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舒凡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應用深刻影響著機構組織的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帶來了“業財融合”的新趨勢。2016 年 6 月22 日,財政部發布《管理會計基本指引》明確“單位應用管理會計,應遵循融合性原則。管理會計應嵌入單位相關領域、層次、環節,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利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將財務和業務等有機融合”[1]。“業財融合”是具中國特色的財會名詞[2]。在這一趨勢下,傳統的“數據搬運工”式的財務人員將逐漸被淘汰,而擁有捕獲關鍵業務信息并能將其轉化為有價值的商業策略和決策的“軍師”型財務人員將被青睞,這對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帶來了新挑戰。
ERP企業沙盤模擬課程通過模擬生產型企業經營管理和外在市場環境透視企業運營流程,可很好地解決財會專業教學中學科獨立分離、缺乏業務流程教學和缺乏交叉學科知識融合的問題,將財務會計、市場營銷、生產運營和信息管理等多學科知識進行融合[3][4][5]。
本文以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財務會計專業在校生為對象,通過收集和分析問卷,淺析ERP企業沙盤模擬課程就提升財會專業學生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學習意愿和“業財融合”意識的有效性。在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教學模式改革,優化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學生人才培養模式,全面系統地提升其業財融合意識,進而培養符合“業財融合”趨勢的高素質復合人才。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ERP企業沙盤模擬課程的教學模式為:通過小組競賽提高和培養學生能力,學生分別模擬擔任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或生產總監等職位,進行小組間對抗,完成“產—供—銷—財”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做的決策包含:目標市場選擇、生產規劃、廣告投放和財務管理等。學生們競賽的目標是通過商業決策和模擬操作最大化其運營企業在第六年年末的利潤,編制準確的財務報表以贏得競賽。
關于衡量ERP企業沙盤模擬課程的學習效果,本文借鑒Kraiger,Ford和Salas在1993年提出的學習成果分類模型——即學習成果可從認知(知識),技能和情感(動機和態度)成果這三個維度來衡量[6],將ERP企業沙盤模擬課程為學生帶來的成果分為: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和學習意愿這三方面。在問卷調查中,請學生自評該課程對其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學習意愿和對“業財融合”意識提升帶來的影響,同時搜集受訪學生對課程質量和教學效果的反饋。問卷量表皆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調查問卷專為本次研究設計,問卷共發放并回收107份,剔除無效問卷1份,獲得有效問卷106份,有效問卷率為99%(見表1)。

表1 調查問卷量表組成結構
在106份有效答卷中,男女比例為25%:75%,受訪學生的年齡差異不大。就受訪者的成績均分來說,1.9%的學生均分在50~60分這一區間,3.8%的學生均分在61~70分這一區間,22.6%的學生均分在71~80分這一區間,52.8%的學生均分在81~90這一區間,18.9%的學生均分在91~100這一區間。從均分情況來看,大部分受訪學生此前學習狀況良好。就業經驗方面,88.7%的學生此前尚無工作或實習經歷。少量有實習經驗的學生,此前的實習時間均不超過6個月,且實習崗位多為服務員、收銀員、代理記賬員等基礎輔助崗位,學生們均沒有實際的企業運營和管理經驗。
約61.8%的受訪學生在課前對ERP企業沙盤模擬有不同程度的了解,約61.3%的受訪學生在課前對ERP企業沙盤模擬系統有不同程度的操作熟練度。依然有20.8%的受訪學生此前完全不了解ERP企業沙盤模擬,且有12.8%的受訪學生完全未操作過沙盤模擬系統。針對“業財融合”這一概念來說,90.5%的學生此前對此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ERP企業沙盤模擬課程對受訪學生“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學習意愿”及“業財融合意識”提升帶來的影響和幫助這四維度的量表均通過信度和效度檢驗。每一個維度的Cronbachα系數均高于0.9,整體Cronbachα系數為0.989(>0.9),分析項的CITC值均大于0.4,說明分析項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關系且本次研究數據信度水平良好(見表2)。

表2 量表信度數據
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檢驗了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和學習意愿這三個維度的量表效度,KMO值為0.940,研究數據效度非常好(見表3)。

表3 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和學習意愿維度效度數據
同時,單獨檢驗了業財融合意識這一維度的量表效度,KMO值為0.767,研究數據效度較好(見表4)。

表4 業財融合意識維度效度數據
因此,本次量表調查的數據能夠真實可靠地反映和刻畫該課程對受訪學生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學習意愿及業財融合意識提升帶來的影響和幫助。
ERP企業沙盤模擬課程對受訪學生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學習意愿和業財融合意識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和幫助的量表均值為3.82、3.91、3.92和3.95,接近4,原始量表中4為“有一定的影響和幫助”或“比較愿意”。由此可知,該課程對受訪學生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和“業財融合”意識提升有一定的影響和幫助,且課程結束后受訪學生有一定的持續學習意愿(見表5)。

