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梁晴
以煤氣化為龍頭,四大板塊30 余種產品密切協同
2021 年一季度,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魯恒升”)實現“開門紅”,完成營業收入50 億元,利潤總額18.5 億元,實現利潤在全國279家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類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三。
50 多年的時間中,華魯恒升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小氮肥企業逐步成長為行業領軍者,走出了一條煤化與石化融合發展,化學肥料、聚氨酯原料、羰基化衍生產品、化工新材料四大板塊密切協同,“一頭多線”柔性多聯產的轉型升級之路。
華魯恒升的前身是始創于1968 年的德州化肥廠,在市場的煉火中,已經走過了53 個春秋。今天,華魯恒升擁有230 億元總資產、員工4100 人,產品涉及多功能肥料、高端聚酯原料、醋酸及衍生物、高端分子材料等四大板塊30 多個品種,是國內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制造商和全球最大的DMF(二甲基甲酰胺)供應商。多次被評為上市公司價值百強,并躋身中國上市企業500 強。
“做企業必須專注主業、突出核心、做好強項,必須有競爭力,否則寧可不做!”華魯恒升董事長、總經理常懷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20 世紀90 年代末,隨著國際聚氨酯產業向中國轉移,作為該行業的配套產品,DMF 面臨廣闊的發展空間,但DMF 生產技術一直被歐美日韓等國家掌握,高技術的門檻使這一市場形成了壟斷格局,想要發展難度很大。
據悉,二甲基甲酰胺(DMF)既是一種用途極廣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種用途很廣的優良溶劑,可以用作聚氨酯、聚丙烯腈、聚氯乙烯的溶劑,也可作為去除油漆的脫漆劑等。

華魯恒升工業園區

華魯恒升50萬噸乙二醇裝置
面對國外的技術封鎖,華魯恒升選擇自主攻關。公司抽調精兵強將,借助天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的計算機數學模型和分離工程實驗室,在1999 年采用低壓法合成甲胺,接觸法合成DMF 獲得成功。此后馬不停蹄,用不到5 年的時間,將產業規模迅速做到年產25 萬噸,占據國內市場的40%,成為全球最大的DMF 供應商。
華魯恒升立足行業特點和企業實際,提出“創建持續、和諧、最具競爭力的現代化工企業”的發展愿景,近年來一直努力提高精準的戰略決策、項目運作和風險控制能力。
華魯恒升在選擇產品時就把目標定位于行業前列,必須符合國家政策、企業實際,且必須有競爭力,否則寧可不做。在戰略決策中,始終把握決策的動態性和科學性,突出決策信息的把握、決策資源的整合和決策風險的分析。同時,還對項目資金籌集、運用、未來負債及歸還進行嚴謹細致的分析、研究,制定符合項目實際的資金管理戰略。截至目前,華魯恒升所有項目建成后都成為新的增長點。
依靠分工明確、銜接緊密的項目運作機制,以及精干高效、技術過硬的員工團隊,華魯恒升的項目干一個成一個。在50 萬噸/年乙二醇項目建設中,華魯恒升創造了單套規模最大、工藝最先進、投資最少、建設速度最快、開車時間最短、一次試車成功、當日產出優等品、投產當日投放市場等多項紀錄。
在今年剛剛投產的精己二酸品質提升項目上,華魯恒升再創行業建設工期、一次開車成功新紀錄。該項目是華魯集團“十四五”投產的首個列入省重點的重大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成功投產標志著華魯恒升150 萬噸綠色化工新材料項目取得新的重大進展,一舉進入己二酸行業第一梯隊,對提高盈利能力、提升上市公司形象、提振干部職工信心士氣都具有重要意義。
化工行業是周期性行業,受市場影響較大,許多企業經營業績大起大落。華魯恒升著眼于打造持續盈利能力,堅持市場導向、成本領先、競合共贏、經營創現,強化以提高運營效益為重心的精益化經營,打造應對環境變化的“護城河”,增厚抗擊價格波動的“防護墊”,增強應對市場的柔韌性。
