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
摘要:什么是幼兒園手工活動呢?幼兒園手工活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利用各種手工材料,借助剪刀、刻刀、膠水、膠布等工具,在一定的環境背景下或幼兒園主題活動生成的一種活動,是教師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直接用手操作簡單工具,對各種形態可面性的物質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間的、可視的、可觸摸的多種藝術形象的一種教育活動。手工活動對培養幼兒認真觀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細致的習慣,激發想象力和形成立體空間觀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題詞:幼兒 ? 手工活動 ?興趣 ?創造力 ?指導策略
一、手工制作活動的意義
手工活動在幼兒園是比較受幼兒喜歡的一項活動,教師可以從幼兒的經驗、能力、興趣、需要為出發點,生成手工制作的主題,確定主題,讓幼兒以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強對表象形體的記憶,激發幼兒對制作的興趣,培養了幼兒想象的能力。通過手工活動制作,鍛煉了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訓練幼兒技能技巧,眼、手、腦的協調運用能力以及培養幼兒觀察、想象和創造思維等各方面的能力。通過手工制作,不僅可以直接提高幼兒對美術的認識還能讓幼兒開闊眼界,樂在其中,親自體驗、探索動手的樂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和同伴一起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的美。
二、了解幼兒的發展特點,提高幼兒對手工的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幼兒手工創造力的提高主要應依靠誘發幼兒內在的潛力,只有讓幼兒體驗到他們是手工活動的主體,才能激發幼兒創造的興趣。幼兒年齡小、身體發育還不完全,對老師在情感上特別依戀,老師的情緒、語言、行為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情緒與心態,進而影響到他們的創造行為。因此,在手工制作時老師可用商討式、議論式、討論式、探究式的語言組織活動,使老師和幼兒之間不再是一種灌輸與被灌輸的關系,而是一種平等的對話式的雙向交流關系。幼兒的言語行為無拘無束,心理上輕松愉快,創造火花也就會不時閃現。
3-6歲的幼兒正是想象力、創造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思維活躍,可塑性強,想象力大膽豐富。因此,在手工活動中,應創設各種各樣的環境來激發幼兒手工制作的興趣。如在開展折紙活動中,先在活動室布置好折紙環境,這對幼兒折紙的興趣極為重要。比如在教幼兒折熱帶魚時,為了給幼兒身臨其境的感覺,我用五顏六色的紙折出許多的魚、還用綠色的紙剪出各種動態的水草、用藍色的紙剪出海水的波浪等等,并把它裝飾在活動區。當孩子們走進這樣一個美麗的環境中,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大叫起來:“哇!真好看!我們到海底世界了,老師快教我們折小魚吧!”新鮮的活動環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三、提供豐富多樣的手工材料,調動幼兒制作的積極性
手工的題材比較多,如泥工,紙工,制作,剪貼,由此可見,可以利用的材料非常的豐富。在手工制作活動時,教師不僅要為幼兒提供有層次性的操作材料,而且要為他們提供豐富多樣的活動材料,只有這樣幼兒才能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的選擇多種輔助材料制作出不同造型的作品。如:在主題活動《各種各樣的車》中,幼兒在制作時,我們就提供了硬殼紙、牛奶箱、紙盒(大小、形狀不同的紙盒)等材料,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意圖選擇材料。幼兒在活動中不斷的進行嘗試,發現不同材料的特性,根據自己的意愿,創新出各種各樣的作品。
四、把創造的余地留給,幼兒激發幼兒的創造性
1.以游戲的口吻同幼兒一起制作
紙工活動很少有獨立創造的造型,大部分是模仿生活中的人物、事物為主,能按一定的順序來完成操作,這時,成人應以游戲的口吻,同幼兒邊玩邊做。如爺爺過生日,可以用紙撕成長條、用橡皮泥搓成面條等表示長壽面送給爺爺;在池塘里捏只大青蛙,可以引導幼兒捏小蝌蚪找媽媽的場景等。邊玩邊做的同時,鍛煉幼兒的思維,發展手的小肌肉靈活和協調性。
2.把創造的余地留給幼兒
幼兒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經過老師的啟發和指點,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做出你意想不到的作品來。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教給幼兒制作的方法,應該讓幼兒自己去發揮想象,創造作品。如在進行制作蝴蝶的活動中,教師只講解粘貼的問題,其他的就由孩子自己去發揮,而不是單一的只教會幼兒制作蝴蝶。
3.了解幼兒的需求,給予適當的幫助
幼兒在創造的過程中,常常沒有明確的目標,而是根據自己構思與創作不斷調整主題,以至于在創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畫,但又不知到怎么畫的情況。面對幼兒出現的困難教師應進行相應的指導,多了解幼兒創作的心態、意圖,多給幼兒正面的回應。如在《海底世界》這一命題畫中,有個孩子想象力很豐富,他要畫海魚的家、螃蟹的小轎車等。但螃蟹的畫法有些不熟悉,影響了他的創作。在他想要放棄時,教師適當地給予幫助,滿足了幼兒的心理需求,孩子就會繼續作畫。這種指導及時、適當,幫助幼兒最終成功地實現自己的創作意圖。
4.善于發現每幅作品的優點,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對幼兒作品的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環節。在小結環節,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對能力強的幼兒給予肯定,對有進步的幼兒給予表揚,對能力較差的幼兒給予鼓勵。新《綱要》指出,教師在對手工作品進行評價時,在注重結果的同時更應注重幼兒的探究過程。因此,教師在評價幼兒作品時力求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學習過程中幼兒是否有明顯的探究興趣。第二,幼兒是否能認真傾聽同伴的不同想法,接納和吸收同伴的合理意見,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必要時是否會尋得教師或同伴的幫助。第三,幼兒是否不怕失敗,不斷嘗試,在創作中是否有相對的獨立性。這樣的教學評價才能真正促進幼兒能力的提高,發揮評價的教育作用。
總之,幼兒園手工制作水平的提高,為幼兒的想象力、思維力、創造力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積極地引發幼兒參與手工制作活動的學習動機,使幼兒園的手工制作活動能更好地發揮其教育作用,全面提高幼兒園手工制作活動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