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
摘要:敘述視角是敘述時觀察故事的角度,它是小說最復雜的要素之一,現代小說的重要標志,與作者講述的內容、追求的效果有關。統編教材對敘述視角十分關注。著眼敘述視角是解讀小說文本,理解內容選取、人物形象、文章結構、主題意蘊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敘述視角;小說;解讀;《孔乙己》
中學小說教學長期存在著知識老舊的現象。比如,但凡遇到小說文本就圍繞人物、情節、環境和主題展開,對于小說創作中更加重要的敘述者、敘述角度、敘述節奏、時間控制等要素視而不見、避而不談。教師不能發現文本成為“這一篇”的關鍵所在,僅在“三要素”和主題方面打轉,忽略文本特性,教學手段單一,便往往感覺力有未逮,隔靴搔癢。王躍平老師把當今小說教學存在的問題歸結為三點:教學設計程式化、文本分析淺表化、主題理解單一化。她給出的對策之一是,教師需要關注“故事層面之上,還有敘事層面”。中學小說教學適當引進敘事學知識,是改進現狀的有效方法之一。諸定國老師在《敘述視角下的敘述性文本閱讀——以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為例》一文中談到,從敘述視角進入,是實現與文本平等對話的一種有效路徑,可突破敘述性文本教學“千篇一律”的困境,進入“這一篇”內部,領略“這一篇”獨特的藝術魅力。
敘述視角是敘述時觀察故事的角度,它是小說最復雜的要素之一,是現代小說理論誕生以來研究的一個熱點。它與作者表達的內容、追求的效果有關。敘述視角按照人稱機制,分為第一人稱視角、第二人稱視角、第三人稱視角;按照形態,分為內視角、外視角。“所謂‘外視角,即觀察者處于故事之外;所謂‘內視角,即觀察者處于故事之內?!鄙甑さ仍凇段鞣綌⑹聦W:經典與后經典》中詳細闡釋了九種視角,此處不再一一引述。
統編教材對敘述視角十分關注?!栋㈤L與山海經》課后題出現敘述角度的問題,《孔乙己》設計了敘述視角的題目,《我的叔叔于勒》助讀系統中出現了“視角”。敘述視角問題已經是教師不可忽視的教學內容。
一、應當辨析由誰敘述
許多教師認為《孔乙己》的敘述者是小伙計。其實第一段有一句話“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顯然,敘述者是成年的“我”,是“我”用回憶的視角講述孔乙己的故事,小伙計是觀察者。小伙計處于故事之內,故屬于內視角。小伙計的視角受到限制,故又是第一人稱有限視角。
《我的叔叔于勒》敘述者也不是少年若瑟夫,而是成年若瑟夫?!拔倚r候,家在勒阿弗爾,并不是有錢的人家,也就是剛剛夠生活罷了。我父親做著事,很晚才從辦公室回來,掙的錢不多。我有兩個姐姐?!庇^察故事的角度則是少年若瑟夫。
《溜索》全文沒用一個“我”字,卻處處給人第一人稱講述故事的感受。此文的視角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表達內容和效果偶爾發生變化。“鈴鐺們又慌慌響起來,馬幫如極稠密的粥,慢慢流向那個山口?!贝司涞挠^察者顯然不再是馬幫漢子中的一員,好像是站在山頂上或者空中看馬隊?!耙恢淮篾椩谑菪h子身下十余丈處移來移去,翅膀尖山幾根羽毛被風吹得抖?!边@句話應該是瘦小漢子的視角,而不是“我”。
二、從敘述視角解讀《孔乙己》
(一)理解內容選取
小伙計活動的地點是酒店之內,整天站在柜臺里,“專管溫酒”,他的視角受到各種限制,故事內容的選擇和舍棄因此而定。
《孔乙己》大概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酒店環境;(2)小伙計的介紹;(3)孔乙己的外貌及性格;(4)偷書被吊打的事情以及由此引發的與他人交談的情形;(5)教“我”寫“茴”字及與孩子交往;(6)被打斷腿的事;(7)最后一次去喝酒的情形。若采用孔乙己的視角,酒店環境、溫酒的小伙計也是可以保留的,但是詳略上必然有所不同;由于人難以自視其外貌、神情,也不會自揭其短,故偷書被吊打及被打斷腿的事情,和最后一次去喝酒的情形應該大量改寫或者刪去。教寫“茴”字及與孩子交往,可以保留,酒店小伙計的心理描寫則無法顧及。
如果用短衣幫或者掌柜的視角觀察故事呢?兩類人同“我”一樣是旁觀者,幾件事都可以保留。但是因為所在立場不同,所以敘述事件的情感傾向、價值態度定當起變化。他們對孔乙己感興趣,喜歡嘲笑他、捉弄他取樂,所以對他的描寫會更全面,甚至夸張變形,對他被吊打、被打斷腿的敘述可能會更詳細,被打的場面在他們添油加醋、道聽途說的想象加工后或許更“生動”。
