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友琴
小升初數學銜接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很多小學畢業生信心滿滿地進入初中,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卻被初中數學難倒了。因為小學階段主要以培養學習習慣、學習書面知識為主,而初中則以自主學習、思維創新為主,學生難免適應不了。
為了將學生的固有思維轉變為創新思維,教師應在教學中讓學生重點了解小升初階段各個學科具體的教學意義和目標,讓其能夠順應各科教學方式的轉變,切實提高自身適應能力,進而為初中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一、小升初數學銜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和小學學習內容相比,初中學習知識量突然增大,數學題的邏輯性增強,加上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有部分學生一時間適應不了初中數學教學,不知不覺間會產生各種學習問題。此時如果教師不去關心學生是否能接受當前學習進度,學習上是否遇到困難,就會無形中挫敗小升初學生的積極性。
初中數學學科的學習需要大量的邏輯思考分析、知識形象比喻、空間立體思維,而小學數學學習內容大多是依據圖畫、文字描述等生動具體的事物進行運算,所以小升初階段的數學教學需要著重扭轉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師的引導則是小升初數學興趣銜接的關鍵環節。
對小升初學生數學學習跟不上的問題,有的教師從不思考學生為什么學不會,為什么不想上數學課,并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更沒有查找自身教學方面的問題。小升初階段的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很容易出現困難,產生挫敗感,質疑自己是否適合學習數學,在學習生活中會不由自主地選擇逃避,嚴重者甚至會對數學學科產生厭惡情緒,進而演變為叛逆、頂撞家長、無視教師等不良行為。因此,小升初數學銜接教學中,教師切不可忽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熏陶。
二、核心素養對小升初數學銜接教學的創新探索
1.激發小升初數學學習情趣
好奇心是學習的原動力,教師應激發小升初學生對數字的好奇感,放大數學生活趣味,暢想數學帶來的無限魔力。如果數學教學只給學生留下苦惱和乏味,那學生對數學學習將不抱任何期待,內心也很難產生一種向更高目標突破的原動力。所以教師應想方設法在小升初數學銜接教學中融入創新元素,如教學正方形邊長相等時,為學生創設一個遐想的空間:有一個正方形小木板,不小心被摔成了四塊,若要把它們重新拼成和原來一模一樣的小木板,是否要將四塊都用上?只用兩塊行不行?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打造小升初數學學習的溝通空間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互相溝通探討的機會。數學是一門生動活潑、富有創造性的學科,學生數學知識的積累不應是被動吸收、呆板記憶、僵化積累的過程,而應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之前學過的知識,從而解決新的難題。教師應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多學科運用、全方位體驗,將數學學習和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實現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的良好教學氛圍。
3.全面認識小升初數學銜接教學的綜合性
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對小升初數學銜接教學具有綜合性推動作用,可以實現學生對數學的高度認知和理解。教師對教學內容中的每個重難點都應該講解透徹,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遷移等多元化能力。教師要掌握小升初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特點,了解數學教學所承載的核心素養及育人職責,根據小升初數學銜接教學核心素養的常規特性,合理編排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運用教學策略,提高小升初數學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4.遵循小升初數學銜接教學的可行性規律
小升初數學銜接教學有一定的規則,它是為了整合小升初數學課程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商討共性問題,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分析學生學習能力及運用變通能力,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數學運算法則、加法交換律等,歸納出一套實用的知識點總結,供學生反復訓練。通過對數學知識體系規律的梳理,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是有規律可循的,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練習模式,打開學生自主學習的大門,促使學生多總結,發現規律、運用規律。
5.小升初數學銜接教學核心素養的整改及運用
作為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教學中我們要多和學生溝通,多和家長溝通,了解學生,解決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切實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學生的消極心理,引導學生遇到問題不逃避,勇敢嘗試解決問題,同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改進教學方法及策略。
小升初數學銜接教學的內容要做到上下連貫、有機結合,小學數學教師應提前為小升初學生做好鋪墊,初中數學教師則該再次對小學數學知識進行梳理復習,講述從小學到初中數學思維的轉變方法與過程,讓學生靈活變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而提高自身創新能力。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教育問題越來越受重視。數學學科的教學難度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推進,這其中小升初教學銜接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更能提升小升初學生的核心素養,全面創新教學策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重點突出數學學科的整體性、知識的貫穿性和邏輯性等,切實做好小升初數學課程銜接教育,為學生將來的初中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