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簡建 陳珊
摘 要:本文從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路徑出發,提出實現就業的可雇傭性,打造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即構建產業學院。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以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電商學院為案例背景提出了構建電商產業學院的“123模式”,分析了該模式的內涵、目標和具體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產業學院;123模式;產教融合;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1.067
0 引言
眾所周知,我國高校普遍按照“學科的合邏輯性”來設置學科下設的相關專業,對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比較重視,而忽視了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使得很多學生在畢業后缺乏職業技能的可被雇傭性,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而市場經濟下企業對學生的需求是畢業后走出校門便能具備相應的就業能力,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用人培養培訓成本。因此我們認為以職業技術技能培養和提升為主要特點的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要實現從傳統的“學科—合邏輯性”向“就業—可被雇傭性”的變化,落腳點便是打造適應于新形勢下的校企合作模式。
1 研究綜述
在國外,實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歐洲,1903年英國桑得蘭德技術學院下設的工程系和土木系便實施了“三明治”教育模式;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則在1906年實施與英國比較相似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該校把這種教育模式稱之為“合作教育”。1983年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東北大學成立了世界合作教育協會,成員來自全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固定召開一次國際性的合作教育會議,正在全球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當前,歐美發達國家在校企結合教育模式上發展的重心是為實現教育國際化,跨國界安排學生的工作實踐。2000年世界合作教育協會理事會討論決定,將校企合作教育改為“與工作相結合的學習”,在名稱能進一步體現產學合作的基本特征。
在國內,一些學者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進行了相關研究。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陳解放教授對合作教育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實踐,認為教育是一種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策略。一些高校也開始進行校企合作方面的實踐,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合作,實施產學合作、開展頂崗實習已有20余年時間了,是國內較早開展產學合作的高校之一。
2 為何實施產業學院改革
2005年國務院在《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職業院校要下大力氣推動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2006年教育部發布的指導性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也提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是工學結合。一般而言,“校企合作”屬于辦學合作機制;“工學結合”屬于育人模式。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要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深化“引企入教”改革,要積極推進職業學校和企業成立產教聯盟、與行業和園區實現聯結。
因此作為培養高端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地方高職院校,構建產業學院不失為新形勢下探索產教融合有效的路徑。文章以產教融合為研究視角,以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產業學院為研究對象,以深化產教融合為立足點,針對現有發展基礎上存在的問題嘗試提出了“123模式”,即以“校地共建電商產教園區”為發展契機,實施“德商為本、雙制育人、3S聯動”的123模式,對產業學院的發展目標、發展體制和發展路徑都進行了改革和完善。
3 改革現狀分析
高等職業教育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因此我們認為高職教育要強化實施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推動開放和合作辦學,實現學校與企業、行業間的融合,密切關注職業發展所需要的先進技術,將先進技術動態融入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以滿足不斷發展的企業技術進步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實施產教融合,培養動手能力,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當前職業院校的主要的辦學改革方向。各個學院根據地方經濟特點和行業發展需要,實行形式多樣、模式不一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改成效。但建立產教融合的有效運行機制是很多高職院校急需解決的難題與關鍵問題。尤其在學生頂崗實習單位選擇,優質實習崗位的確定、實習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許多需探討的問題。
成立于2015年的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學院是全校最早開展產業學院建設試點的學院之一。早在2009年電子商務專業成立校內E商工作室,2011年升格為寧波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外包服務基地,該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運作8年來,完成電商代運營項目100多個,助力企業孵化電商項目150多家,完成了近兩百個中小微企業的電商業務和模式咨詢項目,為企業輸送了1000多名高技能電商人才,其中創業學生有100多名,形成了“引企駐校”人才培養模式。
同時從2013年開始學院開始涉足跨境電商產業領域,以國際貿易專業為主體先后與慈溪市E點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和寧波電商經濟創新園區等寧波當地知名電商園區共建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積極開展當地中小企業電商項目的運營和服務咨詢等電商保姆式的服務,形成了“入園辦學”人才培養模式。
由于近年來學院積極的建設成果,受到了省市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高度關注,寧波市教育局和寧波市商務委員會先后授權學院牽頭組建寧波市電子商務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寧波市電子商務學院和全國跨境電子商務產教聯盟,并由學院承擔秘書處和辦公室日常管理工作,是當前指導區域職業教育系統開展電商類專業建設的重要平臺,通過開設寧波市高校應屆畢業生電子商務緊缺人才培訓班、開展市電商師資培訓班、實施全市大中專院校雙“十一”活動等工作,切實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