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課題從課程資源、課后實踐等方面嘗試建設《日本語(二外)1》在線課程。并以此在線課程平臺為基礎,在《日本語(二外)1》課程中實踐基于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三論的課程改革實踐,采用問卷調查等形式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可以認為,基于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日語學習效果。
◆關鍵詞:在線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日本語(二外)1》
混合式教學(Blended-learning)是一種將在線學習(E-learning)和傳統學習相結合的一種新興教學模式。通過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發揮“線上”和“線下”兩種教學的優勢,既能夠充分發揮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保留傳統教學的那種面對面互動交流模式,又能夠充分發揮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習者在網絡學習中體現的主動性、積極性。本課題嘗試在《日本語(二外)》課程中開展基于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在日語二外課程中如何利用在線課程并結合課堂實踐開展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一、課程存在問題
我校英語專業二外課程周課時達到2-4課時,但從學生學習效果來看,能夠達到課程大綱教學目標要求的學生并不多。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二外日語課程班級規模過大,學生人數過多,無法保證學生們的單獨練習時間和提問機會,教師無法在眾多學生中發現個別同學的語音語調、語法錯用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2.二外日語教學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多以教師講解課文、詞匯和語法知識為主, 語言輸入量偏小,聽說方面的訓練不足或根本沒有時間訓練。3.二外教材語音階段內容不夠詳細,未標注發音要領,發音部分安排的練習過少。每一課沒有配套的音頻。因此每次課前無法進行跟讀預習預習效果不理想。以上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日語二外課程教學難以真正提高學生日語綜合應用能力,達到課程教學目標,不能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二外日語課程中改革教學模式,采用適應形勢發展的新的教學模式已勢在必行。
二、具體實踐
日本語(二外)1課程是從學校開設高職時期就已開設,開課時間較長,有一定的積累。授課對象為應用英語專業學生,授課人數已達約2000余人。利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開設在線課程是在2018年3月,并利用優慕課手機APP同步更新。經過近三年的建設,目前在線課程上已上傳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授課教案、課程授課ppt,以及所有課程知識點的微課視頻。學生可以借助本課程的網絡資源,在教室、宿舍及其他可以連接互聯網的地方通過電腦、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移動終隨時隨地觀看微課視頻,開展預習和復習工作,通過課后完成在線課程的作業任務,對學習內容加以鞏固;并能在課程平臺開展在線討論和提問。截止目前,通過在線課程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課程改革共實施三輪,分別是16應英5、6班、17應英4、5、7班以及18國際應英1-4班,參與學生共計129人。
1.前期準備
首先,完成教學基本情況研判。通過分析教學對象,掌握其基本情況,包括:學科知識背景、學習方式及習慣、網絡應用熟練程度等信息。其次,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分析教學知識類型,制定學習目標。并根據分析結果細化知識點,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課視頻,并上傳至課程平臺,使學生可以通過微課視頻自學比較理論性的知識內容。目前共制作50余個微課視頻。每一課內容分為單詞、語法、課文三個欄目,以及日語小講堂專欄,專門講解日語常用表達。在微課制作過程中,將課程視頻時長錄制為不超過20分鐘的微視頻,做到短、小、精、悍。
2.教學實踐
在教學應用中,教學活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課前的準備階段、課堂教學階段、課后提升階段展開。下面以《第四課 部屋に機と椅子があります》為例展示借助在線開放課程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教與學的活動。
(1)課前階段
課前教師根據課程內容的知識點制作微課視頻,分別為四個欄目,單詞、存在句型、基本課文、應用課文,每個視頻時間都在5——15分鐘,便于學生利用零碎時間開展預習。同時,在線課程平臺上傳本次課的學習任務書。學生根據學習任務書的要求,在線上課程完成預習任務。教師根據學生線上測試的結果,調整課堂講解內容的側重點以及課堂學生練習的重點。根據學生的測試結果來看,對于存在句中的助詞的使用上存在理解上的困難,因此將此作為課堂講解時的重點。
(2)課堂教學
由于課前已經通過學習發布任務單,且單詞﹑語法等基礎知識等學習內容,已經以微課的形式推送在課程平臺,因此課前學生已經對本次課程的教學內容已經進行了自主學習,并進行了自測。在課堂上有側重地講解句型「~に~があります/います」和「~は~にあります/います」,以及并列助詞「と」、句型「疑問詞+も+否定」的使用方法。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自測結果,對于存在句中助詞「に」、「が」、「は」的使用注意點,結合填空練習等形式進行有重點地解說。由于學生已經在課前進行了預習,對于本課的知識點具備了初步的認識,因此傳統面授課堂相比,教師在講解上花費的時間得到了比較多的節約。教師可以把課堂教學時間盡量用于學生的操練上。特別是通過單詞的朗讀練習來糾正學生的發音,并通過多種形式對存在句型的使用進行操練,并及時對學生的錯誤進行了指正。
同時,將班級38名同學分成8個小組,每組提供一張圖片,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使用存在句型對圖片進行描述。并以小組為單位填寫評分表對發表結果進行評價,通過這種評價方式使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提高學習日語的樂趣性。課堂教學始終教師作為主導,學生作為主體,在教師的主導下盡可能地擴大語言訓練所占課堂教學比例,增加學生這一學習主體進行語言運用的空間。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學生存在的難點問題展開,通過小組合作、游戲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改變傳統課堂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增加學生學習的快樂感,更有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點。
(3)課后階段
學生完成線上課程布置的線上作業,進一步鞏固本課程所學的詞匯、語法。教師也可以全方位地掌握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以及對課堂知識的消化程度。
三、改革成效與反思
在實踐中,基于在線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于改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具有明顯的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日本語(二外)1》課程中實施在線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以來,在學期末課程結束時通過學生集體訪談、問卷調查的形式來獲得教學反饋。從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都非常認同在線學習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在最近的一次18級學生的問卷調查中,有近65%的學生認可網絡學習和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學習,學生認為線上授課更有利于聽課和交流溝通,微視頻非常有助于隨時隨地開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的疑問可以通過回放微視頻和答疑討論環節得以解決。同時,有近85%的學生認為期末成績+課堂表現+線上預習測試+線上課后作業的評價方式更能夠全面反映學習效果。近90%的學生認為混合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混合教學模式的優勢,37.21%的學生認為學習效率高,34.88%的學生學習效果好,67.44%的學生認為網絡學習方式自由,不受時空限制,65.12%的學生認為學習信息量大,可以重復學習,18.6%的學生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沒有老師監督,沒有壓力和緊迫感。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大部分學生都表示贊同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在在線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自主學習精神,學生學會了協作完成任務、感受分享的快樂,學生的團隊意識也在不斷增強。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通過實施混合式模式教學,在實踐過程中總結教學經驗,促使教師不斷反省教學方式方法,優化教學方案,為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打下基礎。
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首先,課程資源需要進一步的充實、完善,特別是在生成性資源建設方面,即學生在線上課程平臺的實踐活動需要進一步多樣化。其次,從教師角度來看,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在線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建設能力,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這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課程建設過程中進行探索和改進。
參考文獻
[1]陳雨賢.日語網絡教育的現狀及前景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0,(10).
[2]連任,萬系.E-Learning的優勢、障礙及策略[J].軟科學,2005,(2).
[3]何克抗.從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9).
[4]白文倩,李文昊,陳蓉蕾.基于資源的混合式學習的教學設計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1(4).
作者簡介
何慧燕(1975—),女,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日本文學、教育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改項目《基于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初探》(編號:JGH181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