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延晶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質量守恒定律,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的分析,用分子、原子觀點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關系,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的分析以及質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具體的探究活動,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并從微觀角度解釋化學反應的實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培養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二、教法與學法
教法:實驗探究、講練結合、猜想、討論、歸納。
學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方式
三、實驗儀器和藥品準備
儀器:托盤天平、小燒杯、鑷子、砂紙、滴瓶、、錐形瓶、玻璃管、酒精燈、氣球、吸管等。
藥品:白磷、細沙、火柴、藥匙、石棉網、鐵釘、CuSO4、氫氧化鈉溶液、CuSO4溶液、澄清的石灰水、碎雞蛋殼、稀鹽酸等。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運用。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實質上去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五、教學過程
六、教學反思
1.本節課設計實驗有白磷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蠟燭燃燒、鎂條燃燒。探究活動多,學生參與多,活動形式開放。在組織這么多活動的同時,要組織學生總結出守恒定律,要分析原因,要鞏固應用守恒定律,還要組織進行裝置的創新改進。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而更重要的是引導者。教師給學生的不應是平坦的道路,而應是正在修建的橋樁或是杠桿的支點,讓學生自己搭建橋梁,操起杠桿實現應有跨越。
2.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采用自主、合作、啟發性學習的方式,以問題教學為中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現代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力求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既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更關注學生的興趣激發,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習過程中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