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國 鄭梽楷
摘 ?要: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了重創,對人類社會的教育工作產生了極大阻礙。不僅影響專業知識教育,甚至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從而導致了高校學生思想動態、身心健康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問題。作者歸納了目前醫學生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給醫學思政教育帶來的沖擊,強調疫情下開展醫學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作用,最后結合不同學者對于疫情時期思政工作的見解,以期探索出后疫情時期醫學生思政教育的重點及形式。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8-0185-04
Abstract: COVID-19 pneumonia, which has swept the world, has brought heavy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has greatly hindered the education of human society. Not only th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t colleges has brought great impact, which has led to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dynamic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uthors summarized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ed by medical studen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alyzes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med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and role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and finally combines different scholars' opinion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epidemic period, with a view to explore the key points and forms of medica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Keywords: COVID-19; epidemic situ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近年來,多次重大疫情如非典、埃博拉出血熱等接踵而至,2019年底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嚴重威脅了社會秩序和全人類的生命安全[1-2]。在抗擊這些疫情戰爭中,盡管面臨著巨大的身心挑戰,無數醫務人員依舊奮戰前線,展現了他們的職業精神和高尚情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想思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目前,醫學院常規開展思政教育,但仍面臨許多困境,其思政教育工作仍任重道遠。后疫情時代,醫學院應在授受專業知識的同時踏實開展思政教育,以求將疫情時期涌現出的敢于擔當、救死扶傷的大醫精神融入到每位醫學生的血液中,以培養出更多不忘學醫初心、不負醫者使命的醫學人才[4]。
一、目前醫學生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意識上不夠重視,思政教育地位低
同專業課一樣,思政課是醫學生的必修課。但醫學專業性強,醫學院在醫學生專業培養上壓力較大;教師將較多時間耗費在臨床,思政理論培訓不夠充分[5-9];此外,大多數醫學生未來將從事醫務工作,他們在學習時會比較重視醫學相關課程,具有自主性,但他們不明確思政課程的教育意義,對其興致不高,缺乏積極性[7]。因此,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大多均“重醫輕文”,這種專業至上的理念使思政教育流于形式,不利于醫學生的全面發展[5]。
(二)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相互分離,猶如“孤島”
在醫學院,特別是臨床專業,課程設計一般都以臨床為中心開展。同時由于專業課程難度大,課程設計時會更多地權衡專業知識難度,難以去穿插思政理論,這導致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相互分離,兩者基本上屬于相對獨立的教育體系[9-10]。思政教育在教授過程中猶如“孤島”,與專業課程缺乏聯系,很難發揮作用[7,11]。
(三)思政教育過于理論化,缺乏實踐
課堂教育是醫學院開展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10]。但真理要用實踐檢驗,教育也要聯合實踐才能深入人心。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常以應試教學為主,教學上照本宣科,缺乏實踐活動。同時課本內容過于理論化,沒有確實貼近醫學生生活,缺乏親和力。在學習過程中,醫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僅僅是把它當成一門課程,只注重成績,死記硬背知識點,沒有深入理解,進而使得思政學習變得乏味、空洞,也嚴重削弱了醫學生應用思政理論的能力,不利于思政文化素養的形成[7,10,12]。
(四)思政教育與新媒體結合不佳
新媒體技術發展迅速,信息傳播快速而高效,這給思政教育帶來了機遇。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網絡思政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5]。但目前部分醫學院信息化建設比較滯后,大多數只通過官網發布信息,并且形式單一,內容較官方,不能很好地融入思政教育[5]。在教學方面,很多教師也僅僅是將多媒體當作工具,缺乏發掘其優勢的主動性,進而減弱了網絡思政教學的效果[12]。
(五)思政教育隊伍結構不完善
