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萍
(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預防保健科,江蘇 蘇州 215101)
眼睛是人體最重要的感受器官,視覺功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的發展,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加上學業負擔,導致兒童青少年的視力問題日益突出,而視力異常的發生也逐漸趨于低齡化[1-2],“小眼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不少研究報道,學齡前兒童也存在大量的視力異常問題[3-4]。其中,屈光異常是學齡前兒童最為常見的視力問題,主要表現為遠視、近視和散光三種形式[5-6]。兒童早期是視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及敏感期,早期發現屈光異常等問題并及時干預意義重大。本研究將2-3歲兒童作為研究對象,了解其視力情況,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抽取2018年1月-12月在本院兒童保健室進行視力篩查的682例2-3歲兒童,其中男童357例,女童325例。
1.2 視力篩查方法及標準。兒童保健室醫師均經省級視力篩查培訓,篩查儀器為美國偉倫suresight自動驗光儀。在半暗環境下進行雙眼小瞳狀態屈光度測量,記錄雙眼球鏡度數(DS)和柱鏡度數(DC),連續讀數6次以上,取平均值作為檢查結果。2~3歲兒童屈光度正常值范圍為(S:球徑,C:柱徑):+0.75 D≤S<+2.50 D,C≤1.50 D;可疑范圍為:+2.50 D≤S<+3.50 D 或 0.50 D≤S<+0.75 D,1.50 D≤C<2.00 D;異常范圍為:S<0.50 D或S≥+3.50 D,C≥2.00 D[7]。視力篩查結果錄入蘇州市婦幼信息系統。
1.3 影響因素調查。在視力篩查結束,對兒童家長進行兒童視力影響因素問卷調查,問卷內容主要為母親妊娠年齡、父母是否存在視力異常、兒童的日常戶外活動時間及每天接觸電子產品時間等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數據的整理和統計學分析,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非配對t檢驗;定性資料以率來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性別兒童屈光異常發生情況,詳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兒童屈光異常發生情況[n(%)]
2.2 屈光異常構成情況,詳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兒童屈光異常構成情況比較[n(%)]
2.3 視力影響因素分析。如表3,屈光正常組和異常組兒童的目前妊娠年齡沒有統計學差異。屈光異常組兒童父母視力異常率為30.16%,正常組為25.46%,無統計學差異。屈光異常組每天戶外活動時間少于2小時的兒童比例明顯低于正常組(χ2=6.947,P=0.031),而每天接觸電子產品時間大于2小時的兒童比例則顯著高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7.342,P=0.025)。
表3 屈光異常影響因素分析()

表3 屈光異常影響因素分析()
因素 屈光異常組 正常組 t/χ2 P母親妊娠年齡(歲) 27.56±3.87 27.98±4.12 0.823 0.411父母視力異常(%) 30.16 25.46 0.887 0.346每天戶外活動時間(%)大于2 h 28.97 40.33 6.947 0.031 1-2 h 57.35 53.11不足1 h 13.68 6.56每天接觸電子產品時間不足1h 29.67 40.49 1-2h 40.15 41.48大于2h 30.18 18.03 7.342 0.025
本研究結果顯示,該年齡段兒童屈光異常發生率為10.56%,與肖文琦[8]等研究報道結果基本一致。但在本研究中,男、女童的視力篩查屈光異常率無明顯差異,且并未得出父母視力異常是兒童發生屈光異常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小,且年齡范圍比較局限,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的深入研究。
據報道,我國有4億人口存在近視問題,近視的發生率高達其他國家的1.5倍。一項針對學齡前兒童視力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3~6歲兒童的視力異常發生率為12.5%~25%。兒童視力異常發生率如此之高,并且越來越低齡化,這與我國經濟社會生活越來越發達、電子產品的廣泛使用以及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越來越重視密切相關。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送去各種早教班,給孩子上思維訓練等課程,導致孩子的戶外自由活動時間嚴重縮短。還有部分家長由于自身知識有限,對兒童的視力問題不夠重視,放任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甚至利用給孩子看動畫片等視頻來解決孩子哭鬧、吃飯不認真等問題。此外,由于很多老舊小區公共區域面積狹小,加上停車位等占用空間越來越大,導致小區可以提供給孩子游戲活動的地方十分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兒童的戶外活動[9]。
學齡前是兒童出現視力問題的高發期,因為這個階段是視力發育的敏感和關鍵時期。在這個特殊時期,常見的視力問題是屈光不正,具體包含散光、遠視和近視。同時,學齡前這個時期的視功能發育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如果能在早期發現學齡前兒童的視力異常問題并及時地給予干預和治療,大部分的視力異常都能得到恢復,不然一旦錯過最佳時機,容易形成真性近視和散光,再去矯正和恢復就存在很大困難,可能會導致永久性視力損傷[10-13]。衛生健康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學齡前兒童視力保護的宣傳,提升廣大家長對兒童視力問題的重視,增強防護意識。提升兒童視力篩查的投入,加強對兒童視力篩查項目的考核督查,提升項目實施效果,以便能早發現早治療,切實降低兒童視力問題,促進兒童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