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雍華 賴雅靜 石昊星
摘 要:《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已經提到創新創業教育和勞動教育是不能夠單獨割裂開來的,二者的深入結合,能夠給新時代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嶄新的思路。以勞動教育來說,目的是為了讓受教育者樹立一種勞動精神,在新時代能夠高舉勞動大旗,勤奮致富,而關注近幾年的高校教育,我們發現創新創業已經成了一種大趨勢,已經有了基本完備的創新創業教育機制。推動勞動和創新創業兩方面教育的統籌,將勞動教育踐行至實處,也讓創新創業教育有充分的實踐能力,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勞動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有著一定程度上的相同性,在教育目標上有著統一性,都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這一目標就為融合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論基礎。本文從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校園文化氛圍營造和教育實踐場域拓展等方面探索二者融合發展實踐路徑的構建,希望實現二者融合發展、雙向深化。
關鍵詞:新時代;勞動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1.033
0 引言
我國2020年3月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從教育的實質出發,肯定了高校開展該方面教育的行為,并指出這些行為可以更好地幫助畢業學生踏入工作崗位,也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立德樹人,在教育的手段上可以把勞動教育和創新教育相融合,讓兩種教育互相成就,一方面實現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充分實踐,一方面也能為創新創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在實踐中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模式,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教學的新理念得到了更多的認可。回首整個高校勞動教育的歷程,先后走過了曲折摸索、改進細化、深切革新等過程,集聚了大量的經驗;與此同時也存在著對于勞動教育輕視、認識狹隘以及培育主體缺乏多樣性等情況。這個直接使得如今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于勞動并沒有足夠的積極性,未有掌握扎實的勞動技能,對于勞動熱愛也有明顯的下降趨勢。一些學生更是將勞動單純地視作為體力層面的勞作,由此忽視了創造性、腦力等方面的勞動與勞動教育體系內的重要育人作用,這和教育目標相差甚遠,是人才教育的敗筆。
而勞動教育在教育體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它深入貫徹和影響著素質教育的每一個環節,能夠對高校開展勞動教學,使得學生可以更為深入地領略勞動潛在的魅力,促使其轉變對于勞動的認識偏見,轉而更為積極地參與其中、勤奮學習,堅定地認為好逸惡勞是一種不可取的行為,這對于大學生能夠建設好社會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黨中央提出創新發展的理念,進一步推出了創新驅動發展的人才戰略,同時作出鼓勵大眾創業的決策部署。各大院校應當主動參與,將創新創業等活動切實實踐下去,組織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指導工作,培養出兼具創新素養的新力量。
1 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1.1 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新呼吁
在新時代,促進人才全方位發展已經是一種必然趨勢,而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要求人類要更加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大會上強調了勞動的意義,更認為勞動教育對教育體系有著更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人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創新的意義自是不必多說,它是社會發展的活力源泉,大學生具有了創新思維才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讓平凡的崗位綻放出自己的活力。大學階段對人才進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有利于大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順應社會的發展節奏。而在對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有必要融入和強化包含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在內的勞動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也要宣揚勞模精神,將無私奉獻的精神注入年輕人的心頭,讓工匠品質在新的時期迸發出新的活力,促使高校學生可以創新創業學習以及踐行期間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深刻領悟勞動的收獲感,樹立勞動光榮的理念。
1.2 實現勞動創新的重要舉措
在具體的實踐中,勞動教育和創新教育要有機融合,要以勞創新,勞動教育本身就是創新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就要清楚勞動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明確目的之后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讓勞動品質和教育體系形成契合,而創新創業,無疑為推動勞動教育發展的實踐過程。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了新時代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出全面的人才,勞動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務實精神,有必要把勞動教育貫穿素質教育的全程,高校教育和義務教育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不是單純地從意識形態上給予引導,而是要落在實處,在教育目標上更加注重人才的成才,為社會發展提供充沛的人才后備力量。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促進新時代大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2 高校勞動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現實困境
2.1 高校對將勞動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認識存在不足
各個院校于創新創業教育期間,在勞動教育該方面的了解并不全面,認知也存在偏差,要想達成學生全方位建設的培養訴求,則應當構建勞動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彼此相契合的新型教學模式。目前,各高校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為綜合了馬克思相關理論主張,即勞動可以創造世界,而高校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過程中,經常將勞動教學和常規勞作的概念混淆,從而背離了創新創業的活動初衷,無法切實落實到位;第二,創新創業教育和勞動教育之間缺少高度統籌的設計,理論架構以及踐行體制層面尚不全面,在創新創業教育期間提升勞動教育內涵的關注度不高。
2.2 高校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社會協同體系不夠新穎
現階段,創新創業教育已然在理論研究與實踐聯系等方面建立起了較好的體系,但就勞動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社會平衡機制層面依舊比較陳舊。高等院校未有切實借鑒社會資源從而拓展勞動培養,尤其是實踐教育層面,未有切實實現合力價值。也正是基于此類陳舊的社會協調模式,勞動教育在創新創業教學期間有可能發生理論和實踐的脫離情況,實踐培養過程中,學校、社會、家庭等之間的協作培養意義也無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