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紅
從事幼兒教育的老師們肯定會經常遇到一些特別淘氣的孩子,這些孩子在幼兒園里不遵守紀律,不服從老師的教育;有的甚至于專門與老師作對,上課時故意搗亂、講話;做游戲時經常破壞游戲規則。對于這些淘氣的孩子,不僅老師感到頭疼,家長心里也很著急,可是又毫無辦法,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面對頑皮的寶貝們呢?
首先,教師對孩子要給以慈母般偉大的愛心,在對其進行嚴格教育的同時,也要特別注意他們的自尊心,要尊重他們,愛護他們,關心他們。對淘氣的幼兒不能過多的批評對淘氣的幼兒不能過多的批評指責,更不要羞辱和體罰他們。平時要注意他們自身的優點,并對其加以肯定,鼓勵。對于他們的缺點,要心平氣和的指出,并幫助他們改正。其次,要正確引導,在幼兒園的課程安排上,老師應當把活動內容安排的豐富多彩,生動有趣,一日的幼兒園生活要緊湊,活潑,避免幼兒感到枯燥無味,活動單調。對那些聰明好學,精力充沛的幼兒應適當的個別輔導,使孩子們能夠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和游戲。只有當孩子們感到一種充實感,感到了生活的豐富多彩,才能說明老師教育的成功。第三,要盡量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可貴的,它是孩子學習,獲取知識的動力。對幼兒好奇的行為,成人不應簡單的把它歸為“調皮搗蛋”,加以批評和制止,應給他們以正確的引導和鼓勵,在必要時應適當的加以解釋,使幼兒被強烈的求知欲望支配,積極主動的探索事情,那些調皮搗亂的行為也會逐漸的減少。
在從事幼兒教育過程中,每個老師都有可能會遇到所謂的“熊孩子”,如果沒有正確引導,班級的管理工作就會因“熊孩子”的影響造成不便管理的困擾。所謂“熊孩子”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他們活潑好動、影響力很強、很有帶領性。
小宇是我們班一位出名的“熊孩子”,他會調皮搗蛋、會讓人哭笑不得,但是本身是滿懷善意的孩子。在教育這種活潑、好動的孩子上,我用了三種方法與他相處,慢慢的,“熊孩子”變成了老師、同學眼中的好孩子。
首先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讓小宇當“小老師”,鍛煉他的語言能力。孩子的天性是愛嘗試、善于模仿、喜歡挑戰周圍的新鮮事物。老師的作用是引導孩子在每一次嘗試中成長,并有所收獲。小宇學著老師平時給小朋友上課的情景有模有樣的當起了小老師,小老師的聲音洪亮,小朋友在小老師的帶領下學習興趣更濃,小宇也由小朋友的身份變成了小老師,身上多了一份責任感,提高了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與小朋友的友好相處的能力,實現了雙贏。
其次在戶外活動中,讓小宇做小隊長,探索他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小宇是一個天性活潑好動的孩子,他勇于嘗試,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探索欲。當小隊長可以讓他帶領著小朋友學會遵守規則,保持良好的紀律。比如站好排排隊,老師講規則的時候保持安靜不說話、認真傾聽,做活動時注意安全。小宇在當小隊長的過程中自己樹立榜樣,帶領其他小朋友一起遵守規則,安全進行戶外活動,并且增強了自信心、幸福感。
最后在勞動教育方面,讓小宇和幾個小朋友打掃教室衛生,動手能力大大增強,感受勞動的魅力,在勞動教育中成長。勞動讓孩子的天性得到了釋放和發展,在勞動的過程中,鼓勵表揚小宇做的又快又好,教室被打掃的干凈、整潔,讓孩子享受勞動成果帶來的樂趣。正確運用策略能夠使我們的教育更加輕松,更加有效,同時也更好的發揮它在幼兒德育教育中的重要運用。表揚鼓勵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導航燈,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再頭疼的“熊孩子”,運用合理的方式溝通、合適的方法教育引導,并支持肯定孩子,每一個“熊孩子”都會變成懂事的好孩子。
規則意識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孩子的行為有點反復也屬正常,但教師的要求必須始終如一。不管規則怎么合理,方法怎么巧妙,如果不能持之以恒,所有的一切都是零。讓孩子在生活游戲中逐步建立與完善規則,并認真貫徹執行,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其實世界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熊孩子”,只有沒有好的教育方法。方法得當,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是不一樣的花朵,他們有著超乎想象的想象力,有著感知這個世界美麗的好奇心,更有一顆愛老師愛父母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