表5 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學習意愿及業財融合意識數據現狀分析
1.性別差異(見表6)

表6 獨立樣本t檢驗-性別
利用獨立樣本t檢驗可知,不同性別下,ERP企業沙盤模擬課程對受訪學生學習意愿、綜合能力和業財融合意識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和幫助均表現出一致性,沒有差異性(p>0.05)。但性別對于該課程對受訪學生專業知識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和幫助在0.05的置信水平上呈現出顯著性(t=-2.326,p=0.022 < 0.05),男性的均值(3.50)顯著低于女性的均值(3.92),即受訪男生認為該課程對其專業知識提升的影響和幫助一般,而受訪女生認為該課程對其專業知識的提升有一定的影響和幫助。
2.成績均分差異(見表7)

表7 單因素方差分析-成績均分
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成績均分對于ERP企業沙盤模擬課程對受訪學生專業知識(F=3.973,p=0.005<0.01)、綜合能力(F=4.394,p=0.003<0.01)、學習意愿(F=4.228,p=0.003<0.01)和業財融合意識(F=4.479,p=0.002<0.01)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和幫助均呈現出顯著性(p<0.01)。具體來說,成績均分在50~60分的受訪者認為該課程對其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學習意愿和業財融合意識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和幫助均顯著低于其他組別。成績均分在71~80受訪學生認為該課程對其綜合能力的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和幫助顯著低于成績均分為91~100的組別。
3.實習經驗差異(見表8)

表8 獨立樣本t檢驗-實習經驗
利用獨立樣本t檢驗可知,實習經驗對于ERP企業沙盤模擬課程對受訪學生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學習意愿和業財融合能力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和幫助均表現出一致性,并沒有顯著差異性。
4.課前對ERP企業沙盤模擬的了解程度差異(見表9)

表9 單因素方差分析-課前對ERP的了解程度
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可知,課前對ERP企業沙盤模擬了解程度的差異對該課程對受訪學生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學習意愿和業財融合意識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和幫助均不會表現出顯著性(p>0.05),沒有顯著差異性。
5.課前對ERP企業沙盤模擬系統的操作熟練度差異(見表10)

表10 單因素方差分析-課前對ERP企業沙盤模擬的了解程度
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可知,課前對ERP企業沙盤模擬系統的操作熟練度就該課程對受訪學生專業知識(F=4.709,p=0.002<0.01)、綜合能力(F=3.348,p=0.013<0.05)、學習意愿(F=4.555,p=0.002<0.01)和業財融合意識(F=3.045,p=0.020< 0.05)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和幫助均呈現出顯著性(p<0.05),存在差異性。
6.課前對業財融合概念了解程度差異(見表11)

表11 單因素方差分析-課前對業財融合概念了解程度
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可知,課前對業財融合概念的不同了解程度對該課程對受訪學生專業知識(F=27.808,p=0.000<0.01)、綜合能力(F=34.464,p=0.000<0.01)、學習意愿(F=46.263,p=0.000<0.01)和業財融合意識(F=90.033,p=0.000 < 0.01)提升帶來的影響和幫助均呈現出顯著性(p<0.05),存在差異性。
7.差異分析總結
不同性別、成績均分、課前對ERP企業沙盤系統操作熟練度和課前對業財融合概念的了解程度,在課程對學生專業知識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和幫助上存在顯著差異。不同成績均分、課前對ERP企業沙盤系統操作熟練度以及課前對業財融合概念的了解程度,在該課程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學習意愿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和幫助上存在顯著差異。不同成績均分、課前對ERP企業沙盤模擬系統的操作熟練度以及課前對業財融合概念的了解程度,在該課程對學生業財融合意識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和幫助上存在顯著差異。

表12 Pearson相關性分析
利用Pearson相關分析可知,ERP企業沙盤模擬課程對受訪學生業財融合能力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和幫助與其對受訪學生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和學習意愿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和幫助之間均呈現顯著性,相關系數分別是0.844、0.909與 0.871,為正相關。即如果課程對受訪學生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和學習意愿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和幫助大,則該課程對受訪學生業財融合意識提升所帶來的影響和幫助也大,反之亦然。

