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佑祥
在教育的不斷改革下,教師、家長對學生的創造力、動手能力、思維邏輯能力都非常重視,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小學課程中,數學是可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一門重要學科,小學也正是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形成的重要時間段。教師、家長應該重視數學教育,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科知識。本文就通過不同的角度,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一些方法。
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逆向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教師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理解能力、班級整體水平,再運用合理的、符合學生年齡認知水平的方法加以引導。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能做到舉一反三,自己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做好準備。
一、教學方法靈活運用
數學是一門理論知識、邏輯、概念相結合的學科,相對于其他純文字的學科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如果只是靠教師操作、講解,學生去記憶,是很難理解透徹的。因此,數學教師應該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清晰地理解知識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數學和圖形相結合,這樣學生能更直觀地看到,相對來說能更清晰地看到所學的知識點。
例如:在四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策略》這一教學中,常會出現的類型題就會有種樹、擺放花盆等一系列的問題,教師就可以利用數學和圖形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更直觀地思考,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看清題目,看清題干的要求,如在擺放花盆時,是從左到右一邊擺放,還是左右兩邊同時擺放,還是四邊進行擺放,擺放的間距是多少,這些已經知道的問題,一定要引導學生看清楚。然后教師可以繪制一段直線,或者是繪制圖形,利用標點的方法,把已知條件放在這條線段上,讓學生能更直觀地看清題目,并進行計算。在課上或者課下練習這種類型的題目時,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問題引導,細化數學知識
問題式教學,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進行問題的引導,一個知識點可以運用不同的提問方式,引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想象,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課的學習時,教學的知識點不光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在認識的同時也要學會計算圖形的面積。如果一開始直接引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有的學生可能會不太理解,所以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教具將平行四邊形進行變化、演變,讓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的變化。教師就可以進行提問:在演變的過程中,平行四邊形更接近哪個我們認識的圖形?然后先讓學生進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通過計算了解到平行四邊形的計算方法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是一樣的。教師也可以利用切割的方法提出問題: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切割出幾部分?幾種圖形?讓學生進行切割,把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然后再進行面積的計算。通過提問設想,一道題通過不同的兩種方法進行解答,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同時對學生的空間感也能起到一定培養和鍛煉。
三、結合實際生活,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數學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生活中數學更是無處不在的。對于換算、還有一些結合生活的應用題、比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就可以將生活和數學知識結合起來,用數學知識解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課中,要讓學生認識人民幣,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人民幣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比較貼合我們生活的,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準備各種面值的紙幣和硬幣,先讓學生認識人民幣的面值,基本的換算。如1角=10分,1元=10角,10個一元=10元。
在進行“購物”的游戲時,給學生10元錢(可以由不同的面值組成)要買一瓶酸奶,需要6元錢,那該怎樣進行購買。該怎樣組合手里的人民幣進行購買,組合的方式不止會有一種,學生就可以進行思考,大膽發言。該游戲可以反復不同的進行,也可以讓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角色的分配,誰是顧客,誰是老板,自由進行標價游戲。在游戲的時候學生可以記錄都買了什么,用了多少錢,是怎么支付的,在游戲結束的時候進行分享。這樣,學生不僅會愿意參與到游戲中,還會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人民幣的認識和換算,幫助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課下的時候也可以進行延伸教學,可以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去超市、市場買菜,在付錢的時候讓學生進行付款,這樣不僅可以鞏固人民幣的換算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小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課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也可以結合生活進行課外的知識點延伸,讓學生不再抗拒數學知識的學習。在課上的教學、課下的延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邏輯思維發展的能力,提高班內學生的整體數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