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鐘
[摘 要] 九年一貫制學校雖然分為初中和小學兩個部分,但卻是同一所學校,在不同的學段唱著“同一首歌”,班主任要關聯畢業季,度過知識儲備期;用好暑假季,把握心理調節期;關注開學季,指導初中適應期;立足期末季,夯實學期反思期。
[關鍵詞] 小初銜接;初中德育;九年一貫制;班主任
九年一貫制學校是以義務教育階段為載體,將原本小學六年和初中九年兩個學段,在統一的辦學愿景和方向下,統整為一所中小學融合的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雖然分為初中和小學兩個部分,但卻是同一所學校,在不同的學段唱著“同一首歌”,因此,無論是在辦學理念上,還是在行政管理上,或者是在師資調配上,都有著其他類型的學校所無法比擬的優勢。班主任需要借助于這樣的認知優勢,強化學生的認知體驗,為小初銜接做好過渡性準備。
一、關聯畢業季,度過知識儲備期
作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與初中之間的辦學和管理理應是融通的,小學和初中的行政區分也不能過于鮮明。因此,初中班主任不能僅僅將自己所關注的范疇限定在初中三年,而要蹲下身子,伸出雙手,與處于畢業季的小學六年級學生進行心靈上的親密接觸,通過走過去或者請過來的方式,幫助他們著眼于初中的生活與學習,儲備小初銜接的認知性知識。
(一)走過去:走進小學
畢業班的學生,面對即將就要進入的初中生活,往往都具有一定的憧憬,少部分學生也會出現一些畏懼心理,這些都不是面對初中生活和學習應有的積極態度。因此,初中班主任就需要適時走進小學,利用晨會和班隊活動等德育陣地,向他們講述初中生活的基本要求和狀態,讓學生在感性層面認識初中的基本情況。同時,班主任也可以組織或者邀請一些學科老師走進小學,向學生講述不同學科在學習要求、學習方法、學習思維上與小學階段的區別。
初中班主任不僅僅要與學生進行過渡期的交流,同時還需要與家長進行溝通,可以在小學階段舉辦家長學校、家長會或者家長開放日等活動,向家長傳授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小技巧、小策略。
(二)請過來:來到中學
由于九年一貫制學校的特點,很多學校層面的大型活動,比如開學典禮、散學休業式、升旗儀式等,中小學都是在一起舉辦的,所以小學畢業季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和初中融合在了一起,但這種融合只是淺層次的,并沒有能夠真正觸及學生的內在意識。為此,初中班主任就應該不分彼此,將這部分學生看成自己學校、自己年級,甚至是自己班級中的學生,利用一個特別的時間節點,邀請他們來到初中部,體驗一下初中的生活。與初中生一起到校、一起離校,感受作息時間的不同;與初中生一起聽課,參與到課程學習中去,感受學習方式的不同;與初中生一起課間休息,進行大課間活動,感受娛樂興趣的不同……
二、用好暑假季,把握心理調節期
從小學六年級畢業到正式進入初中學段,要經歷一段長達兩個月的漫長暑假。在其他普通學校的這個時間段,學生更多的是處于一種放任的狀態,而九年一貫制學校就可以利用“一貫制”的優勢,提前對進入初中的學生進行心理、情感和身體上的指導,為學生正式走進初中學習奠定基礎。
(一)家校聯通,做好心理調適
家長在家庭中的言行習慣以及所表現出來的認知理念,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在畢業季之后的這個暑假,初中班主任可以適當開展家訪工作,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小學學習的情況,另一方面相機與家長進行面對面地溝通,并適度布置一些相關任務,請求家長給予適度的管理和監督。
比如在學習上,可以布置學生開啟必讀書目的閱讀,可以做好諸多課程的知識銜接;在體能上,開始圍繞著中考體育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在心理上,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反映初中生學習與生活的影視劇。通過這樣的家訪活動,不僅在目標要求上給予了家長和學生心理上的警醒,同時也在情感上有了更深入的融通,這對于后續的變化和實踐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構建組群,多樣策略并舉
很多九年一貫制學校在緊張的學習之外,還設置了豐富的社團和其他的民間組織,有不少班主任在帶領班級、管理班級中,也會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構建屬于自己的小團體、小組織,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難得的鍛煉機會。所以,初中班主任可以積極了解即將進入初中學習的學生具體的興趣愛好、相關的特長表現。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學習,運用多樣化的方法和策略,激活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從而為正式進入初中奠定認知和情感體驗的基礎。