目前,醫學院思政教育隊伍建設大多仍不完善[5]。調查顯示,醫學院思政教育工作的砥柱仍是思政教師[13]。很多醫學院的思政教師并非來自醫學專業,也沒有相關醫學儲備,要讓他們在教學中融入醫學專業知識,比較困難,也缺乏互動性[10]。同時,部分醫學院還存在思政教師人數短缺、隊伍缺乏“領頭羊”、隊伍教學能力不強等問題[5,10]。
(六)思政教育具有時限性
思政教育的影響具有時限性。眾所周知,醫學生專業課時多、要求高、時間緊,學業壓力大。大部分醫學生除了在思政課堂上接觸思政理論外,并不愿意多花時間利用其他渠道主動參與到思政教育相關活動中[11]。醫學生在課堂中花費時間領悟到的道理,由于沒有主動去鞏固,在課下往往會被遺忘,回到未受教育的狀態,使思政教學成效不盡人意[7,14]。
二、新冠肺炎疫情對醫學思政教育的沖擊
新冠肺炎疫情給國家和個體帶來了巨大影響,也對醫學生的思政教育造成了沖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于醫院病患多,與患者接觸的風險較高,而實習學生經驗較少,管理難度較大,大多數采取線上教學[15]。這使得醫學生難以參與臨床診療,無法與患者進行醫患溝通,無法親身感受醫務人員的職業素養和精神,為未來的醫患關系留下了隱患。其次,線上授課時,一方面,教師對線上教學軟件掌握程度較差,還需要居家備課,備課條件受限,與專業、實踐結合不佳,同時與學生互動轉為線上,互動效率不高,線上上課情況也較多,不易捕捉學生的思想動態,對思想導向有時難以把握,這些問題難免導致教學“翻車”現象;另一方面,缺少課堂監管,再加上“重醫輕文”的思想,醫學生上思政課時難免會走神,難以真正融入課堂,這使得課堂思政教學效果欠佳[15]。此外,現如今網絡上多元文化和價值觀泛濫,尤其在疫情期間,有關醫療行業的負面信息或謠言時有發生,容易給三觀尚不成熟的醫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對其道德認知、價值理念、政治態度等造成較大的沖擊,進而產生“放棄醫術仁心,信奉金錢至上”的錯誤思想[16-17]。這些問題給思政教育帶來了更多挑戰。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對醫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作用
盡管疫情給思政教育的開展帶來了沖擊,但開展思政教育一直以來都是高校教育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是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保證[18]。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 思政教育是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對于醫學院更應如此[10,19]。醫學的對象是人,但他們是有個性和社會性的人,而不是單純的自然人。雖然僅憑精湛的醫術就能實現診療,但只有充分考慮病人的信仰、價值觀等因素,才能確保診療的質量[20]。通過思政教育,讓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使其懂得尊重、關愛和敬畏生命,才能真正培養出德才兼備、具有社會責任感、能夠擔起時代使命的醫學人才[10,12,21]。醫學生思政教育是國家培育醫療人才至關重要的環節,關系到醫學的未來[21]。
2. 思政教育是打贏疫情防控戰的重要方式
因疫情影響,學生進行網絡學習的頻率大幅度增加。醫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利用網絡資源強化專業技能[21]。但在這個特殊時期,網絡上各種觀點良莠不齊,醫學生很輕易就能觸及到錯誤思想和信息,從而產生思想差錯[15,18]。此時做好學生思政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弘揚愛國精神和傳播正能量,引導醫學生堅定信仰、勵志勤學、有效防控風險十分重要。思政教育是打贏疫情防控戰的重要方式[18]。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開展思政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加深對思政理論知識的理解
抗疫期間涌現出很多感人的案例,展現了醫護人員的偉大無私。這些案例對于親歷此次疫情的醫學生而言,無疑是最有熱度和深度的教材。通過結合當下社會熱點事件,深入講解思政理論知識,必定會給醫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在聽課時會自然地將自己在疫情時的感知、感動和思政理論聯系起來,從感性了解轉化為理性認識,這會極大地幫助他們理解、掌握和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11]。
2.有利于弘揚職業精神,激發學生主動性
崇高的職業精神是醫學生必備的思政素養的重要一環。抗疫期間涌現出了許多抗疫英雄,而醫護人員更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舍己為人、迎難而上,用高超的醫術和對生命的關愛、敬畏彰顯出崇高的職業精神[11,22]。作為抗疫主體的醫務工作者,他們的一言一行、精神面貌會深刻地影響醫學生的學習和職業發展,會增加醫學生對未來職業的情感和思想共鳴[23]。思政教師若能順水推舟,運用好這些素材的正向育人作用,就能增強醫學生的榮譽感與使命感,使其自覺繼承并弘揚職業精神[11,22]。
3.有利于凝練愛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爭做社會主義建設者
新冠肺炎疫情是目前傳播范圍最廣、速度最快、防疫難度最大的突發公衛事件之一,給全球帶來了嚴峻的考驗。面對疫情突襲,我國舉全國之力使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同時,我國還不忘向其他國家和地區伸出援手,向世界展現中國力量和大國擔當。這正是思政教師指引學生明白國家管理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明顯優勢的最具勸服力的生動實例。通過疫情,有利于學生凝練愛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擔當歷史使命,爭做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人才,為民族復興、國家強盛貢獻智慧和力量[11,22,24]。
四、醫學生思政教育的重點及形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3],這是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新理念。醫學院在開展思政教育時要抓住抗擊疫情這一時事,要與時俱進,通過課上課下、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的各種教學、實踐形式,逐步滲透思政理論,不斷拓寬教學領域,從而達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8]。
