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大同市第六人民醫院 醫學心理科,山西 大同 037001)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中國各類精神病患者數量已經超過1億,其中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數量超過640萬,雙相情況障礙患者人數為110萬,占據我國重性精神病患者的60%以上。基于此背景,加大此課題的研究,提出有效的護理方法,更好的關愛精神分裂癥群體,為其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幫助患者加快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現結合具體研究作如下論述。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時間段內我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擇90例患者,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劃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5例。研究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范圍在25~62歲,平均(5.5±3.2)歲;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范圍在26~63歲,平均(5.7±3.3)歲。此次研究獲得了倫理委員會批準,并且簽署了相關知情聲明。兩組對象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可進行對比分析[1]。排納標準。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經檢查確診為患有精神分裂癥的患者;依從性高的患者。排除標準為:有其他嚴重精神類疾病的患者;患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疾病的患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產婦。
1.2 方法。對照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采取的方案為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采取的是心理護理干預方案,主要護理措施如下:①集體性健康教育。對研究對象進行集體健康教育,每周組織2次,每次進行50 min,圍繞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以及應對措施,向患者進行講解。調動患者的參與,患者和家屬可以提出疑惑問題,進行相應的討論,進而對精神分裂癥有更多的了解,不恐懼、不排斥治療,同時掌握緩解壓力的方法[2]。②個體心理干預。護理工作人員要加強和患者的溝通,認真傾聽患者的心里想法,對其存在的心理問題,采取相應的疏導,每周進行1次疏導。例如,某些患者會因為生活受到挫折而憂心忡忡,消極悲觀,可以采取誘導的方式,引導患者發現自身的優點,誘導其正確對待和處理生活中的事情,增強自信心。③工娛療活動。每周開展5次。組織患者做操、插花兒、書法、唱歌等活動,使其感受到生活的樂趣,進而積極參與人際交往、學會處理個人和家庭的關系、掌握社會關系處理的能力等。④社會技能培訓。對研究對象進行培訓,引導患者規律生活,養成生活自律性,糾正不正確的行為,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性,積極鼓勵患者和周圍人員溝通,學會和人相處,增強患者的自信心,提升其人際交往的能力[3]。⑤構建情感網絡。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要加大關心,在患者康復期調動社會力量,對患者家屬以及親朋好友提出每周3-5次的探視要求,積極和患者交流。通過和患者的溝通交流,及時解決患者出現的問題,使得心理壓力得到緩解,穩定患者的情緒。⑥健康教育。結合患者具體表現,讓患者自己制作具有宣教內容的圖冊,畫稿,文字等等,進而更積極配合康復治療。
1.3 觀察指標。SDSS:通過發放SDSS評分表,圍繞家庭功能、生活能力和職業能力等進行調查,統計調查結果,分數值越大證明患者缺陷程度越高[4]。護理滿意度:通過發放自制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滿分為100分;非常滿意的判定標準為分值大于80分;滿意的判定標準為分值為60~80分;不滿意的分值為小于60分。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滿意率[5-7]。
1.4 統計學分析。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SDSS評分。經過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各項能力指標和總分都小于對照組患者,結果對比差異,P<0.05,有意義,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護理后SDSS評分()

表1 對比兩組護理后SDSS評分()
組別 例數 社交能力 職業能力 生活能力 家庭功能 總分研究組 45 0.59±0.11 0.41±0.11 0.61±0.31 1.31±0.37 3.50±0.69對照組 45 2.83±0.79 1.91±0.47 3.75±1.14 5.13±1.62 14.41±2.72
2.2 護理滿意度。心理護理干預的實施,通過對患者進行疏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傳播積極正能量,使得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加速患者康復。研究組患者接受心理護理干預,整體狀態較好,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結果差異具有意義,P<0.05,詳情如表2所示。

表2 護理滿意度統計結果(n,%)
精神分裂癥是發病率較高的精神類疾病,具體表現為行為分裂、思維分裂、情感分裂等,常常個性突變,精神活動無法和環境良好協調[8-9]。康復期是此類患者治療的關鍵階段,對于患者來說需要自我面對社會問題,極易產生不良心態,不利于患者社會功能的康復,而采取適宜的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10-11]。從上述研究結果能夠證實此言論,研究組患者的SD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78%;對照組為88.89%,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精神分裂癥的引發因素較多,病因不明確,不過個體心理的易感素質以及外部社會環境不良因素對此病的發生發展作用已經被大家所共識,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期間,做好心理護理干預,幫助患者加速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