表13 嶺回歸
由于自變量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和學習意愿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故采用Ridge回歸(嶺回歸)進行回歸分析。同時,基于差異分析,將年齡、成績均分、課前ERP企業沙盤模擬系統操作熟練度和課前對業財融合概念的理解程度納入自變量,將業財融合意識作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K值為0.99,模型R2為0.829,F=68.088(p=0.000<0.05)。
模型公式為:業財融合=1.058+0.162×專業知識+0.186×綜合能力+0.235×學習意愿+0.016×性別+0.041×成績均分-0.01×課前對ERP企業沙盤系統的操作熟練度+0.128×課前對業財融合概念的了解程度
專業知識的回歸系數值為0.162(t=11.856,p=0.000<0.01),這意味著專業知識會對業財融合意識提升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綜合能力的回歸系數值為0.186(t=13.225,p=0.000<0.01),意味著綜合能力會對業財融合意識提升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學習意愿的回歸系數值為0.235(t=15.133,p=0.000<0.01),意味著學習意愿會對業財融合意識提升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性別的回歸系數值為0.016(t=0.422,p=0.674>0.05),意味著性別并不會對業財融合意識提升產生影響關系。成績均分的回歸系數值為0.041(t=2.173,p=0.032<0.05),意味著成績均分會對業財融合意識的提升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課前對ERP企業沙盤系統的操作熟練度的回歸系數值為-0.010(t=-0.687,p=0.494>0.05),意味著課前對ERP企業沙盤系統的操作熟練度并不會對業財融合意識提升產生影響關系。課前對業財融合概念的了解程度的回歸系數值為0.128(t=8.726,p=0.000<0.01),意味著課前對業財融合概念的了解程度會對業財融合意識提升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總結分析可知:專業知識、學習意愿、綜合能力、性別和課前對業財融合概念的了解程度會對業財融合意識提升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超過65%的受訪學生認為課程的開設有一定的必要或非常有必要,且該課程在創新性、有趣性和實用性上相較傳統課程有一定或非常大的區別。特別在有趣性和實用性這兩個維度上,認為企業沙盤模擬課程相較傳統課程有一定或非常大區別的受訪學生占比超過70%。
本研究也針對如何提升課程質量和教學效果做了問卷調研,受訪學生被要求就表中所示八項舉措對提升ERP企業沙盤模擬課程教學效果的作用和影響進行評價(1=完全無影響和幫助,5=影響和幫助非常大)。全部八項,受訪學生們給出的評分均值都接近4-“有一定的影響和幫助”(見表14)。

表14 措施數據現狀分析
僅有不到2%的受訪學生認為這些舉措對提升教學效果的幫助不大。特別是“更多實操和上機練習機會”和“優秀團隊的經驗傳授和分享”這兩項,有達到30%的受訪學生認為這些方式對提升教學效果的影響和幫助非常大。
本次調研也請學生就該課程可為其帶來的收獲和挑戰做出評價,受訪學生的反饋總體上是積極和正面的。受訪學生反饋該課程為其帶來的收獲主要集中在:課程加深了學生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理解、培養了學生全面系統的思維模式,提升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增強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受訪學生們也反饋了課程參與過程中遇到的挑戰。
(1)如何開展有效的團隊合作。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動性存在差異,并不是所有參與者都能從沙盤模擬課程中獲得參與感。在這一情況下,進行團隊合作、分工、達成隊內有效溝通就更具挑戰。
(2)怎樣做出合理的商業決策。受訪者反饋,操作中會遇到“前期預判不準確而導致生產經營跟不上”和“無法做到產供銷財協同”等情況,且進行合理的廣告投放是決策過程中的難點。也有很多受訪學生因為現金流管理出現問題,經常面臨企業破產。
(3)如何確保精準完成全部操作流程。受訪學生常常在報表編制上遇到問題或出現錯誤,而對沙盤模擬比賽流程和規則的不熟悉更容易讓學生在編制報表時手忙腳亂。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在課程設置中應注意以下這些方面:
(1)在課程設置方面,可將ERP企業沙盤模擬課程納入財會專業高年級學生的授課計劃中,加深學生對企業管理的認識、夯實其財務核算能力并幫助其更好地運用相關財務分析方法進行分析決策的作用。
(2)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將理論知識講授、學生實踐操作和學生業財融合意識培養三者相結合。在教學中融入財務管理、管理會計、企業管理和戰略管理等知識,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和理性地分析,通過反復操作、經驗分享、“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進一步磨煉符合業財融合需求和趨勢的崗位能力。
(3)在課程評價上,應以提升學生適應業財融合趨勢的能力和素養為具體評價標準。可通過學生自評、小組成員互評和師評來衡量參與者的團隊合作意愿、能力和貢獻度以及學生多次競賽成績的縱向對比作為評分依據;以專題論文或學習成果報告的形式引導學生總結和分析學習成果作為課程評價內容。
(4)在課賽融通上,指導學生參與相關社團、參與沙盤模擬大賽,以賽促學,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意愿,還可定期組織相關講座,以拓展學生視野。
本文以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ERP企業沙盤模擬課程教學實踐為例,通過問卷,研究驗證了ERP企業沙盤模擬課程對提升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學生業財融合意識、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和學習意愿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和影響,并從課程設置、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課賽融通等幾個角度出發對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幾點粗淺的建議。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應不僅局限于對于學生的技能培養,更同時注重于全面系統地提升學生的業財融合意識和能力,進而培養復合型的高素質財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