三、關注開學季,指導初中適應期
很多學生在進入初中之后,仍然會表現出很多的不適應,這就需要初中班主任在正式接手之后,擬定要用一個學期的時間,繼續做好小初銜接工作,更好地推動學生心理適應期的過渡。
(一)利用德育陣地,明確學期目標
對于初中的學生而言,他們很多時候的心靈和情感都還處于模糊混沌的狀態,要求他們設定目標是有難度的。此時,班主任就應該巧妙地利用德育陣地,向學生傳遞初中的學習、做人要求,并邀請高年級的學長和學姐,走進初一年級,用他們三年來的一路追尋,作為鮮活的示范性資源,鼓勵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更好地推動學生自身道德素質地不斷發展。
(二)關注學生變化,實施針對幫扶
每個學生都是積極且具有能動性的主觀體,他們有自己的思考判斷,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有自己的價值標準,更有自己的能動反應。因此,不同的學生對事物的接受和理解方式是不一樣的,對于新環境的適應和調整意識也是迥異的。雖然九年一貫制學校是小學六年、初中三年的一體系建構,在校園環境上是相同的,但其面臨的學生是相對陌生的,所面臨的老師也是陌生的,更為重要的是管理方式和理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樣就會讓部分學生出現適應的障礙期,甚至會出現鮮明的落差。因此,班主任要密切留心所有學生的心理、情感變化,一旦出現問題,就需要實施針對性地幫扶,更好地推動學生適應能力地生長。
四、立足期末季,夯實學期反思期
初中學習的第一學期,對于很多初中生而言,價值和意義是非凡的。他們不僅正式邁入了初中的學習生涯,同時也順利完成了“小初銜接”的過渡。因此,初中班主任就需要鼓勵學生進行深入實踐,在第一學期即將結束的時候,引領學生站立在這一特殊的時間節點上,明得失、續目標,為以后的初中生活奠基。
(一)組織交流,明確得失
經歷了初中一個學期的過渡和適應,學生對于初中的學習、生活已經有了更為深入地感知與思考,也有了鮮活而具體的體驗。這種體驗是學生實實在在經歷的,與小學畢業季中各種普典型的認知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在學生有了充分的話語資源之后,班主任可以利用學期結束之后的班隊時間,組織開展“我的初中生活”為主題的德育交流活動,一方面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分享自己實實在在的生活體驗,尤其是這個學期中的進步和發展;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清晰而自然地看到自己的生活體驗,與他人分享自己成長中的一些教訓,從而在明得失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小初銜接”來一次分享。
(二)展望未來,再續目標
總結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初中班主任應該在這一時間節點上,從小初銜接的任務中走出來,將班級管理的視野向著學生后續的初中生活轉移,幫助學生在總結過去、明確得失的基礎上,積極展望未來,再續初中學習和生活的目標。
目標應該是多維度的:首先,在道德品質上,要引導學生著力成為一個有著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人,要利用初中的生活和浸潤,鑄造健全的人格,更好地推動學生言語實踐能力;其次,在學業成績上,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力爭做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最后,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要在努力學好知識的同時,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完善的心理。
小學向初中邁進,是學生生命成長道路上的重要環節。對于初中學段的班主任,不能始終以初中生的認知和標準面對處于小初銜接過程中的學生,否則過渡與銜接也將無從談起。所以,初中班主任要善于從畢業季、暑假季、開學季、期末季四個不同的時間段給予學生不同的關注和引導,在悄無聲息中提升學生對初中生活與學習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梁廣玉.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J].廣西教育,2020(5).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