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長慧
一、開展仫佬族藍靛扎染活動的重要意義
在祖國廣袤的疆土中,生活著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燦爛的民族文化,當我們深入地發掘這些民族瑰寶時,我們就會發現這些民族文化是我們潛藏于內心深處的眷戀,是我們不可磨滅的根。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地區生活著我國大多數的仫佬族人民,全國將近百分之九十的仫佬族人民聚居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族人民在長時間的生產生活中積累了許多優秀的民族文化,許多的民族瑰寶需要我們傳承和發展,但許多優秀的民族文化漸漸地被掩埋在時間的長流之中。如何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仫佬族文化資源,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該思考的問題。帶著傳承仫佬文化的信念和理想,為了幼兒更好的成長,我們一直在探索和前行的路上。
藍靛扎染是仫佬族民間傳統手工藝中的其中一種。藍靛扎染技術是仫佬族的非物質文化瑰寶,是仫佬族幾千年歷史文化的沉淀,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扎染的手法多樣,百變,幼兒可以通過用繩子纏繞打結,用膠圈環綁,可以利用身邊的小木塊、小樹枝創造出形態各異的花紋,幼兒在活動中不僅課鍛煉幼兒的小手肌肉,還可以在觀察,實驗中發現扎染的規律,從而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通過動手動腦,有效地了解到藍靛扎染的工藝技術,在幼兒幼小的心靈中就埋下了傳承民族文化的火種。
二、藍靛扎染在幼兒園開展的方式
首先,幼兒園在開展藍靛扎染課程之前,成立了有關于藍靛扎染的教研小組,以《3-6歲兒童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指導綱要》為指導,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確定了藍靛扎染課程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目標和活動內容。發揮教師、家長、幼兒的積極主動性,從現有的教材、民俗及節日活動等等來挖掘課程的教育內容和資源。小班年齡小,主要以欣賞為主,主要了解如何將白布染成藍靛布和使用彩色水彩筆將折疊好的紙巾進行嘗試,在簡單的制作中體驗染布的樂趣,也能在活動中初步了解到扎染的原理。
其次,為了活動能夠正常開展,我們還通過定期召開藍靛扎染的教研活動,學習更多的扎染技巧,結合理論運用到實際中,教師們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扎染技巧,才能更好地進行授課,通過共同教研的方式不斷完善課程,不斷地增添難度,為活動的持續開展增添動力。
再次,非遺傳人進校園。《指南》指出:“創設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帶幼兒觀看或共同參與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我們利用社區及家長學校的資源,帶著孩子參觀藍靛扎染傳承人的工作坊,讓幼兒感受藍靛扎染的氛圍。
最后,我們成立了幼兒園活動室“染布坊”。染布坊里,我們創設了一個優美的、充滿趣味的學習環境,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手工制作活動。染布坊內懸掛一張大大的扎染作品“染”、還通過展示架展示著許多漂亮的扎染作品,提供大量的扎染工具、扎染材料及扎染示意圖,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讓幼兒想象創編。
三、藍靛扎染的多種教學方法
第一,視頻、微課演示法。扎染的方法通常比較抽象,而且孩子對鏡面效果比較模糊,通過事先錄好視頻的方法向幼兒傳授編織方法,孩子易于接受。
第二,兒歌、故事法。將扎染的方法編成兒歌,增強扎染的趣味性。
第三,半成品、步驟圖演示法。在染布區內投放半成品及步驟圖,讓幼兒自主探索,自主學習,對于大班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培養自我學習能力的好方法。教師適當點撥和指導,在疑惑中積極觀察,在實踐中積極嘗試。
四、藍靛扎染對于民族文化傳承取得的成效
首先,仫佬族文化得不到良好的傳承的根源在于,其原有的傳承方式僅僅潛在于文化實體使用上,沒有形成系統全面的理論及踐行體系。而當文化實體一旦不被使用,其文化特點也逐漸在消磨中不再凸顯,最終淪為文化同化、商品化和退化的犧牲品,便面臨喪失的危險。因此,構建全面、系統、務實的傳承模式,是避免仫佬族文化特點深度消解的出路。其次,仫佬族文化是在不斷的發展的,如何保護仫佬族原有的文化,選擇跟為先進文化來優化仫佬族文化是需要思考的,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每一種優秀的民族文化都是在不斷的更新和完善的結果,只有不斷保留原有的精華,擯棄糟粕才能夠使優秀的民族文化煥發生機與活力。我們在傳承仫佬族文化的過程中注重保護仫佬族民族工藝品的優勢特征,保護民族文化的傳統性和獨特性,使具有仫佬族獨特性的民族文化不會在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弱化,從而失去仫佬族的特色。藍靛是仫佬族傳統的染料,仫佬族服飾常用的顏色都是藍靛色,傳統藍靛色素雅安靜,因此,我們抓住藍靛扎染作為我們民族工藝品傳承的重點,孩子們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慢慢明白藍靛對于仫佬族民族的重要性,這就使得仫佬民族的獨特性得以保留。
最后,隨著社會的發展,仫佬族文化也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盡管仫佬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出現的一些問題,但仫佬族文化傳承的工作已經開始重視,關于仫佬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已經在各個地方進行了探索和研究,相信適合仫佬文化傳承和發展的方向一定會越來越明確。仫佬族人民正在探索尋找真正的仫佬族文化的內在特點,尋找民族文化特點與外界主流文化的契合點,及時地進行傳承模式的研究,有針對性地踐行傳承模式,為多種文化提供能動、開放、務實的平衡與完善路線,將一些消極因素通過調整和規劃,轉變為積極動因,助推仫佬族進行全面、可持續的文化傳承,為仫佬族文化切實的發展提供關鍵性的幫助和保障。文化創新是仫佬族文化傳承的總體走向,文化創新過程的更替,最終帶來的是文化現代化的成果。文化現代化是文化在保護、選擇、創新、傳播和淘汰的過程中,以可預見性的價值為目標,不斷進行的文化發展狀態,體現著文明的生活態度與和諧的生存秩序。文化現代化在仫佬族文化中體現著少數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和諧共存,使少數民族依然保持天然的民族風情。文化現代化不是單一的文化走向,而是一種強調多元化的文化傳承、發展走向。我們對于仫佬族文化傳承也貢獻了屬于這就的力量,對于藍靛扎染進校園,我們開展了園本課程《土布變身記》,開展了仫佬族染布坊功能區,為探索與研究仫佬族文化傳承提供自己的綿薄之力,探索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