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慧
初中化學是化學學習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要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有關專業知識奠定基礎,還得為學生將來在工作和生活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談到化學,對于剛踏入九年級的學生來說,既有好奇心又有畏難情緒。好奇的是化學是一個什么樣的學科,將學到哪些新的知識。畏難的是一年的時間里能把化學學好嗎?為了讓學生入好門,開好頭,輕松愉快地學好化學,解決學生存在的疑慮,我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工作,談談如何引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化學。
一、培養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和學習動機
動機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它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因素,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有一種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就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的、有針對性的創建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的轉變。
情境的創設可以是一些小實驗。例如,做一個小魔術,將兩種無色的溶液(即氫氧化鈉溶液和酚酞溶液)混合在一起,溶液變為紅色。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增加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度,使學生帶著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還可以引出一個問題。
(二)探究自然和生活,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是九年級開設的最后一門學科,旨在為學生提供一些初級的化學知識,培養以后學習化學的興趣。所以,在授課時,我一般采用理論聯系實際,把課堂融入現實生活中,提出一些好奇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究。
二、關注課前,把好預習關
學習包括三個環節——課前預習、課堂聽課和課后復習鞏固。其中課前預習至關重要,預習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課前預習的目的是在于了解教材各知識點,并初步理解和找到疑難問題以便能在課堂上注意聽講,有利于達到學得快,理解透徹的目標。預習時應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開始可以先布置預習習題或讓學生完成導學案,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互動教學,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師說》中有“師者,傳道授業解感也”。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既能為學生提供知識的源泉,又能幫助學生解答學習上的疑惑。作為新一代的學生,已不能簡單地復述書本上的知識,更需要的是一個多維的思考頭腦,以及敢于向教師或書本上的知識提出質疑的勇氣。任何一位學生都可以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對我的教學內容提出質疑,在碰到這種情況時,我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及時的引導和點撥,在合作探討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用學過的課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以實驗為載體,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起著一個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九年級的學生剛接觸化學教材,根本不知道如何進行實驗,如何觀察實驗現象,更不知道要在實驗中獲取哪些知識。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一系列的實驗來指導學生學會做實驗,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如在演示實驗中,首先要教會學生分層次的觀察,一般分為反應前、中、后,觀察各物質的顏色和狀態等。其次,觀察要全面、細致,不能以偏概全。最后,觀察時要實事求是,如果遇到與課本知識不相符的現象,要及時與同學們交流或者與老師探討,不要想當然,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為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有些簡單而安全的演示實驗,我就讓學生走上講臺自己動手,我在旁邊觀察,一旦出現不規范的操作就及時給他們糾正,并在實驗結束時多做肯定性的點評。這樣既可以鼓勵、表揚學生,又能給學生信心和動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五、平等交流,建立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是學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它貫穿著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這一關系處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效果,關系到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
六、教學生學會做筆記和鞏固新知的方法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就是做筆記,化學課本里面的知識比較簡淺,而考試的范圍又比較廣,如果學生課堂上不記好筆記,課后是很難進行鞏固復習的,課堂上記筆記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把老師講的課本上沒有的注意事項及例題等記下來,課后再反復思考鉆研,進一步的加深理解和鞏固知識。復習中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請教老師或同學,力爭做到課課清、日日清、月月清。這樣,在學習上就不會留存障礙、不會留下疑點,為以后順利學習打牢基礎。
七、科學布置和批改作業
作業是教師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一個平臺,也是學生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布置作業要精而不是多,要有針對性和層次性,要與所上的內容相符,并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決不能抄襲別人的;同時對于學生的作業批改要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作業情況,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還要分類總結,作業講評要透徹并有針對性,對學生掌握不好的內容,要適當的舉例子進行分析。
八、利用課余時間,加強對學生的輔導
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針對這種復雜的教學對象,要盡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尤其是后進生,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通過課外輔導,幫他們將斷層的知識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從而輕松愉快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