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綜述

英發德盛集團新能源產業生產車間

人才科創城

美麗鄉村
天長地處皖東、三面環蘇,縣域經濟呈現“穩、快、優”的發展趨勢。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549.3億元,總量位列全省第四,連續兩年榮獲安徽省縣域高質量發展分類考核第一名,入圍全國縣域經濟百強,位列全國工業百強第57位,創新百強第53位等6個百強縣榜單。
天長擁有獨特的地緣和人文特點,激發了天長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力量,探索出一條依靠民營經濟實現富民強市的發展之路。
作為安徽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天長在民營經濟發達、經濟外向度高、全民創業氛圍濃厚等獨特傳統優勢基礎上,著力構建“4+6+8”發展新格局。
做大做強金牛湖新區、滁州高新區、高鐵站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四大板塊”。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傾全市之力打造金牛湖新區,重點發展科創研發、文化旅游、健康養老三大板塊,打造天長未來的城市“副中心”,南京的“后花園”。滁州高新區主抓招大引強、主攻項目建設、主動“四送一服”,在2019年、2020年度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綜合考核中名列前茅。推進高鐵站區1.15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框架拉開,寧淮鐵路天長段正式開工,63萬天長人民翹首以待的“高鐵時代”邁出實質性步伐。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首創即成,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個,主導產業產值超40億元。
做優做新銅城、秦欄、汊澗、楊村、金集、仁和“六大產業園”,做特做精冶山、石梁、新街、永豐、萬壽、鄭集、張鋪、大通“八個集中區”,既保留民營企業種類多樣的特點,又凝聚合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產業規模,各園區特色鮮明,形成錯位發展的良好態勢。所有鎮財政收入均超2000萬元,其中億元以上8個。
天長著力搭建“1+3+N”產業體系,聚力光纖光電纜首位產業,重點培育裝備制造、新一代電子信息、新能源產業三大主導產業,做優儀器儀表、軌道交通、新材料、生物醫藥、健康食品、玩具精紡等傳統優勢產業。
致力于將光纖光電纜產業打造成千億支柱產業。積極推動本土光纖光電纜企業與全球五百強企業加深拓寬合作領域,天康集團連續多年入圍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引進一批光纖光電纜產業企業,將產業鏈進一步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2020年,天長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72個,到位資金175億元,50億元以上項目3家,10億元以上項目10家。著力引進英發德盛、今麥郎等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力強、經濟效益好的重大項目,努力實現引進一個企業、帶來一個產業、形成一個集群。
“政產學研金”創新合作模式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天長市成功地探索實踐出“政產學研金”創新之路,連續1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
出臺或完善工業經濟18條、人才激勵15條、創新創業20條、創新獎補26條、成果轉化12條等創新政策,年財政用于創新發展資金達3億元。與合肥工業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江南大學等11家高校院所共設研發機構,“平臺共建、基金共設、需求共征、項目共施”的產學研合作“天長模式”在全省復制推廣。
2019年,安徽省首家縣級科技大市場在天長建成,天長市人才科創城建設啟動,這些優質創新資源的匯聚,為天長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亭滿意”解企業后顧之憂。出臺企業幫扶、優化機制等19條措施,天長市已連續五年獲滁州市營商環境和“四送一服”考核第一名。
建立重點企業幫扶專員、涉企問題清單、領導幫扶“坐診會診”等幫扶制度。建成企業智慧服務平臺,最大程度做到“數據多跑路,企業不跑腿”。
金融是良好營商環境的核心要素,天長組建五大國有平臺公司和三大產業基金。2020年企業新增貸款達80億元,共發行企業債、公司債22億元,募集投放產業基金5.6億元。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安心發展的強大動力,2020年新增私營企業數3041家,總數達18801家;全年新增規模企業84家,總數達529家,總量全省縣級第一。
天長市將圍繞“十四五”時期,全國百強爭優、長三角達到人均、全省沖刺前三“113”戰略,加快現代化工業體系建成;深入實施創新發展戰略,主動對接長三角創新區建設,為實施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為天長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謀劃新藍圖、開創新局面。

國家級現代農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