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

“小滿”已過,炎夏近在眼前。屆時,一年一度的高溫天氣又將令人深感難捱,甚或帶來各種健康問題。
在中醫專家看來,夏季乃養生關鍵期,倘不予合理呵護身體,難免埋下病根隱患。唯注重日常習慣,有“忌”有“宜”,才能順利度過酷暑之季。
夏季貪“涼”易傷陽氣
夏季屬火,氣候炎熱,既是萬物蓬勃生長的季節,亦是人體陽氣最盛、新陳代謝之“旺期”。
但在頭頂火辣辣的烈日照曬下,許多人抵不住酷暑侵襲,于是:早上剛進辦公室,立馬空調吹冷風;下班回家滿身汗,即刻來個冷水浴;口干舌燥怎么辦,冰鎮飲料最最爽;晚上睡床不舒坦,直接地鋪才涼快。
殊不知,炎夏里此類舉動恰恰犯了養生大忌。《黃帝內經》有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由此不難看出,陽氣對于身體的重要性。若一味追求涼之“快感”,損耗陽氣,會給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大自然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季規律。夏天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根據中醫‘順應天然的養生原則,此時應該養護陽氣,用‘涼對抗‘熱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為陽氣是人體賴以生存的火力,可以推動人體新陳代謝。”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教授張湖德如是稱。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楊力也提醒,夏天是“陽長陰消”的季節,乃“添陽”最好時機。而“寒邪”極易損陽氣,會讓整個人感到倦怠無力。
的確,古語說“百病從寒起”,即便是夏天,若過分貪涼嗜冷,摧傷陽氣,寒邪同樣會來侵襲,使身體出現明顯“寒象”,如精神萎靡、四肢冰冷、容易感冒、腹瀉胃疼、有汗排不出、患腸道疾病等。其中,有些病癥雖不會立即發作,但會潛伏體內,給秋冬季留下病根。
四“忌”與四“不宜”
既然貪涼不僅無法消暑,反會落下病根,那么面對炎炎夏季,該怎樣防暑、消暑才算健康養生?
首先,我們要做到四“忌”。
忌吃生冷? 夏季炎熱,很多人喜歡吃生冷食物,認為這種習慣大不了導致拉肚子,沒啥要緊,卻不知很有可能殃及日后健康。正如《黃帝內經》中說:“夏傷于暑,秋必痎瘧。”意思是夏季吃生冷,害暑熱的病,秋天就會有痎瘧。
由于人非冷血動物,消化系統宜暖不宜寒,所以,除了天然的瓜果可在伏天后適當食用,利尿消暑外,夏季不應吃大量生冷蔬菜水果和大量海鮮,雪糕、冰激凌等人工制作的生冷食物或冷飲更應盡量少吃,甚至不吃。
尤其要提醒的是,夏季切忌貪食冰鎮西瓜。雖然西瓜是一種非常應季的食材,有很好的消暑降溫效果,但很多人喜歡把西瓜冰凍后食用,殊不知口感是倍加舒爽了,脾胃卻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兒童和中老年人,消化機能較差,若貪食冰鎮西瓜,輕則腹漲、腹瀉,重則引起胃腸痙攣,誘發胃痛,故務必謹慎。
忌吃燥熱? 夏季氣溫極高,若食用羊肉、榴蓮、胡椒、姜片,以及煎、炸、烤的食物,除了導致燥熱難忍,還會引起消化道和泌尿系統病癥。尤其患有慢性疾病者,夏天吃燥熱食物會加重病情,容易引起便秘、痔瘡、尿少、尿痛,吃多了更會引發多種炎癥。
所以,夏季務必遠離燥熱食物,多吃清淡,才有助于為健康保駕護航,守住身體的強壯。
忌吃肥膩? 中醫所稱“肥甘厚膩”之品,屬于甜味、油膩性食物。從臨床研究分析,甘味食物即淀粉類、糖類,若攝入過多,會增加腸胃病變的風險。
