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利

在心理咨詢中,常常有來訪者向筆者訴說這樣的煩惱:“我總是很在意別人的感受,別人說一句話,我能在腦子里想象出無數種結果,很擔心是不是被別人討厭了,或者給別人添麻煩了。平時工作也很難集中注意力,外界的任何一點小干擾都會影響到我,導致工作效率特別低。因為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能稍微放松下來,所以我經常加班到人去樓空。而且我還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緒影響到,好朋友心情低落的時候,我也會一整天都悶悶不樂,疑心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么,惹到了朋友,但仔細想想我真的沒有做什么,我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最近我換了新工作,結識了新同事,我不希望像在原公司一樣,那么容易受外界影響,我該怎么做才好?”
筆者聽到過許多諸如此類的煩惱:“我總是想太多,我該怎么辦?”“朋友說我太敏感,跟我相處太累了,真的是這樣嗎?”“我在人際關系里總愛看人臉色,該怎么改變?”……在這些話語中,我能感受到他們的苦惱,也能看到他們想要改變卻不知所措的樣子。
這種更容易被自身情緒淹沒、更能感受到身邊的細節、更容易受外界影響的諸多表現,與高敏感體質有關。
正如丹麥心理治療師伊爾斯.桑德在自己的著作《高敏感是種天賦》中寫道:“多數高度敏感型人都會厭惡自身所處環境中的沖突。比如目睹一場爭吵,或者只是待在一個氛圍緊張的環境中。”
美國心理醫生兼研究員伊萊恩·艾倫(Elaine?Aron)是最早對高敏感人群進行研究的心理學家。她在研究中發現,大概人群中每5個人就會有一個高度敏感型的,且30%的高度敏感者是社交活動中的活躍分子。以前的她堅信高度敏感性特質等同于內向型,直到她發現30%的高度敏感者,在社交活動中居然是活躍分子而重新審視這個定義—高敏感的人群?(Highly?Sensitive?Person,HSP)?通常能夠更完整細致地處理外在世界的積極和消極的信息,對于外在的周圍環境也有很強的感知力和洞察力。這也使得在相同的刺激下,高敏感人群會比其他人感受到更多的波動和變化。
所以,我們不能輕易將“高敏感”和“內向”畫等號。
高敏感型并不能包括在內向型之內,只有在不舒適或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中,高敏感者才會容易表現得焦慮、害羞等。
既然高敏感人群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多,這也意味著很多人都有著前文里所羅列的困擾,所以筆者寫了幾個小建議給大家,希望我們能夠不再迷茫和焦慮,能夠好好生活。
我們如何找到高敏感的舒適區?
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恰恰說明自己的內心不堅定,是沒有很好地建立心理邊界,沒能通過心理邊界來建立積極防御。心理邊界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限制他人,一方面是限制自己。
通過這個邊界,限制自己跟行為欠佳的人接觸,保護自己免受傷害。通過這個邊界,我們可以知道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和被允許的行為,以及當別人越界的時候,自己該如何回應。
心理邊界,好像圍繞自我畫的一個圈,用來區分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在圈里的內在世界,每個問題都有解,可以掌控。在圈外的外在世界,問題都不一定可控。你要明白在大千世界里,總有一部分在你的控制內,有一部分在你的控制范圍外,存在不可控的東西是很正常的。不舒適或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也很多,在你陷入其中時,尤其需要合理的邊界,這是你自我保護、積極防御的安全屏障。
降低自我要求,不代表不求上進,這是呵護自己內心的一種方式。因為在過去,你一直都對自己高要求,并由此感到了越來越多的焦慮,你的內心一定產生了太多的負面情緒。哪怕是一絲絲的不足,就會讓你陷入自責,也在無形中感覺到了內在他人的指責,令你變得更加敏感,所以,適當降低自我要求,可以緩解你的癥狀。
不必擔心降低標準后,你會被他人討厭或者排擠,因為這并不一定會發生。
有位來訪者曾對筆者說:“我不能降低對自我的要求,尤其是在我的朋友需要我幫忙的時候,我不能說不可以。”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我犧牲,也是高敏感人群常常踏入的思維“雷區”—我的朋友選擇我,是因為我精明強干、樂于助人,如果我不能再為他們付出我的力量,他們可能就會拋棄我。
筆者不敢保證你的朋友都不會離開你,但你當下最需要思考的是,一個人只對我的付出感興趣,那他還值得做我的朋友嗎?
真正值得留在你身邊的朋友是什么樣的,需要你自己來判斷,但如果這個人留在你身邊不是因為你這個人,而是因為你能為他做事,那就并不值得你珍惜。
在愛別人之前,要深深地愛自己。
高敏感的人往往比較自卑,總在不斷努力地證明自己值得被愛,總費盡心思地去隱藏自己的缺點。
不可否認的是,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期待自己被愛,期待無論自己有怎樣不堪的缺點,都有人愛。但是想要實現它,你必須先有暴露缺點的勇氣,要敢于向人們展示真正的你。
或許你會擔心這樣會令自己受傷。你的擔心不無道理,但是,這個會令你受傷的機會,同時也會讓你擁有另一個機會—看看誰會因此離你而去,誰不會。
又或許,你還會發現有些人會因此離你更近一步,即便你展現出來的自我并不如自己期待得那樣完美,也依舊會有人朝你走來。
乍看之下,描述“遲鈍”的詞都是貶義詞,但其實“鈍感力”是一項非常難能可貴的能力,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及大智若愚的人生智慧。
鈍感,與敏感相對,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認準的方向前進。
擁有它,能幫助你迅速擺脫負能量。
擁有它,能讓你更加堅定自己前進的方向,在這個方向上積極努力。
擁有它,能讓你坦然面對流言蜚語和外界評價。
鈍感力是幫助你堅定自己的信念,讓你免受過度干擾,讓你情緒穩定的一把保護傘。擁有它,能幫助你早日走上心理成長的健康之路,擁有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