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嬌
我們都知道人類對事物的認知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感性認識就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肉體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觸客觀外界,引起許多感覺,在頭腦中有了許多印象,對各種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是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感覺器官對事物的現象、外部聯系和各個方面的認識。理性認識是指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由感性認識發展而來的,它表現為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和綜合的過程。在我們的教學中識譜教學也應該從學生生理與心理發育的特征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不是“先理性后感性”,不是“先發展視覺后發展聽覺”,而是“聽覺先于視覺”。音樂是通過音響來表達的,學生們在對音樂沒有印象之前就讓他們閱讀樂譜,就象讓他們讀那些不能理解的生詞一樣不合邏輯。如果聽和說是語言的準備階段,那么聽和唱也就是學習樂譜的準備階段。
一、采用聽唱法進行識譜學習
無論學習哪種語言,總是先從模仿開始。聽唱本身就是一個模仿的過程,先用模仿學會音樂語言,然后再去認識它的載體——曲譜,這就和先學會一個字的讀音再去認識這個字的筆劃、結構、意義是同樣的道理,是符合事物的認知規律的。“模仿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必經階段,沒有模仿的感情認識和經驗基礎,就不可能有理性的認識和技能把握”。小學低年級作為識譜教學的準備階段,應從感性上積累音樂的節奏感和音高感,應聽熟歌曲的調式、調性。在此基礎上,進行讀譜訓練,將原來的感性認識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認識階段,經過一段時間的聽唱訓練之后,學生對音樂要素如節奏、音程、時值等產生一定的積累,待這種積累達到一定的質和量,他們就會從聽唱學習這個必然王國走向視唱學習這個自由之國。因此,在學生尚未掌握讀譜技能之前,聽唱教學更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基本規律。一般來說,我把聽唱教學分為三個階段:
1.整體感受音樂
我讓學生們在感受、理解音樂的過程中自然地、逐漸的熟悉樂譜。如學習歌曲前不是先教認樂譜,而是引導學生聽賞歌曲范唱、錄音,進行歌曲整體熏陶。歌曲在聽唱幾遍后,大部分學生就已經能夠哼唱了。而這個過程是一個整體感受的過程。我每次從以下的幾個步驟進行:
(1)每次傾聽歌曲之前,我會提出不同的要求,啟發學生聽出歌曲的情緒、內容、速度等基本要素。
(2)我會要求他們隨歌曲擊拍或者做簡單的動作,感受歌曲的節拍、力度。
(3)進入深層次地聽賞,啟發學生想象歌曲描繪的意境并進行簡短討論。
(4)遍聽遍輕聲演唱,并指導學生意識到有關旋律、節奏、結構等基本要素,讓學生發現音樂的特征。
2.建立唱名音高感
在實際音樂教學中,學生普遍喜歡唱歌詞,不喜歡唱譜,因他們感到唱譜困難。原因在于,學生們用“唱名”來表示音高的這種觀念沒有培養起來,音樂教學中用“唱名”進行歌唱的練習不夠。《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用“模唱唱名”的方法學習唱譜,我要求學生“背唱歌曲的唱名”進行練習。有了大量識譜的感性積累,就能比較牢固地建立起“唱名音高感”。音高就是一個聲響的相對高度和位置。有了音高感,為以后的正式識譜教學打下基礎。模唱、背唱唱名法可以作為低年級學生的識譜學習,這是訓練“唱名音高感”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在聽覺的辨別力和記憶力方面都是發展的最快的階段,可以牢固地掌握音高感。我經常用下面的方法進行訓練:
(1)聽范唱、樂器彈奏或歌曲錄音,在學生熟悉歌曲的基礎上,模唱唱名。
(2)要求學生不看譜,憑聽覺記憶進行唱名背唱。
(3)請學生拍出旋律的節奏,再結合音高進行唱名背唱。
(4)聽琴默唱,不聽琴看譜默唱,培養內心聽覺,內心歌唱。
(5)砸死師生之間、人聲于琴聲之間、學生之間進行唱名接唱。
(6)進行伴唱的練習,一組唱譜,一組拍擊節奏,或一組唱詞,一組唱譜。
(7)啟發學生分析樂句,找出樂句中的相同、不同、重復與變化,幫助學生從感性上的積累對于音樂結構的體驗,有助于學生音樂的記憶。
以上是為使學生減少識譜的難度集中于聽覺方面的練習,通過這些方法,學生可以在頭腦中建立起旋律音響與曲譜的有機聯系,是符合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如果我們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認真地進行“唱名模唱”、“唱名背唱”的練習,使學生牢固地確立“唱名音高感”,那么在以后的音樂課的識譜教學中,將會進行得比較順利而有效。
3.先詞后譜
依據人大腦的理解、記憶功能,采用先學會唱詞再視唱曲譜的方法,在教學中有新鮮感且有興趣。這樣,學生通過歌詞來理解、接受歌曲藝術形象比較直接和容易,先詞后譜的優越性可以在有限的課時內,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得到最好的體現。幫助學生提高識譜能力和音準的能力。
二、采用聽唱與視唱結合的方法,提高識譜能力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從小學中年級開始學習看譜唱歌,用“聽唱與視唱相結合”的方法逐步學會識譜。開始時,以聽唱為主,輔之以視唱,逐步增加視唱的比重,從聽唱逐步向視唱過渡。當然“先詞后譜”的方法不能使學生的識譜水平一步到位,應該在學生運用“先詞后譜”的方法唱會了許多歌曲的歌譜之后,再逐步幫助學生掌握音階、調式、音程關系等概念。
1.我要考慮聽唱與視唱結合的第一個重要方面是
大量的音響材料可以促進學生識譜能力的提高。在以往教學中,我經常遇到許多學生在視唱中不能唱出準確的音調,只是在念譜,其原因就是沒有把樂譜符號形成聽覺印象。所以說,視唱教學的難點就是音準問題。而音準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頭腦中形成良好的音高印象。
2.我們嘗試聽唱與視唱結合的第二個重要方面
通過唱名音高記憶提高識譜能力。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這種認識論對于指導識譜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我讓學生先學唱詞,再學唱譜,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認識具體、形象的樂譜個體,通過這些個體的積累,使學生認識一般性的樂譜成為可能。
總之,識譜教學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它需要教師們作一個長期的規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目的地把識譜的內容分布在各學段和各年級之中,讓學生們再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地、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