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婭
(南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是保證藥品使用安全性的重要基礎,因此在進行管理中要明確管理內容,并不斷改進管理質量,以此為基礎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基于此本研究選擇部分患者進行分析,做出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選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門診收治的患者90例進行分析,將患者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年齡17~66歲,平均(42.49±2.06)歲,資料可用于比較。
1.2 方法。參照組進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時使用常規管理方法。研究組則對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后,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具體分析如下:
1.2.1 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①臨床藥師缺乏對藥品不良反應的監督力度。在藥品不良反應監督過程中,其對專業性的要求較高,且監督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另外部分臨床藥物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不足,同時對藥品不良反應的類型了解不夠徹底,所以導致藥品不良反應的監管難度增加[1]。另外,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管理中,責任的分配缺乏明確性,多是由臨床醫務人員進行監測,使得藥師對藥品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無法掌控。②醫務人員缺乏藥品不良反應的認知。藥劑科醫務人員缺乏對藥品不良反應的認知,且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未明確自身職責,對監管方法的掌握不足,而且還有少部分監管人員,不僅缺乏對藥品不良反應的認知,還缺乏對醫療事故的認知,從而導致在進行監管工作時會有心理上的抵觸[2]。③藥劑科藥品不良反應監管記錄缺乏完整性。藥品不良反應監管中詳細地記錄是管理的重點,若記錄不詳,就會導致管理秩序混亂,而且也會使患者失去聯系,從而無法實現藥品不良反應的后續管理。④及時上報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去監管中的重點,若延時上報就會導致不良反應的處理延誤,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影響,甚至有些管理人員為了避免麻煩,采用冷處理方法。此外,專業醫學人員的缺失,導致部分不常見藥物所引起的不良反應監管不足,且上報缺乏及時性和全面性。
1.2.2 藥劑科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對策:①構建完善的監管制度。為了避免藥品不良反應監管中的問題,藥劑科應該結合自身情況和患者實際狀況,同時參考國家相關規定進行管理制度的制定,并在制度中明確監管人員的職責。構建監管小組,負責日常管理和評估工作。另外,完善考核標準,實現監測工作的不斷改進。②規范記錄。對藥品不良反應的相關信息要詳細記錄,包括患者信息、時間和不良反應類型以及相關藥品,記錄后上報,并及時給予處理。③提高監管意識。藥品監管工作人員要不斷地完善自身能力,明確自身職責,并不斷地加強意識培養,嚴格按照制度要求進行管理,避免出現監測問題。
1.3 觀察指標。統計2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比較。采用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指標進行評價,非常滿意處于(90分以上),基本滿意處于(80~89分),不滿意處于(79分以下);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人數,將計算后的數據進行統計和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在研究過程中涉及的相關數據較多,主要以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為主,為了便于分析和對比,將所有數據納入計算機中,并使用計算機軟件SPSS 23.0進行數據整理,在表達計數資料的過程中使用百分比完成,數據檢驗采用χ2完成,而計量資料的表達的過程中使用標準差()完成,采用t完成數據比較。如果數據比較時存在明顯差異,就說明(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不良反應檢測中存在的問題。經分析,兩組管理中均存在不良反應監測問題,研究組總發生率為(4.44%)遠小于參照組總發生率為(1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不良反應檢測中存在的問題[n(%)]
2.2 不同管理方法實施后對比2組滿意度。研究組接受針對性管理后,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100.0%)優于參照組總滿意度(88.9%),存在差異和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詳見表2。

表2 不同管理方法實施后對比2組滿意度[n(%)]
當前,我國醫療體系改革已經全面落實,在此背景的推動下,醫療衛生事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用藥合理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逐步提高,此時醫院藥劑科想要得到發展,就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對自身工作進行適當的調整,必要時需要將藥品供應、技術服務等方面為重心的藥學服務進行轉變取而代之的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藥學模式,并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對藥品不良反應監管問題進行完善,從而實現臨床用藥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安全性。藥劑科是提供藥學服務的重要科室,其在實際工作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會導致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給藥方法、機體因素和藥物因素,就藥物自身因素而言,其所引起的不良反應可分為多個方面,例如:藥物的藥理性、分解產物以及理化性質等,同時藥物聯合應用時也會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3]。就其他因素的分析得知,藥物監管制度的缺乏以及專業知識、責任意識的缺失都會導致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針對上述問題,藥劑科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和患者自身狀況,對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制度進行完善,同時對科室工作進行合理的分配,并明確工作人員職責,保證醫務工作人員能夠對自身工作有充分的認知,從而提高責任意識,以此將藥品不良反應扼殺在源頭[4-5]。就臨床藥師而言,需要不斷的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學習,提高自己審查能力、用藥指導和咨詢能力,同時依靠自身知識向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宣教服務,以此實現用藥合理性的目的。藥物的服用時間是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給藥過程中,藥師需要對藥物的特性進行分析,并明確藥物的最佳使用時間,以此為基礎讓醫護人員合理地指導患者用藥,從而實現藥物效果和副作用的分離,避免藥物副作用的產生后降低副作用[6-7]。
綜上所述,在患者的安全用藥過程中,藥劑科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發揮著重要作用,科室工作人員應該給予重視,明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此提高藥品使用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