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娟
[摘 要] 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課程改革的深入認知和了解,促進小學數學作業革新和優化。本文分析了小學數學作業改革的意義,并提出相關改革原則和改革策略,期望可以通過小學數學作業改革為學生減負,同時促進學生學習熱情和邏輯思維能力不斷提升。
[關鍵詞]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作業;改革
小學數學作業改革后,很多教師開始為學生精心挑選相關題型,并不斷減少數學作業數量,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增強對數學學習的熱情,也能為學生減負,使學生有時間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由此可見,數學作業改革對數學教學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教師要不斷推動數學作業改革,才能深入推動數學教學發展。
一、小學數學作業改革的意義
(一)有效為學生減負
不知從何時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被很多家長牢記和認可。很多學生從兒童階段就需要學習諸多內容。例如,很多家長會為學生報美術班、舞蹈班、跆拳道班等。很多教師在數學教學時也習慣利用題海戰術,希望學生可以全面了解數學題型,以促進學生學習成績提升。但數學作業過多不僅會給學生造成壓力,也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厭煩心理,甚至導致作業完成質量和完成效率都不高。小學生本身活潑好動,精力旺盛,但作業過多卻會壓抑其天性。因此,必須加強小學數學作業改革,積極減少作業數量,這樣才能加強對學生的尊重,確保學生始終保持思維活躍性。
(二)提升學生學習熱情
數學知識本身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同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尚未形成,所以,相關教學和學習都具有一定難度。長此以往,學生會對數學作業產生恐懼心理,不僅會產生厭學情緒,也會不自覺的抵觸數學內容。而教師可以通過小學數學作業改革,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并引導學生在保持心情愉悅的同時,積極完成作業。例如,很多教師會預留一些游戲化和生活化作業。這些作業不僅具有較強的趣味性,也能有效引導學生鞏固相關數學知識,還能使學生在實踐生活中積極運用相關數學知識,這都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由此可見,小學數學作業改革對學生具有一定積極影響,數學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小學數學作業改革的重視,也要積極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預留不同的作業內容,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同時,為不同層次學生預留不同數學作業內容,也有利于分層式教育展開。
(三)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提升
合理的數學作業內容不僅能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也能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提升。課程改革理念推動下,教師應習慣預留實踐性較強的數學作業,這些作業雖然數量不多,但卻能有效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可以從繁重的計算中解脫出來,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也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相關知識和內容。同時,傳統數學作業一般由教師預留,學生書寫,形式較為單一,而作業改革使得作業預留形式逐漸多元化,這不僅有利于加強對學生復合能力的培養,也能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不斷增強。例如,目前作業可以由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等形式完成,這不僅能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也能確保數學作業的開放性,從而使小學生可以在作業完成中得到全方位培養和引導,這更有利于數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二、小學數學作業改革的原則
小學數學作業改革要保持層次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原則。首先,保持層次性原則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成長,這不僅能體現教育公平,也能加強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關懷,學生可以通過作業加強自我感知,這更有利于小學生綜合全面成長;其次,保持趣味性原則可以吸引小學生積極主動完成相關作業。當學生主動完成作業時,作業完成質量和完成效率也會較高,這也能為數學課堂教學提供輔助,更有利于數學教師展開教學工作;最后,保持探究性原則可以使學生永遠保持對數學作業和數學科目的熱情,學生可以通過積極主動探究相關知識內容,增強自身解決問題能力和思考能力,這更有利于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三、小學數學作業改革的策略
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學生需要反復練習和鞏固才能提升自身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并加強對數學知識的全方位掌控。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發現,很多學生對數學作業的興趣不高,這也說明傳統小學數學作業預留形式會為學生帶來困擾。因此,教師應積極加強小學數學作業改革,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加強對數學知識的鞏固和復習,并促進數學作業預留逐漸科學化和合理化。
(一)促進數學作業層次性提升
不同學生思維模式不同,教師在教學中應擔任引導角色,不能對學生的思維模式進行過多干預,這樣才能保障學生不斷發展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不斷提升。因此,教師可以盡量為學生預留分層式作業,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預留不同層次內容。首先,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個體的全方位了解,可以通過了解將學生分為學習能力較強、學習能力一般、學習能力較弱三個級別。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預留一些難度較高的作業,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預留一些綜合性作業,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預留一些基礎性的作業,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教育的公平和公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共同提升。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不同層次內容的作業,這也有利于加強對學生的針對性培養,能使學生加強對數學教師的認可。學生在不斷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進步,也可能有時稍有落后,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變化為其調整作業預留內容,這樣才能提升作業預留的靈活性,加強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全方位尊重。
(二)促進數學作業趣味性提升
教師要不斷提升作業趣味性,這樣才能使學生提升對數學作業的關注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不僅能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完成相關作業,也能改變傳統數學作業較為枯燥乏味的現象。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個性特點,為學生預留不同內容作業,以保證數學作業符合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活動。長此以往,學生會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作業完成能力都會有所提升,解題思路也會逐漸多元化。傳統數學作業一般采用題海戰術,會向學生推送不同題型、不同內容的數學作業。雖然題海戰術在一定時段內有效,但卻不利于鞏固學生記憶,也不利于學生加強對抽象數學知識的全方位理解。但當數學作業趣味性提升時,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數學素養,也能提升學生學習參與度。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加法時,可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設計相關作業:小豬佩奇很喜歡吃糖果和薯片,便去超市買了一包三元錢的薯片和四元錢的糖果,那么小豬佩奇應該向店主支付多少錢?小豬佩奇是很多小學生都喜歡的動畫角色,而超市購物也是小學生常遇到的情景,將動畫片和生活實際進行結合,不僅能提高小學生對加法的興趣,也能使小學生積極在生活中運用相關數學知識,從而促進小學生實踐能力提升。
(三)促進數學作業探索性提升
學海無涯,數學知識需要不斷探索,才能充分加強學生對數學奧妙的了解。因此,教師在預留作業時可以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并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探索工作,這更有利于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會與其他學生進行互動,這也有利于學生交流能力提升。同時,教師要積極結合學校和家庭,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這樣才能為學生營造探索空間。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加強生活探索,學生可以通過加強生活觀察,學會如何利用學習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也可以通過探索得知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知識內容。部分學生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對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認知不清,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相關軸對稱概念,講解后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學生通過探索可以發現手機、蜻蜓等,都屬于軸對稱圖形。
小學數學作業改革會推動小學數學積極發展。因此,教師要加強對數學作業預留的重視,不僅要積極預留可以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作業,也要根據學生個性特點為其預留分層式作業,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同時,合理的數學作業內容可以幫助小學生加強知識鞏固,這不僅能使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加強對數學知識的全方位認知,也能使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難題,更有利于素質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君梅.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與評價改革研究[J].山西青年,2019(3):184.
[2]汪海霞.關于小學數學作業的改革——對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9(8):220.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