(二)理解人物形象
“當觀察者是以第一人稱出現的次要人物,他就可以對主要人物進行客觀的描述?!毙』镉嬏幱谟^察者角度,他是故事中的次要人物,有便利條件觀察孔乙己。小伙計眼中的孔乙己外貌形象、言語性情,與短衣幫、掌柜所見并無大異,然而在某些細節方面,只有小伙計才能看到。“品行卻比別人都好,就是從不拖欠;雖然間或沒有現錢,暫時記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還清,從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薄八麖钠埔麓锩鏊奈拇箦X,放在我手里,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痹谒搜劾?,孔乙己是被嘲弄的對象,他的好品行,他的生活困苦,有誰會關注呢?唯有酒店小伙計吧。
短衣幫與酒店老板也是小伙計觀察的對象。短衣幫以嘲笑、挖苦孔乙己為樂,他們與孔乙己本都是底層人物,不僅沒有同情,反而無情嘲弄,惡意揭傷疤,成了不自覺的殺害孔乙己的劊子手。孔乙己對于掌柜來說無非是一個窮困的酒客,他對孔乙己的悲慘遭遇視而不見,取笑孔乙己之外,便只關心孔乙己能否還上欠賬。他對孔乙己毫不關心,對他的悲慘身世無動于衷,反而能笑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掌柜的冷酷、無情躍然紙上。
(三)理解文章結構
“第一人稱的優勢同樣還表現在結構上的開合自如,能給敘述者在敘述事件上的轉換提供更大的方便,和對敘述手段的更自由的調度?!钡谝蝗朔Q敘述可以增加真實感,尤其是敘述摻入了特定的時間和地點。“魯鎮”在魯迅作品中多次出現,以至于初讀者不禁要在儲備的地理知識中搜索這么個地方。因為天然地在“真實性”一面具有優勢,小說結構顯得較為自如、靈活,故事的鏈接、串聯、插入可以方便地實現。
第五段插入了孔乙己的過往事跡,交代了他愈過愈窮的原因——好喝懶做和偷竊。事件插入靠的是這樣一句話——“聽人家背地里議論”,看似輕巧隨意的一句話,卻作用巨大,它使全文內容充實,人物形象更加真實,與前后文偷竊被打形成勾連??滓壹罕淮驍嗤仁锹犚粋€喝酒人與掌柜交談引入的。兩人的對話散漫隨意,說者和聽者都覺無關輕重似的,繼續閱讀文本,便發現孔乙己竟然真的被打斷了腿,故事鏈接在讀者心里順理成章。
(四)理解主題意蘊
“視角,并非單純的感知問題,因為感知,往往能體現出特定的情感、立場和認知程度?!痹凇犊滓壹骸分校拔摇笔且粋€十二三歲的孩子,孩子入世未深,受世俗污染少,對他人的觀察更加客觀,貼近真實。孩子世界與成人世界形成對比,突出成人的愚昧、麻木、冷漠、無情。
采用孔乙己的視角敘述故事,必然帶來主題思想的改變??滓壹荷钍芸婆e制度的殘害,最終走向死亡,但是他不覺醒,并不明白自己悲慘命運的根源在于科舉制度,所以對于科舉制度的批判這一主旨是達不到了。如果用短衣幫視角講述故事,短衣幫就不再是“被看”的對象,魯迅那種一貫對冷漠、麻木的國民性的批判性就減弱了。
學者王富仁說《吶喊》《彷徨》的重要主旨是“救救孩子”。如果《孔乙己》不是用回憶性敘述,而是單一的少年視角,就無法對少年的“我”進行審視?!拔蚁耄戯堃粯拥娜?,也配考我么?”“我愈不耐煩了,努著嘴走遠。”孔乙己受到眾人嘲笑而向“我”示好,與“我”交流、攀談。可是年少的“我”卻同短衣幫一樣傷害著孔乙己,成年后的“我”回憶起來,便有了對自己行為的審視與批判。年少的孩子受到社會污染,而與成人一樣成為無聊的看客,對悲慘者缺乏同情心。
參考文獻:
[1] 申丹,王麗亞.西方敘事學:經典與后經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 利昂· 塞米利安.現代小說美學[M].宋協立,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
[3] 張岱.小說敘事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4] 張正耀. 從現代敘事學看《孔乙己》中的“我”——兼與馬艷林老師商榷[J].中學語文教學,2012(1).
[5] 王躍平.初中小說教學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七彩語文(中學語文論壇),2016(3).
[6] 諸定國.敘述視角下的敘述性文本閱讀——以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