋白(HbAlc)檢測采用日本ARKRAY HA-8160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糖化血清蛋白(GSP)檢測采用德國羅氏P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方法:妊娠11~13+6周內,采集孕婦肘靜脈血4 mL,分別放置在真空非抗凝采血管和EDTA-K2抗凝管內,每管2 mL,即刻送檢;將非抗凝標本放置離心機上以3000 r/min的速度進行離心處理,取上層血清進行GSP(果糖胺氮藍四唑法)水平的檢測,抗凝管用于HbAlc(高效液相離子交換法)水平檢測。
1.3 觀察指標。觀察各組血清HbAlc、GSP水平;觀察各組HbAlc、GSP檢測異常率:HbAlc>6%、GSP≥285umol/L判定為異常;比較分別單獨檢測HbAlc、GSP與聯合檢測的特異度、靈敏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4]。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多組間對比采用方差分析,以F值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清HbAlc、GSP水平。研究組血清HbAlc、GS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血清HbAlc、GSP水平對比()
組別 例數 HbAlc(%) GSP(umol/L)對照組 60 5.22±0.21 290.77±15.65研究組 60 6.15±0.28 315.46±28.56 t - 20.582 5.872 P - 0.001 0.001
2.2 血清HbAlc、GSP檢測異常率。研究組血清HbAlc、GSP檢測異常率分別為81.67%、86.67%,均高于對照組41.67%、5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血清HbAlc、GSP檢測異常率對比[n(%)]
2.3 單獨檢測HbAlc、GSP與聯合檢測的診斷學指標。聯合檢測特異度、靈敏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均高于單獨檢測,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單獨檢測HbAlc、GSP與聯合檢測的診斷學指標對比(n,%)
相關調查數據表明,GDM的發病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其中約15%~30%的孕婦因血糖過高而造成胚胎發育異常或死亡而出現流產;而新生兒畸形率可達到12%,對母嬰均造成嚴重危害[5]。妊娠期婦女應定期到醫院進行血糖測量,以便于及時發現血糖異常,從而給予積極有效的干預。目前,臨床常見的檢測指標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但這些指標易受到飲食、情緒、藥物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血糖波動性較大,無法成為診斷GDM的絕對指標[6]。因此,尋找一種高效、準確的GDM診斷方法尤為重要。
HbAlc、GSP是機體在高糖狀態下,血糖和血紅蛋白通過不可逆的非酶促反應結合而成的產物,兩者存在于血清中的穩定性較強;同時兩者還具有穩定、波動小、影響因素少等優勢,可穩定存在于血清中。HbAlc具有較好的重復性,可反映過去2-3個月血糖的波動水平;其水平與血糖上升的速度呈正比,因此HbAlc可很好反應血糖情況,同時該指標HbAlc檢測的適用性較好,無需患者處于空腹狀態下進行,即HbAlc檢測不受到飲食的影響,在任何時段均可進行,且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7]。HbAlc、GSP不僅能夠為GDM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同時在圍產兒評價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可預防畸形兒、巨大兒、死胎等不良圍產兒結局的發生。本研究發現與糖耐量受損孕婦相比,GMD患者血清HbAlc、GSP水平呈現出顯著升高形式,且檢測異常率均較高,提示血清HbAlc、GSP可作為GDM的診斷指標;而與單獨檢測對比,聯合檢測的特異度、準確度、靈敏度及陽性預測值均顯著提高,提示聯合檢測能夠提高診斷效果。魏青文[8]等研究結果顯示GSP靈敏度高于HbAlc,分析原因可能在于GSP反映的是近2-3周的血糖水平,更能反映近期患者血糖的控制情況;而本研究與其結果不符,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選取的樣本量較少,故應在今后的工作中進行進一步驗證。
由此可見,孕早期進行血清HbAlc、GSP聯合檢測有助于GDM的早期診斷,同時還能為病情監測、評價圍產兒結局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