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李華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需要遵循的原則進行了詳盡的闡述,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措施與建議,旨在希望通過本文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發(fā)展提供相應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層次性
作為評價課堂教學的評定指標,層次性是課堂提問必備的基本原則,其能夠使得問題本身變得更為生動、多樣、豐富,使得學生始終跟隨教學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對廣大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來說,針對問題層次性的設計需要開展深入的研究分析,由淺入深、由點及面地循序漸進,通過問題層次的逐步深入,全面調(diào)動學生主動思維。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充分參考學生認知能力與知識體系,使得整體問題的結構更為科學,避免因為開始難度過高引發(fā)學生喪失興趣的現(xiàn)象。除此之外,課堂所進行的提問還需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真正將因材施教落實到提問策略中來。
(二)主體性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學只有充分圍繞學生這個主體來開展,才能有效保障教學的效率與質(zhì)量。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來說,要想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僅僅依靠教師單純的提問、講解顯然是不足的,還需要主動提升學生在教學過程的參與程度,使得整個提問過程實現(xiàn)雙方的有效互動。提問過程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具備獨立自主的發(fā)言權,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思維能力。如此,學生也才能夠意識到自身的主體地位,真正從傳統(tǒng)的“要我學”向“我要學”的全面轉(zhuǎn)變。
二、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途徑與建議
(一)設疑導學,調(diào)動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教學初始階段,學生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這就需要教師高度重視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良好的設疑導入設計,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設疑導學,問題的設計需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能夠通過疑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在興趣的驅(qū)使下去探究問題。比如,在進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教學導入階段,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向?qū)W生展示地球美麗的風景、資源,然后提問“倘若某一天外星人入侵,需要割舍一樣資源才可以拯救地球,同學們覺得可以舍棄哪一項資源呢?”上述導入環(huán)節(jié),首先基于多媒體視頻迅速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然后利用外星人這個學生喜聞樂見的疑問,能夠進一步吸引學生,然后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而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在互相交流答案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自然資源對于人類生存、發(fā)展的重要作用,這個時候教師在引入“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自然水到渠成。同時,加大課程教學改革力度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不是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上小修小補,而是從教與學的根本性變革,在課程改革進入全面深化階段以后,必須從根本上實現(xiàn)由教師講解型向?qū)W生學習型轉(zhuǎn)變,要對課堂深層結構和教學關系進行改革。例如有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把課堂教學劃分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展示教學。
(二)難度掌控,重視提問價值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的提問必須高度重視價值,通過難度的掌控,才能夠基于提問的有效性實現(xiàn)教學目標。眾所周知,課堂教學質(zhì)量與教師提問價值之間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部分課堂中表面看似師生之間的問答互動極為熱鬧,但實質(zhì)上當中諸多問題都不理想,本身不具備思考的價值,導致課堂流于表面形式。而要想掌控提問的價值,就必須要針對難度進行有效的掌控,使得提問難度能夠有效符合學生基礎能力與認知特征,才能夠保障提問的價值。例如,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次提問學生回答“對還是不對”“是或者不是”,很顯然,上述提問對于初中生來說顯得過于稚嫩簡單,部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進入深入的思考,往往都是在隨大眾附和,不僅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同時還會讓學生逐漸形成不經(jīng)過思考張口就來的不良習慣。
(三)科學評價,激發(fā)學生能動性
科學合理的評價是提問有效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真正給予每個學生客觀、合理的評價,才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優(yōu)缺點,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傳統(tǒng)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對評價的重視不足,僅僅是針對學生回答的對錯進行判斷,導致學生的能動性受到制約。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同時給予充分的鼓勵,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具體來說,只要學生的回答是通過自身謹慎、獨立思考之后得出的,無論對錯教師均需要進行鼓勵。與此同時,因為各個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其本身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出問題的方法也存在巨大的差異性,教師需要主動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進行分析,同時引導其他學生去換位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
三、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有效提問的核心在于學生,只有充分圍繞學生所進行的提問設計,才是真正的有效提問。對廣大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來說,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充分遵守層次性、主體性的基礎之上,通過設疑導學、頻率調(diào)控、難度掌控以及科學評價,使得提問真正圍繞學生實際情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來開展,全面保障提問的有效性,使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zhì)量得以全面提升,真正為初中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培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有效“問點”的選擇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7(12):22+24.
[2]敬德坤.怎樣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5(22):110.
[3]王瑾.發(fā)掘課堂提問潛力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關于優(yōu)化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4(3):104-107.
[4]林官鳴.道德與法治課“有效提問”的現(xiàn)狀與策略[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