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仙榮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有效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探尋文本的激趣,把閱讀教學當成一艘航船,在文本的海洋里靜思,帶著喜悅與欣喜,背著好奇與思考的行囊,從閱讀出發,將閱讀教學快樂地進行到底。
關鍵詞:閱讀教學 ? 文本解讀 ? ?激趣思維
一、解讀文本,激趣靈動
閱讀教學。吃透文本時根基。無論教還是學,都是文中同行者,同等的地位,同等的姿態,感受與收獲豐盈。
教學《狼》,把文言文當成故事朗誦會,聽古人在講故事,聽古人用語言的密碼——文言文講讀,掌握密碼——重點文言文詞語是第一步,把學生的好奇與興趣融入淺淺旅行的清單中,早讀的書聲朗朗是淺淺教文言文的門鈴。聽蒲松齡描繪出狼的貪婪與狡猾,這是狼的本性;看屠夫人性的本真,恐懼在先,能丟棄的骨頭帶來的是步步緊逼的局勢,人在本能的情急之下,必會尋求借力或借物。麥場上的柴草堆,是屠夫的倚靠點,也是狼的突襲點。淺淺的閱讀文本,變換閱讀的多種方式,與學生一起朗讀,在朗讀中進入文本世界,因為朗讀,能與文中的主人公一起喜笑怒罵,能讀出作者的心緒晴空。同時與一群小伙伴一同看故事,一同領悟故事情節的曲折與懸念,看人物形象的典型與獨特性,了解作者設計故事背景的精巧與睿智,文本里流淌的不是考題中的字詞的單薄,而是文言文世界里多姿多彩的密碼寶寶。因為我們深深記得解讀文本的法寶是反復地讀,貼著文本語言行走。一次次讀文章,細細咂摸一兩句話,幾個詞,甚至是一個標點,抓住這些血肉,深入文章的內涵與情感。一遍遍讀文章,讀出性格,讀出文本的內隱價值。
“學生閱讀課文,既是課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課文信息的加工者,總會以各種形式繼續著作者的創作,實現著作品的價值。而這一切又有賴于想象的參與”。著名特級教師周一貫告訴我們,因而淺淺的教閱讀,需要教學者根據文本添加解讀的思維與路徑,也許教授者輕輕一點,文本的多彩封面就五彩斑斕般綻放。在教學人物傳記時,給歷史人物添加現代元素,如教學〈鄧稼先〉一文,讓鄧稼先榮登當年十大感動人物之首,讀出事跡,讀出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迥然不同的精神氣質,寫上一段頒獎詞,自是水到渠成。
閱讀教學多角度解讀文本,汲取文本內涵價值,反復領悟,激趣靈動,讓學生心存快樂。
二、觸發情感,真情交融
閱讀的本質意義是能和不同的作者說話,聽他的故事,了解他的豐富閱歷,讀他的文段,領會在文中沉淀的情懷與感悟。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觸發情感,與文本產生共情,達到真情交融。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學矛盾先生的《白楊禮贊》,輕輕細問閱讀的學子,作者要贊美白楊樹的什么品質,你在文中找到答案的直接和間接證據是什么,帶著思考和品讀的姿態進入閱讀這座城,是讀懂和讀透文本的鑰匙。因為有了思考,學生就會找出描寫白楊樹的枝葉的片片向上進行圈點,就會找到白楊樹枝桿的筆直進行批注,就會了解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不再是一棵樹,而是一群人,一群在特定歷史背景下不屈不饒的抗日軍民的意志樹,引導學生靜靜的思考,圈點,作者由樹及人的寫作思路清晰明了,主題的深刻性也了然于心,贊美白楊樹,贊美西北對抗著西北風不折不饒的白楊樹,更是贊美抗日根據地上不屈不撓的抗日軍民,他們是一棵棵傲然挺立的“樹神”,這是一場與樹的對話,深邃,深沉,入心,入神。
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真情交融不僅僅表現在師與生之間,而且表現在師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教材——學生”之間情感的橋梁便是老師的情感,教材蘊含的情感是靠老師去傳遞、去觸發,從而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的。”
閱讀教學中嘗試整本書閱讀的思想,尋求相同題材的文章一同賞鑒。把張抗抗的《窗前的樹》瀏覽推薦給學生們,一同感悟樹如四季,抽芽,繁茂,凋零,回旋,閱讀的視野在擴展,思考的深度在訓練,共情的思維極容易產生。
“學生是學習、認識的主體,學習是學生的學習,認識是學生的認識,老師是不必代替也不能代替的。”試著從學生的角度去解讀文本,貼著學生實際,才能帶領學生走入文本,一同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才是有效的文本深層解讀。共情共鳴,觸發情感,與文本情感交融是有效閱讀途徑。
三、美點追蹤,熏陶積淀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閱讀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需要持續讓學生直接觸摸著文章語言的美點。
用攝影家的視角閱讀,你會把美的標準定得細膩,清新,極接地氣。教學《紫藤蘿瀑布》,美讀文段,把你認為美的語言摘抄包裝,作為周末禮物送給你的好友。禮物的標準可以是一個形象的比喻句,可以是一句富有深刻內涵的哲理句,也可以是一個貼切傳神的動詞,形容詞,更可以是一段旖旎回旋的風景畫。禮物紛飛,“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時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盛開的紫藤蘿,馨香的生命綻放;“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語言短小雋永,內涵豐富。
“幸福的閱讀體驗都是獨特的,關鍵在于你的美,我樂于分享”,閱讀美點的尋覓,需要小激情的釋放。教師收到語言禮物大包,也需要在不同的時段,來點獎勵的小項目,為有創意禮物的同學錄一段朗讀視頻,或發一張禮物專輯的海報,教學者與學生們有階段性激情的閱讀互動,學子們閱讀的激情不斷被點燃,禮物在傳送,美的語言在傳播中積累,沉淀,傳承。
用激趣的反復朗讀,調動閱讀思維,產生共情,共鳴,與文本對話,用可持續發展的美點積淀,熏陶美的語言,把閱讀教學進行到底!
參考文獻:
[1]肖培東《我就想淺淺的教語文》(海峽教育出版社 2020.9)
[2]劉勰《文心雕龍》(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5.5)
[3]《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5)
[4]統編教材初中語文1——6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