《黃帝內經》認為,積證就是津液、淤血的凝滯,而肥厚飲食容易助濕生痰,會加重這些病理產物的凝聚。故夏季養生,一定要少吃肥膩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當然,不是說連一口肉都不能吃,而是要做到葷素搭配,清淡為主。
忌吃隔夜飯? 許多人講究節省,一頓飯吃不完留著下頓,甚至第二天加熱后再吃。然而,隔夜飯不僅營養不高,加熱還會產生亞硝酸鹽,進入體內轉化為有害的亞硝胺。尤其夏天是細菌大量繁殖的季節,隔夜食物更甚,所以從衛生、健康角度出發,更不建議為了“省”去吃變質的隔夜飯。合理的做法,當然是飯菜做得適量,當日“光盤”為佳。
其次,炎炎夏日要做到四個“不宜”。
不宜長時間呆在空調房? 空調乃夏季降溫“神器”,不論企業還是居民,幾乎家家必備。一到烈日時節,有些人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并將溫度調得非常低。
問題是,開空調后,室內空氣密閉不流通,且空調房相對較潮濕,容易滋生細菌,可能出現頭暈頭痛、腸胃不適、全身乏力等“空調病”,故不宜久呆。
不宜熬夜? ?夏季炎熱影響睡眠,有些人干脆熬夜,但長時間這么做,身體的內環境發生紊亂,內分泌發生失調,整體素質會逐漸降低。
因此,夏季要養成早睡早起規律作息的良好習慣,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不宜涼水沖腳? 很多人在夏季炎熱時,喜歡用涼水沖腳,圖個涼快,但經常這樣做有損健康。俗話說“寒從腳起”,常用涼水洗腳,寒氣可能趁機入侵,影響人體內循環。所以,夏天不宜養成涼水沖腳的習慣,最好是用溫水泡腳。
不宜大汗淋漓后洗冷水澡? 夏季難免大汗淋漓,許多人選擇沖冷水澡給自己降溫。但是,流汗時皮膚血管擴張,此時立即洗冷水澡,寒氣會入侵身體,且對血管造成異常刺激。若經常如此,抵抗力會逐漸減弱,故系一大壞習慣。
五個“堅持”要牢記
夏天這個“忌”,那個“不宜”,有沒有科學合理的養生妙招?當然有。在中醫里,炎炎夏季做到五個“堅持”,當對健康有益。
堅持多吃冬瓜——除煩止渴? 冬瓜屬于高鉀低鈉型的蔬菜,不僅能補水,還有利于保護心臟、防止中暑,具有消暑健脾利濕的作用,故被稱為“夏季第一瓜”。夏季養生多吃點冬瓜,有助潤肺生津,除煩止渴,通利小便,消除水腫,避免病變的情況發生。
堅持午覺——消除疲憊? 高溫天氣影響睡眠,而睡個午覺能使人在下午保持良好精神狀態,緩解疲憊。午睡15—30分鐘,可改善冠脈血供,減少心臟病發作幾率。尤其在夏季保持睡午覺的好習慣,對于身心健康有一定幫助。
堅持泡腳——逼出濕寒氣? 夏季是逼出體內寒氣的好時節,堅持睡前用40℃溫水泡腳,不僅舒緩疲憊,還可加速濕寒之氣排出,提高睡眠質量。
泡腳時,可在水里加入生姜、花椒、艾葉等養生食材,水量沒過腳踝,持續20—30分鐘,微微出汗,即可有助于為健康保駕護航。
堅持閉目——放松身心? 當氣溫超過35度,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人體很容易出現心煩意亂的表現。此時,靜坐是非常好的緩解方法。只需端坐,兩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雙目與口微閉,調勻呼吸,即可養神。堅持這個良好習慣,有助于平心靜氣,安然度夏。
堅持運動——強健體魄? 夏季要堅持運動,當然不是指劇烈運動,而是量力而行,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比如游泳、打太極等。此外,在清晨或傍晚天氣比較涼爽時,多走走路也有助于身體健康。走暑,重在步伐均勻,不著急,一般40分鐘走2—3公里為宜。
總之,夏季是養生“黃金期”,做到四“忌”、四“不宜”,五個“堅持”皆牢記,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守護”體內陽氣,身體健康常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