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色彩作為美術作品的重要構成元素,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可以讓美術作品的審美及藝術價值得到有效提升,進而帶給人們不同的視覺享受。此外,創作者通過美術作品所要傳達的藝術內涵也需要借助色彩來表達,并視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顏色及用色方式、技巧等來完善作品。本文就對色彩的主要分類、功能及意義與具體運用進行探究,以此為他人提供參考。
關鍵詞:美術作品 色彩 運用
色彩是美術創作過程中極為重要的構成要素,因此,只有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才能夠讓美術作品更加具有審美及藝術價值,這樣創作者想要通過作品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及文化內涵等能夠得到充分展現,也能夠讓人們在視覺上得到更好的享受。
一、色彩的主要分類
在美術創作過程中,創作者只有對色彩的基本特性有足夠的了解,才能使其得到合理運用,從而讓美術作品實現形式與內容協調一致。與此同時,借助色彩對比可以讓主體內容得到更好的烘托,從而使作品更加具有藝術表現力。通常而言,色彩主要有兩種分類,一種是根據色彩的視覺效果分為彩色和中性色兩類。而其中中性色主要是指黑、白、灰三種,在美術作品中將不同分類的黑白灰加入其中,在讓純度降低的同時提升明度,且還能讓對比度有所下降,這樣做不僅讓色彩由強烈變得柔和,還能讓不同的色彩意境實現有機融合。另外一種是根據人們對顏色的感覺將色彩分為冷、暖兩種色調,例如與藍、紫相近的色調為冷色調,而與紅、橙、黃相近的則為暖色調。就色彩本質而言,并不分冷暖,其主要由人們對于不同色彩所產生的心理感受所決定。
二、色彩在美術作品中的功能及意義
在美術創作中,創作者只有科學合理地運用相關形式語言,才能夠創作出更加優秀的美術作品。而色彩的運用不僅能夠讓畫面看起來更加豐富飽滿,而且還能讓觀者感受到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色彩對于美術作品而言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一)色彩具有感知功能
作為一名優秀的創作者,熟練運用調色法是其應具備的最基本素質,他們可以將肉眼所見的各種色彩都調配出來。人是通過眼睛來感知外界事物美的,而人眼是依靠光來看見事物的。通常光又可以分為自然光與人造光兩種,其中,自然光主要指的是星光、月光以及太陽光,它們的特點主要是波長較長,照射距離遠等;而人造光主要有電燈、油燈及蠟燭等,其特點表現為波長較短,照射距離近。通過光的照射,人眼得以產生相應的視覺感應,進而可以看到各種物體的色彩。
(二)色彩具有心理功能
人通過色彩的變化來感知外界帶來的影響。也就是說,人經由視覺來感知空間,之后再將這種感受傳達給大腦,并經大腦思考分析,形成相應的知覺效應,進而引起心理上的變化,而后受其影響人的情緒也發生改變。色彩對于人的心理影響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就算是同一種顏色,由于所處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在心理功能上也會有所不同,例如置身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之下,紅色有著喜氣洋洋、熱情如火等寓意,而綠色則讓人聯想到生機、好運等。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繪畫者,就必須對色彩的心理功能有充分了解,只有如此才能將色彩運用得恰到好處,從而創作出更加優秀的繪畫作品。
(三)色彩具有生理功能
創作者在創作美術作品時,不僅要考慮色彩的感知及心理功能,而且還要重視其生理功能。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大力推進,人們與自然的距離更遠了,隨之而來的是對于純天然色彩也提出了更高的審美需求?;诖耍藶榈貙ι蔬M行加工創造就變得更為重要。那么,將加工后的和天然的兩種色彩進行合理的搭配,不僅可以使美術作品的色彩更加豐富飽滿,還能夠在視覺和精神上帶給人們更好的享受。
三、色彩在美術作品中的運用
(一)以墨掩色,以墨色為丹青
水墨畫作為中國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令人印象深刻。然而一旦講到色彩,往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色彩濃烈的油畫,但對于中國古代的大部分文人墨客來說,水墨畫深受他們的偏愛,將自身的墨寶傳承下去是他們畢生的追求。墨色被認定為“五色”,對山水的情有獨鐘,使得他們在描繪不同季節山水時將其各種情態表現得惟妙惟肖,巧妙地運用色彩展現山水的“雅”,讓人們在心靈上產生不同感受。水墨畫雖然在中國古代繪畫中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但中國畫并非單指水墨畫。而且對于色彩的運用,中國最早在石器時代出現的彩陶和古時的瓷器等都足以印證。漢代壁畫呈現的墨、黃、青等色彩,以及馬王堆出土的錦畫等足以說明中國繪畫對色彩運用是極為重視的,充分體現了當時的重彩風格。當進入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元素逐漸地融入重彩風格當中,并與佛教美學相結合,形成以技法為重的繪畫形式。通過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此種繪畫形式在著色上對于技巧有較高的要求,也對色彩有更加強烈的表達意識,通常古代畫家將其運用到宗教繪畫中,以濃重的色彩帶給人們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將宗教氣息展露得恰到好處。