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方榮
一、課堂教學的全納性
加拿大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移民國家,加拿大的教育無處不體現“全納性”的特點。既尊重來自不同國度的民族文化,又充分張揚孩子們的個性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時刻關注孩子的需求,傾聽孩子們的聲音。更為可貴的是,他們會回應每個孩子的需要,為他們提供適合其個體發展的材料、資源,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價值和興趣,從而讓孩子樹立起自信。
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融合教育是加拿大兒童教育一貫秉承的教育理念。在加拿大,兒童不論年齡被分成“沒有困難”和“有特殊需求”(包括有心理障礙和肢體殘疾等問題的兒童)兩類。教師會為這些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特殊照顧,每個教育機構的“資源教師”在與由家長、教育機構其他團隊成員商議后為他們量身定做特殊的“個人教育計劃”。比如,為保證學習能力不同的兒童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獲得進步,加拿大的教育系統按兒童發展程度設立不同的教育需求水平,因材施教。這些在智力和體能上有特殊需要的兒童,被納入正規公立教育機構內,與正常兒童一塊兒生活、游戲和學習。
二、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1.學生選擇方向的開放性。
這一點安省教育部是采取開放性的政策。如在安大略省,所有學生通過高中畢業考取得文憑后,可以選擇上大學或學院或去社會上工作等。如果某個學生選擇了讀大學,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以后,發現自己并不能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他可以重新選擇去社區學院或社會工作。反之,一個高中生直接踏上社會工作,某一天突然想上大學,那他就可以選擇去社區學院來取得相關專業的學分,進而申請繼續進入大學學習。這種選擇方向的開放性,給安省的學生的學習上帶來更多的自主性,可以充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
2.學習內容的開放性。
與國內中學生學習內容固定統一的情況不同的是安省的中學是實行學分制的。不僅有18個必修學分還有12個選修學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規劃和需要選擇選修課程。這使得安省的中學生可以得到個性開放的學習內容,而不是每一個人都學相同的東西。還有一些只要學習者需要,有條件開放的課程都會開放。
3.學習方式的開放性。
安省的老師非常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的學生善于通過“聽”來學習,有的學生善于通過“看”來學習,有的學生善于通過“說”來學習……就拿我們參觀的第一個瑪利沃德天主教學校來說,天主教學校的學習方式是非常開放的。他們推崇翻轉課堂,在教室中學習的常態就是自主學習,我們在參觀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學生們排著隊,輪流向教師提問,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當然他們的老師如果發現某些共性問題,也會通知學生過來上大課。這種開放的翻轉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擁有了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對自己也非常了解。帶領我們參觀校園的留學生向我們表示她的數學在這里非常好,但是加拿大的第二語言法語她一無所知,所以下學期她也會選修法語,我想就是這種開放的學習方式,讓不同的學生可以學有所專學有所長,為社會更好地提供各類人才。
三、課堂教學的創新性
1.學生的專屬私人訂制——成功計劃
加拿大中小學教育理念就是就業教育,從就業教育理念出發,最終培養目標就是走出中學校門,投身社會,從事各行各業的工作。在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四個問題來促進學生的實踐學習與反思。這四句話分別是我是誰?我的機會是什么?我想做什么?我實現目標的計劃是什么?加拿大學校運用這個“成功計劃”,目標是提高家長在職業/人生規劃中的投入,讓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幫助加拿大學生為自己的未來做出最可靠的決定。
2.經歷實踐性的學習——合作學習
合作教育是一項教育部批準的計劃,該計劃允許學生在完成工作實習的同時獲得中學學分。合作教育的好處就是學生有機會經歷實踐性學習,比如:謀一位學生的職業規劃是成為一名護士,那么他就能經歷實踐性學習,從而了解這一職業的實際情況;并且能通過工作經驗獲得學分;更可以培養工作場所中需要的必要技能;最后,能獲得將來就業制作簡歷時有用的工作經歷。
3.拒絕保姆式的滿堂灌課堂——自主學習為主
加拿大的課堂教學已經脫離了以書本知識為主,教師圍繞教學大綱進行引導式教學。以英文學科為例,英文課沒有統一編制的教材,從小學四五年級開始就以老師選擇的文學作品為教學材料,學生要自己通過閱讀去理解文學作品。老師上課是做一些簡單的提示和引導討論。教師通常講的很少,不會細致深入,多數時間就給學生自學。以參觀的學校瑪麗沃德天主教中學為例,教師只是講一些基本的概念,剩下來的時間就是學生通過電腦、書籍甚至是手機進行學習。如果遇到不懂的可以詢問、請教老師,但是一定是在課堂上,老師休息的時間是不被允許的。
四、課堂教學的人文性
1.教師是天使,是上帝給予教育職責的奉獻者。給我們進行培訓的老師大多都是從事教育三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幾乎都擔任過校長一職,他們有的在小學,有的在中學。還有的擔任學區的教育領導,也有退休返聘的教授。身份雖然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全身心的熱愛著自己的學生,對教師職業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榮譽感。當我們詢問教師是否有職業倦怠時,她很肯定地說“NO”,只會去改變。我想這就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看成天使,把教育看成是上帝的召呼,樂于奉獻自己,所以才會把教育作為終身從事的職業。
2.學生是司機,是自己人生的建造者。在西方的教育中,學生不是家庭的私人財產,而是屬于他們自己的,屬于整個社會的。學生是自己人生大巴的司機,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們從小就要參與自己的人生規劃,明確自己可以做什么,將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學校、社區、家庭、分工協同合作利用一切資源,增加教育投入為學生創造美好的未來。加拿大教育中把與眾不同的學生都看成特殊群體,他們既包括了智力卓絕的學生,也包括智力有障礙的學生,還有聽力認知問題的學生、多動癥、自閉癥等很多不同的類型。教育者采用不同的方式去研究他們,幫助他們。他們堅信每個學生都能取得成功,只是成功的形式不同而已。他們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成最終教育目標,無論是意識層面,還是精神、社會情感層面。
合適的教學方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加大創新、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讓我們深受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