這幾年,華魯恒升持續開展“固本強基、提質增效”活動。一方面,實施對標管理,將工藝、消耗、設備運行等指標進行分解細化,逐一對照行業標桿找差距、定措施,實現了工藝技術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鞏固精益生產管理體系,重點抓好工藝管理的系統化、設備管理的標準化、崗位管理的規范化和基礎管理的精細化,實現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目前,化工行業檢修周期普遍在一到兩年,而華魯恒升已延長到四年,其中碳一生產平臺“安穩長滿優”,連續穩定運行紀錄突破1450 天。
同時,從原材料采購、生產材料消耗等環節實行成本控制管理,大力推進成本費用“雙控雙降”。得益于此,華魯恒升主要產品完全成本較行業平均水平低15%以上,先后7 年獲評煤制合成氨、甲醇、醋酸等行業能效領跑者。2019-2020 年,在許多企業大幅虧損、被迫停產的情況下,華魯恒升仍能保持較高的利潤水平。
資金是企業經營的血脈,華魯恒升以經營創現和資金管控為核心構建財務管控體系,重點強化現金流管理,堅持以收控支,滿足經營和發展需要,在許多企業資金告急的情況下,華魯恒升仍保持著寬裕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和銀行授信。
華魯恒升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研發實驗室。實驗室以“創新、協同、效率、奉獻”為理念,主要負責催化劑研發、化工工藝過程研究、產品升級改造研究等工作。現已培養出多名博士,先后開展了多項專用技術研發,實現了催化劑合成技術的突破,為企業創造了大量效益。
由華魯恒升首席主任技師孫一倩領銜創建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重點發揮高技能人才的獨特作用,參與省市重大項目、公司技改項目、各類創新課題、小改小革、裝置開車、穩產高產、挖潛增效的研究論證。在她的帶領下,華魯恒升形成了一支由8 名高級技師、406 名技師、970 名高級工組成的高技能員工隊伍,每年獲得各類創新成果近百項。
2018 年7 月,華魯恒升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舒興田教授簽訂院士工作站合作協議,共建院士工作站。2019 年6 月,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錢逸泰教授簽訂院士工作站合作協議,共建院士工作站。建站后,合作雙方圍繞水煤漿添加劑應用技術研發、碳酸二甲酯催化劑研究技術開發等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
華魯恒升技術中心是公司技術創新的主要載體,董事長、總經理常懷春親自兼主任,由規劃投資、技術管理、技術研發、工程建設等部門組成公司中長期研究開發機構,對信息、人才和項目進行一體化管理,組織實施公司發展規劃編制、新產品市場調查、技術考察和引進談判、工程設計到組織建設安裝、生產準備、投料試車等一系列工作。
華魯恒升還依托現有生產裝置,建立了羰基合成綜合研發平臺和醇類技術綜合研發平臺,開展羰基合成與醇類技術研發,為科研成果產業化提供保障。憑借羰基合成綜合研發平臺,公司在羰基合成醋酸、醋酐、羰基合成乙二醇、甲胺合成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醋酸產品各項經濟技術指標直逼BP、塞拉尼斯等國際一流企業。
目前,華魯恒升自主研發的低壓法生產有機胺、接觸法DMF 生產技術,具有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合成氣生產和凈化技術、大型低壓合成氨生產技術集成、大型空氣分離技術,在國內煤化工技術領域處于領先地位。通過在線優化和資源整合,在行業內首家開發出以煤氣化為龍頭、四大板塊30 余種產品自主調節的“一頭多線”柔性多聯產工藝,形成了大型化工裝置園區化精益運行的獨特模式,公司可根據市場變化進行產品間、系統間、園區間的聯產聯動,原料綜合利用率高,協同效應強,綜合效益突出。這一模式得到行業認可并被廣泛效仿。
“十四五”期間,華魯恒升將緊緊圍繞“創建持續、和諧、最具競爭力的現代化工企業”這一主線,堅持以提升企業競爭力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和以提高運營效益為重點的精益化經營,正確處理好做大與做強、存量與增量、傳承與創新等三大關系,按照“存量資產優化升級、增量資產高質高效”的原則,培育和提升創新能力,延伸和拓展產業鏈條,集聚和優化資源布局,鞏固和擴大競爭優勢,實現創新發展、運營質量、效率效益和體制機制等四大能力的有效提升,成為結構科學、資源優化、聯產高效、管理精益、國際一流、行業領先的現代化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