(一)思政教育的重點
“舉網以綱,千目皆張”,要懂得抓住重點,有條不紊地開展思政教育。醫學生思政教育要牢筑政治基石,讓學生領悟黨的思想、感受黨的先進性、堅持黨的絕對領導;要扎根在中華傳統美德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培養其具有職業精神及家國情懷;要在思政育人的基礎上提升其專業素養,使其在國家危亡時刻能擔負起時代重任;要兼顧身心問題,促進身心協同全面成長;要培養其創新意識,為其注入創新活力,引導其攻克難題,為祖國的醫療事業做貢獻[1,25]。
(二)思政教育的形式
1.課堂教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3]。因此,無論是思政課程還是專業課程,都要發揮其思政育人的作用。
專業課上,教師要善于發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醫者仁心、大醫精誠”的精神融入專業課程,引導醫學生認識到醫德和醫術同等重要;思政課上,教師要善于把疫情中的榜樣典型化為促進思政教育的生動事例,增強思政教學的感染力和針對性,教育學生不僅在理論、技能方面要與時偕行,在價值觀念、責任擔當、家國情懷方面也應緊隨時代要求,爭做“時代新人”[8,26]。
形式上,教師可以積極采用案例式、專題式、互動式、探究式、體驗式等教學方式,豐富課堂形式,增加學生興趣,深化學生對課程的認同感[4,9]。
2.網絡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3]。網絡思政教育是當代高校育人的重要形式及有效方法[27]。醫學院思政教育應順應時代潮流,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增加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對于網絡思政教育,一是加強網絡宣教。通過網絡直播、課堂等形式,宣傳疫情期間的感人事跡,培養醫學生要有無私奉獻、迎難而上的抗疫精神,同時通過展示抗擊疫情的豐碩成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15];二是加強網絡引導。教師應幫助醫學生辨別網絡謠言,指導其理性看待疫情防控中的不足,讓學生的三觀朝著正面的方向發展[16-17]。
形式上,醫學院不必局限于網絡直播、課堂,還應不斷探索網絡宣傳新形式,如依托微博、微信公眾號、視頻網站、抗疫專題網站等平臺,全面發揮互聯網信息充足、傳播迅速的優點,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8,15]。
3.臨床實習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鍛煉臨床技能、轉化臨床知識、提高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是醫學生成才的必經之路。
在實習階段,一是給醫學生配置“一對一”教師,醫學生需要跟隨教師參與臨床診療。在診療過程中醫學生可以以教師為榜樣,學習其診療思路和醫患溝通方式,教師也應引導學生自覺遵守行業規范和職業道德[23,25];二是開展教學查房和技能操作培訓。通過教師講解與糾錯,讓學生在增進理論與技能操作水平的同時,懂得與患者建立和諧穩定的關系[20];三是引入標準化病人,適時對醫學生進行考核。通過標準化病人考核,不僅能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還可通過其反饋糾正醫學生在診療思維、臨床操作及醫學人文、職業素養方面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自省和領悟,提升自己[20]。
4.社會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參與社會實踐,一方面,醫學生可以鍛煉專業技能,提升專業素養,為未來行醫做準備[28];另一方面,醫學生會深化對思政理論的理解,強化自我的思想道德修養[23]。總之,社會實踐活動能促進醫學生理論、技能、素養的全面發展,是培養學生舍己為人,建立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意識的重要方式,是思政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醫學院應積極開展和鼓勵醫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15]。
對于實踐活動的開展,醫學院可以結合專業知識,體現專業特色,例如,疫情期間組織開展防疫知識宣講會;在養老院等機構開展無償診療、健康宣教、養生保健指導;假期組織醫療下鄉、醫療扶貧實踐活動等[23,28]。
5.校園文化及活動
“校園文化,是校園的環境、生態、氛圍,是校園中彌散著的文化精神,是學校的靈魂”[17]。校園是醫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圖書館、餐廳、宿舍、體育場的物質環境,學校的校風及文化環境,都不知不覺地參與了醫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形成[29]。校園生活作為醫學生實習生活的補充,亦是學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場所。
一方面,醫學院要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著力打造“敬畏生命、舍生忘死、大愛無疆”的校園環境和氛圍,比如在校園內放置白求恩、南丁格爾等杰出人物的雕像,通過宣傳欄、校報等發布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的英雄事跡等,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17];另一方面,醫學院還可以開展以思政教育為主題的校園活動,如征文比賽、朗誦、演講、情景劇、辯論、學術講座等,發揮醫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其參與到校園活動中來,以此培養醫學生的品德修養,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5,17,26]。
五、結束語
總之,雖然當前醫學生思政教育仍有許多不足,新冠肺炎疫情也給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但只要我們抓住思政教育的重點,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就能真正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夠擔起時代使命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瑜,樓濱.后新冠時代醫學德育課程的構建與實施探討[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21,19(2):97-98.
