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懷娟,林謙,蘇建湘
(潮州市中心醫院,廣東 潮州 521000)
藥房是醫院對外服務的重要窗口,代表著醫院的形象,同時,藥房的工作質量也關系到每一位病患的安全。近年來,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現代化的設備不斷更新,藥房藥品調劑工作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自動化、程序化、信息化逐漸成為藥房藥品調劑的標簽,這對于快速定位、準確調劑、高效周轉等流程化管理的實施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1]。但隨著病患數量的增加和醫藥種類的增多,加上臨床科室用藥差異性和多科室聯合用藥的復雜性影響,藥房藥品調劑的工作量加大,增加了調劑差錯的發生風險。鑒于此,我院提出建立藥房信息化藥品調劑差錯防范體系,通過建立該體系,旨在對藥房藥品調劑工作實現信息化、科學化的管理,降低調劑差錯的發生風險。現開展研究,具體的過程和結果如下所示[2]。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的觀察組對象是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20~78歲,平均(46.82±2.33)歲。本研究的對照組對象從藥房信息化藥品調劑差錯防范體系建立和實施之前抽取的60例患者,包括男34例,女26例;年齡22~79歲,平均(46.12±2.17)歲。將兩組的年齡和性別資料進行比較,P>0.05,可見兩組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的差異,故兩組之間是存在可比性的[3]。
1.2 方法。藥房信息化藥品調劑差錯防范體系的建立和實施如下:
(1)調劑前,由醫生開具處方。醫生開具的處方是調配藥品的重要依據。在工作中,將設計好的藥品審方軟件嵌入至醫院信息系統醫生工作站內,藥品的用法用量、相互作用以及注射劑溶媒組合等均由彈窗的形式顯示出來,強制攔截有禁忌的處方藥品,并提示醫生重新開具藥方。對于一些特殊管制的藥品,例如毒性藥品、麻醉性藥品、精神類藥品,要設立專項數據對藥品的數量、使用頻次和劑量進行明確,對于超量和超次的處方,系統自動攔截,并用彈窗的形式提醒醫生。協定拆零的藥品設置專項數據庫,對數據庫中藥品開立劑量予以特殊維護,設立標準是藥品的最小分裝單位,根據協定的倍數開立處方,并予以彈窗提示,避免出現多開、少開等現象[4]。
(2)調劑中,由藥師調配處方。藥師調配處方是對醫生開具的處方進行審計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保障患者用藥安全的重要步驟。根據藥品預調配模式設計個性化的取藥清單,通過數據對接獲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處方藥物的基礎信息,并在取藥清單中列入關于藥品儲藏條件以及一些特殊的相關注意事項,用鮮明的形式呈現,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同時,對于注射劑、盒裝藥品、特殊管制藥品的發放,采取分窗口發放的形式,避免出現多種劑型藥品混發的情況,尤其要加大對毒性藥品和精神類藥品的幾種審核力度。對藥房中全部藥品的高清圖片進行采集,導入藥師發藥審核界面,以便于藥師可以快速準確的審核藥品的調配結果,保障調配的準確性。
(3)調劑后,由患者使用藥品。患者將藥品取回后,藥師指導其對藥品的數量、種類進行仔細檢查,并獲得藥品的有效信息,以保障用藥的安全性。在微信公眾平臺上開通在線咨詢服務,由患者掃描取藥單據上的二維碼,與藥師實時互動,及時與藥師溝通,了解用藥的方法和相關注意事項,以保障用藥的安全性[5]。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觀察指標:①對兩組的藥品調劑差錯發生情況予以統計,將兩組的醫生開錯處方、藥師調配差錯以及藥品出門差錯的發生率進行計算,并將兩組的計算結果進行組間統計學處理。②對兩組的品種錯誤、劑型錯誤、數量錯誤、規格錯誤、用法用量錯誤占比情況進行準確記錄,并將兩組的發生率進行組間比較。評價標準:評估兩組的患者滿意度情況,使用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的形式予以評估,滿意度分為三級評分法,1分表示滿意,2分表示一般滿意,3分表示不滿意,對兩組的滿意度進行計算,并將兩組的滿意度計算結果進行組間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數據統計時使用的軟件是SPSS 25.0,研究過程中涉及到的計數和計量資料表示方法分別是n/%、±s,檢驗方法分別是卡方、t,統計學結果P<0.05則說明存在顯著差異。
2.1 比較兩組的藥品調劑差錯發生率。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藥品調劑差錯發生率相對較低,兩組之間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的藥品調劑差錯發生率比較分析[n(%)]
2.2 匯總兩組的藥品調劑差錯分布情況。經比較兩組的藥品調劑差錯分布情況,發現調劑差錯主要集中在品種錯誤、劑型錯誤、數量錯誤、規格錯誤、用法用量錯誤幾個方面,具體的占比情況見表2所示。

表2 兩組的藥品調劑差錯分布情況匯總分析[n(%)]
2.3 比較兩組的患者滿意度。經評估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情況,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相對較高,兩組之間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患者滿意度比較分析[n(%)]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醫院藥房管理模式不斷更新,信息化藥品調劑差錯防范體系建立,這對于降低藥品調劑差錯的發生率有積極意義。本研究顯示,在藥房信息化藥品調劑差錯防范體系建立和實施后,藥品調劑差錯發生率明顯降低,并且患者的滿意度更高。藥房信息化藥品調劑差錯防范體系的建立是降低藥品調劑差錯的新思路、新方法,在醫生開具處方時采取了設計彈窗提醒和強制攔截的程序,可以起到提醒醫生的作用,保障了處方的適宜性,同時也降低了醫生開具處方的錯誤率。在調劑中,藥師根據信息化的配藥清淡、圖片發藥系統和藥品處方集,能夠更加清楚、直觀的為藥師提供配藥指導,大大強化了審方的力度,減輕了藥師的工作量,提升了藥師的工作質量。調劑后,患者使用藥物的過程中,采取了科學的科普方式,以便于患者產生疑問后可第一時間與藥師取得聯系,解決了空間和時間上的問題,也降低了藥品出門差錯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藥房信息化藥品調劑差錯防范體系的建立和實施有利于降低藥品調劑差錯的發生率,且患者滿意度高,故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