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曦
隨著近代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社會情況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社會沖突時有發生。根據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近年來犯罪率上升趨勢明顯,且向低齡化方向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我國為了有效遏制,關于犯罪的懲罰力度有明顯的加強,刑罰執行也在不斷完善,本文就加強懲罰能否有效減少犯罪進行制度經濟學分析。
一、制度變遷
我國關于犯罪懲罰力度的變化,本身就是一種制度變遷。制度變遷是指制度的替代、轉換與交易過程,它的實質是一種效率更高的制度對另一種制度的替代過程。加強對犯罪的懲罰力度,替代了原先的懲罰制度,它的效率較以前相比更高,對社會風氣有著很好的導向作用、對犯罪行為有著很好的遏制作用。
1.制度變遷的原因:
(1)制度的穩定性
穩定性是制度存在的理由,又是制度變遷的原因。制度不能自行變更的事實就要求人們采取行動,改變或打破舊的穩定性,建立新的穩定性。
(2)環境的變動性和不確定性
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與社會有了較大的發展,食品安全問題、住房問題等愈加嚴重,一些官員由于黨性的喪失,腐敗問題也較為嚴重。由于科技的進步,高科技作案也頻頻出現。社會文化的多元發展,低齡化犯罪問題嚴重,加強懲罰措施勢在必行。
(3)利益極大化努力
懲罰制度的更新,會對國家、社會、人民產生極大的利益。國家犯罪率低,百姓生活安定,經濟才能良性運轉。公民道德素養高,社會才能更加和諧。社會安定、人民生活幸福,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2.制度變遷的需求
如果社會犯罪率不斷攀升,人民每天都生活在不穩定的環境中,正常的生產生活無法繼續,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社會不良之風蔓延,國家不再安定,人民利益受損。所以懲罰制度的完善,是國家與人民的共同心愿。
二、懲罰制度的有效性
1.制度變遷供給原則(成本與收益分析)
只有當制度變遷的收益大于或等于制度變遷的成本時,制度變遷主體才會供給或者說推動某一項制度變遷。
(1)創立成本
搜尋費用:懲罰制度屬于正式制度,當懲罰制度需要進行更新時,國家必然會組織專家學者對懲罰制度的現行實施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并且對以后的懲罰力度進行問卷調查,廣泛征求民眾意見,其中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是比較大的。
宣傳費用:當懲罰制度更新完畢時,國家需要通過各種傳媒把新的制度介紹給大家?,F在是信息時代,互聯網高速發展,因此通過互聯網來進行宣傳,所消耗的費用沒有過去的成本高。同時懲罰制度的基礎度較高,因此宣傳費用不高。并且懲罰制度只是針對犯錯誤的人,適用范圍較小,宣傳費用不高。
(2)脫序成本
新的懲罰制度只是在原有程度的基礎上加強,因此適應過程較短,制度的更替也是一種突變狀態,所以脫序成本較低。
(3)失益成本
當懲罰制度更新完成后,懲罰的加強意味著給罪犯帶來的成本將會上升。高智商犯罪者、有才學的官員、或者是對社會可能做出貢獻的人的損失,是國家要承擔的成本。
(4)適應成本
首先,在現實生活中,公民只是知道懲罰加重了,而對具體的量刑卻不太了解,而要清楚知道的是法官與律師,同時犯罪的人畢竟是少數,同時脫序成本很低,所以適應成本也不高。
(5)創立收益
第一,懲罰的加重,會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培育良好的社會風氣。對民眾產生震懾,犯罪率明顯下降,人民幸福感上升。
第二,政治制度更加完善,所有的制度都是在不斷發展中完善的。形成自己的理念,與制度體系。
第三,只有社會有序發展,經濟建設才能有效開展。同時懲罰的加強,也包括經濟上的處罰,國家可獲得一部分經濟收益。
第四,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懲罰的加強,可震懾挽救一些對社會有用的人,讓他們可繼續報效國家,而不誤入歧途。
綜上分析,加強懲罰的收益遠遠大于成本,因此加大懲罰可有效減少犯罪。
2.重典治世是否有效
重刑罰一定程度會減少犯罪,但只能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表面功夫,一時減少,但長久根本沒用。
最簡單的例子,中國古代幾乎任何時期的刑罰都比今天重,不單單有死刑,還有各種玩法的死刑,什么凌遲,五馬分尸之類,但犯罪率并不比現代低。朱元璋剝皮法治貪依然“殺”不住貪腐風,就是對“亂世當用重典”最好的諷刺。
打擊犯罪真正有效的并不是提高刑罰,而是提高法律的執行力,說白了就是盡可能提高法律系統的運轉。
綜上所述,加強懲罰能有效減少犯罪,讓人不敢輕舉妄動,但是這只是治標不治本,人們內心并沒有真正改變,所以要綜合各種手段進行治理。
三、減少犯罪的根本途徑
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任何正式制度作用的有效發揮,都離不開非正式制度的輔助作用,正如法律一樣,如果沒有相應的倫理觀念為基礎,人人都在觀念上缺乏相應的自我約束機制,法律就不可能有效實施,甚至會形同虛設。犯罪不僅僅是個人突發行為,有可能是社會問題。
1.正式制度
(1)完善的相應法律體系、訴訟體系,法律制度的完善讓人沒有漏洞可鉆。
(2)合理量刑。過高過低的刑法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找到那個“組中值”。過于嚴厲的刑罰會起到副作用,比如說激化社會矛盾,秦朝就是一個例子。
(3)提高法律的執行力,法律不應成為擺設,嚴格執行,提升法律的威嚴。
(4)國家應該完善各種社會制度,大力發展經濟,擴大社會保障范圍,盡量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緩和社會矛盾。
2.非正式制度
(1)進行社會文化建設,提高人的道德素養、思想素質,對官員的黨性培養。
(2)豐富公民的精神文化,對公民的教育從小開始。
(3)弘揚傳統文化,促進社會和諧。
(4)向公民宣傳法律知識,提升法律修養,提升自我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