[2]孫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高職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探析[J].陜西教育(高教),2021(2):8-9.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4]曾獻輝,曾澤鑫.“抗疫精神”融入醫學院校思政課的價值維度與實踐探索[J].贛南醫學院學報,2020,40(12):1272-1277.
[5]韋尹淇,王朋朋,黃雪玲.“大思政”格局下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現狀[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9):1-3.
[6]石晨.“大思政”視域下醫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J].高教學刊,2020(8):168-170.
[7]劉建春.高職醫學生對思政教育認知現狀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21,35(2):33-35.
[8]石晨.“大思政”理念下醫學生人文精神培育路徑探析[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27):186-189.
[9]李丹.新時期背景下的醫學生思政教育與人文精神培育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0(42):166-167.
[10]孟娜娜,何雨惠,邢宇雙,等.新時代醫學院校思政課程改革創新探究[J].公關世界,2020(14):129-130.
[11]薛鰻.基于社會熱點事件開展醫學生思政工作的思考——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例[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20,29(6):71-75.
[12]姜力力.“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如何有效開展醫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2):55-86.
[13]王德銀,邢琳.“大思政”格局下醫學院校構建全員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8,32(12):68-69.
[14]劉艷鳳,張玥,梁俊鳳.習近平青年思想對醫學生成才的現實指導意義[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8(2):312-315.
[15]涂詩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路徑探析[J].科教導刊(下旬),2020(6):87-88.
[16]遲明艷,周雯,張敏,等.疫情背景下醫學院校思政教學改革[J].西部素質教育,2021,7(3):57-58.
[17]刁傳秀,徐玉梅.新時代“健康中國戰略”融入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遵循[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21,38(2):135-138.
[18]胡子英.因勢利導強化疫情防控期間青年學生思政教育[J].時代報告,2020(11):34-35.
[19]李承龍,涂夢薇.“立德樹人”背景下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10):106-107.
[20]蔣永新, 董堅, 孫雯,等. “三全育人”背景下醫學生實踐教學階段思政教育探索[J]. 衛生職業教育, 2020, 38(15): 34-36.
[21]張時,朱源,張凱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19):21-22.
[22]高巍,任翔,肖文欣,等.新冠肺炎疫情給中醫藥院校學生思政教育帶來的思考和啟示[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8):13-14.
[23]于帆.抗疫故事融入醫學生思政課的邏輯和路徑思考[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1,34(2):232-236.
[24]林婕.基于COVID-19疫情的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3(9):83-84.
[25]余強,孫天青,郭曄,等.從抗疫實例中探析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時代報告,2020(9):150-151.
[26]汪燕春.新時期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徑探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9(6):578-581.
[27]宋靜,魏蔚,胡春平.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0):80-82.
[28]周家頔.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的醫學生“專業思政”實現途徑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3):250-251.
[29]劉瀅.網絡時代加強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2):9-10.
基金項目: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臨床醫學科學家項目(編號:16zxqk04)
作者簡介:周仲國(1982-),男,漢族,云南騰沖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副主任醫師,研究生輔導員,研究方向:腫瘤學研究生教育改革及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