創作者在創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在色彩的運用上通常采用筆觸、平涂的方法,而平涂一般來說是水墨畫常用的方法,例如清代畫家王原祁的《西嶺云霞圖》、石濤的《梅花圖》等都極具代表性。而筆觸主要是利用捕繪肌理的方式來展現物理效果,通過光線的照射,讓作品畫面看起來更加富有層次感,視覺上也更加具有辨識度。例如,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中國著名油畫家董希文的《哈薩克牧羊女》等作品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與此同時,創作者還應注意的是在色彩的運用過程中,并不是對現實場景進行簡單的復制,而是要將自身主觀思想對色彩的感知展現出來,讓人們在視覺上產生不一樣的感受。通過色彩的堆疊及描繪,不僅可以讓自身想要傳達的意境及情緒得到更好的渲染,而且還可以向人們傳遞一種對生活的感悟,從而引起觀者在情感上的共鳴,這樣的美術作品才能獲得更為廣泛的認可。
(二)色彩表達的整體和諧統一
創作者在創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色彩的表達,而且還要讓其在表達上凸顯整體的和諧統一,也就是說,讓色彩與整個畫面渾然天成,進而將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更好地展現出來。雖然就色彩而言,其在表達形式上有很多種,但運用色彩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將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及所要展現的某種場景描繪出來,絕不能讓主次不分的情況出現,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色彩是服務于繪畫的。除此之外,創作者必須能夠巧妙靈活地運用色彩,絕不能故步自封,如果按照固有的模式將色彩運用到美術作品中,不僅無法很好地表達創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且也無法讓觀眾真正領會作品的內涵。在展現色彩和諧性方面,印象派主要提倡的是動態色彩,也就是由室內向室外延伸,到大自然中尋找創作的靈感,感受視覺上帶來的沖擊,從而使美術作品更加具有靈動性。荷蘭印象派畫家梵高就在他的作品中運用了大塊平整的顏色對比,他的代表作《夜間咖啡館》等,與現代的裝飾畫有一定的相似之處。色彩在裝飾畫中的運用,并不僅僅是必須遵循的基本法則,而且還是一種較為常用的色彩表現手法。通過對梵高作品的深入研究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在色彩上都更加傾向于自然,根據畫作的實際情況調配出所需色彩,并運用抽象、夸張等表現手法將自然界的色彩提取出來,將畫面中的色彩進行合理的搭配,這樣可以更好地將由色彩并置所產生的和諧與對比的最佳效果充分突顯出來。
就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歷程來看,人們對于色彩的認知是通過長期積淀而得來的,再經由不斷地日積月累積攢下非常豐富和寶貴的經驗,并在相關的藝術理論內容及審美要素等方面完善,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后世的繪畫領域。但是有很多人未能深入了解和掌握中國傳統繪畫對色彩的運用,不僅沒有將墨色歸納進色彩結構當中,而且還將水墨從色彩中單獨分離出來,這樣做是極為缺少科學性的。墨色是中國古代繪畫當中一種較為常見的色彩元素,其在美術作品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這是由于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層次感,就比方說,輕描淡寫、濃墨重彩這些詞語都是用來形容墨色的延伸性的。因此,為了讓色彩在美術作品中的運用價值得到更好的發揮,就必須從歷史、文化及美學等多個層面來深入了解中國畫的色彩語言,這樣才能使色彩得到更好的運用,從而讓美術作品更加具有藝術及審美價值。
四、結語
總而言之,色彩對美術作品而言,不僅具有極為重要的運用價值,而且還是創作者表達自身主觀思想及內心情感的重要構成因素,如果色彩運用不恰當,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美術作品的藝術及審美價值,從而帶給觀眾不良的觀賞體驗。因此,為了確保色彩在美術作品中能夠得到科學合理的運用,創作者就必須足夠了解色彩的分類,并對色彩具有的感知、心理以及生理等功能特性有清楚的認知,只有這樣才能使其得到更加巧妙靈活的運用,并讓觀眾感受到創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及文化內涵。另外,創作者要對“墨色”的運用予以高度重視,以墨掩色,以墨色為丹青,確保色彩表達在整體上的和諧統一,從而讓美術作品的藝術魅力得以充分展現,進而獲得觀者廣泛的認可。
參考文獻:
[1]邵思凡.色彩在美術作品中的運用探析[J].美與時代(中),2019(07):30-31.
[2]楊帆.淺析美術作品中色彩的運用[J].才智,2018(0
7):178.
[3]王海英.關于色彩在美術作品中的運用探討[J].戲劇之家,2015(22):143.
[4]杜青蘭.印象派鋼琴作品與美術作品中色彩的聯系[J].大舞臺,2015(11):162-164.
[5]李晶.如何在美術創作作品中體現色彩的視覺審美價值[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5(04):213-214.
[6]杰德勒歐夫·K·O.哈薩克族美術作品中色彩的運用初探[J].科技信息,2009(01):562.
(作者簡介:王大偉,男,本科,甘肅省通渭縣美術館,中級,研究方向:水墨人物畫創作)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