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為進一步貫徹實施新《綱要》的精神,豐富有關家園共育促進幼兒獨立性發(fā)展方面的理論知識為家園共育的理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性材料。同時,為家園共育活動的開展提供理論的依據(jù)和指導,結合幼兒園自身的實際和已有的經(jīng)驗,提出 “幼兒獨立生活能力與家園共育”的研究。幼兒獨立生活能力與家園共育密不可分,家園共育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的意識,激發(fā)幼兒生活自理的興趣,教授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增強幼兒生活自理的信心,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獨立生活能力。
關鍵詞: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家園共育
《幼兒教育指南》中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具備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可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家長和教師的負擔,還可以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成長。小班正是培養(yǎng)生活能力的關鍵時期,幼兒園和家長需要通力合作,利用各種教育技巧對幼兒開展生活能力訓練,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的意識
自理意識其實就是自理能力的“代表”,孩子自理意識有了,自理能力也不會差,在鍛煉孩子自理意識時,我們就主要以“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為目標,圍繞這一目標來開展主題活動,通過引導、提問等方式,讓幼兒意識到應該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不僅可以得到自我滿足,還可以得到別人的贊許和夸獎,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還能曾強幼兒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此過程中我們以家委會作為培養(yǎng)幼兒自理意識的有效載體,與這些熱衷于教育事業(yè)的家長交流如何能夠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自理意識,讓大家集思廣益,而且小孩子普遍聽從其他家長的意見,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幼兒的自理意識。有了自理意識的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也會逐漸的得到提高。
例:在《我會做什么》的主題活動中,通過家委會的集思廣益,大家共同為如何提高幼兒的自理意識找點子,最后為幼兒準備各種典型生活場景的圖片,包括穿衣、吃飯等。各種生動形象的圖片能讓幼兒對生活能力有直觀的認識,提高他們生活自理意識。在教學中應用比較法,促進幼兒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的認識。教師對不同的行為進行詳細的講解,告訴幼兒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注意觀察,及時地舉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較,來激發(fā)幼兒上進的意識。
二、激發(fā)幼兒生活自理的興趣
在家園共育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不懂得科學育兒的經(jīng)驗,而我們通過家長會的有效舉行,給家長們傳輸科學育兒的理念,有其針對如何培養(yǎng)幼兒自理意識、自理能力方面教授給家長很多科學經(jīng)驗,讓他們能夠實現(xiàn)很好的家園共育。其中提高幼兒的自理方面的興趣是很關鍵的,這需要家長的與幼兒園的科學配合,無論什么事情都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人剛出生的時候都是什么都不會的,各種行為都是后天學習的結果,家長和老師在教授幼兒一些做事的方法時,要注重方式方法,幼兒的年齡較小,注意力難于集中,理解力也是十分有限的,要采用一些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將復雜的事情簡單化。
例如:在教孩子怎么洗手時,用什么樣的方式是科學合理而又能夠提高幼兒的興趣的呢,我們在家長會中給家長傳授利用歌曲啊、游戲啊等等來進行配合,提高幼兒自己處理事情的興趣,有的家長在給幼兒培訓洗手時便配一些生動形象、朗朗上口的兒歌:“手心手心搓一搓、手背手背搓一搓、手指縫搓搓、小手洗個澡、用力甩一甩。”這不僅可以激發(fā)幼兒親自動手嘗試的興趣,而且將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幼兒容易學習和記住。
三、教授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
在《幼兒教育指南》中提到:“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天性就是“玩”,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孩子的這一天性特點,從簡單的事情做起,以游戲為載體,不斷的培養(yǎng)幼兒人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從中教授幼兒的生活自理技巧。在此過程中我們就需要以個別家長來帶動,專業(yè)研究培養(yǎng)幼兒自理技巧的方式方法,對孩子們進行特殊培訓,從而能夠更有效的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例如:在幼兒午睡前可以培養(yǎng)幼兒自己脫衣服,教師教授幼兒一些脫衣服的技巧,先將兩個胳膊分別從衣服袖子中抽出來,最后再將衣服從頭部脫掉,當幼兒掌握了技巧,就可以輕松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又如在孩子愛玩的角色游戲“娃娃家”中,我們精心布置了娃娃家的區(qū)角環(huán)境,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如何正確的給娃娃穿衣服,穿鞋襪,疊被子等,幼兒通過在游戲中的練習掌握了該技巧,就可以將其沿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并通過“疊衣服比賽”等活動,促進幼兒學習獨立生活的技巧。
四、增強幼兒生活自理的信心
家長和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對于幼兒的進步要積極的表揚,多對幼兒說:“你好棒!”給予幼兒極大的肯定,讓幼兒得到自我滿足,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幼兒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幼兒將會更加勇敢的嘗試,不僅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夠完成,還能幫助家長老師分擔一些任務。
例如:午餐時,小班幼兒們像往常一樣自己做到自己的位置上,等著老師給他們送上午飯,午餐上齊了,小朋友們開動了,張夢澤拿著自己的勺子不知如何開始,于是教師上前鼓勵她:“夢澤,按照之前你喂娃娃吃飯的方式,將飯和菜用勺子舀以來,送到嘴邊就可以了,不用擔心掉出來,沒關系的。”在教師的耐心鼓勵下,夢澤勇敢的邁出了第一步,吃到了第一口飯,雖然她掉了一桌子,老師還是笑著說:“你能自己吃飯了,真棒!”這時夢澤也開心的笑了。首試成功后,夢澤更加的自信,自己一勺一勺的吃了起來,而且掉出來的飯菜越來越少,這頓飯夢澤吃的格外的多,也許是自己送到嘴里的飯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