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冠男 陳潤
沂蒙革命老區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被譽為“兩戰圣地、紅色沂蒙”。費縣地處沂蒙山區腹地,是著名的大青山突圍戰發生地、蜚聲海內外的《沂蒙山小調》誕生地,被評為全國首批縣域“中國紅色地標”。費縣工業以木業、新醫藥、新材料等為主導,尤其是木業產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產業鏈條齊全的產業集群,產能占全國10%左右,是全國三大優質板材生產基地之一。但是,由于缺乏科學規劃和有序引導,費縣產業層次偏低、產業布局散亂無序、企業量大勢弱、科技水平含量低、品牌知名度不高、環境污染重等問題日益凸顯,嚴重制約著產業發展。近年來,費縣立足自身工業主導的產業特點和工業化加速期的發展階段,全面落實上級決策部署,抓住參照執行中部地區有關政策的契機,以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沂蒙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取得新成就。
一、大力推行“三大改造”,推動革命老區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在產業振興發展過程中,費縣通過采取改技術、提品質等舉措,推動產業加快向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邁進,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一是大力實施自動化、智能化改造。通過“兩化融合”“機器換人”“個性化定制”,加快提升現有生產裝備、技術工藝,推動傳統產業從“制造”走向“智造”。如安信木業自主研發AHC系統,從設計端、生產端到銷售端實現全程自動化流轉傳遞及操控。二是扎實推進清潔化、綠色化改造。實施“工業綠色制造”提升工程,開展以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為重點的技術改造,產業綠色化水平明顯提高。制定出臺《費縣木業旋皮企業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板材旋皮企業規范提升引導》等文件,明確整治提升標準,木業板材企業做到綠色生產、達標排放,逐步構建起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生態體系。三是推進產品高端化、品牌化改造。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通過研發新工藝新產品,增加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實施產品質量提升計劃,加強對計量、標準、檢驗、認證等環節的管理,打造了安信、莫干山、TATA等木業品牌,塑造了木業產品“費縣制造”新形象,還培育了新時代藥業、豆黃金等一批醫藥類、食品類全國性知名品牌。
二、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增強革命老區產業轉型內生動力
費縣堅持科技創新在產業轉型中的核心地位,以產業需求牽引科技持續創新,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跨越發展,產業轉型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一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聚焦工業、制造業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工業企業創新創業和成果轉化。二是構建實用型創新平臺。建立了技術研發中心、山東省院士工作站等產業創新平臺,與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聯合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先后與中科院、農科院、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院校完成技術合作。三是吸引科技創新人才。通過研究和編制《科技創新平臺管理辦法匯編》,明確人才平臺載體建設流程。堅持“筑巢引鳳”原則,持續推進“3+7人才筑巢工程”,形成層次分明、梯次合理的科技人才平臺體系。
三、整合優化園區布局,提升產業園區綜合承載功能和產業集群輻射能力
通過科學謀劃高端園區平臺,費縣積極推進產業園區建設,以硬核產業集群發展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以高品質園區建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一是通過科學規劃優化園區布局。費縣以優化區域生產布局和強化集聚發展為支撐,對園區再設計、再規劃,為產業轉型發展提供載體。二是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通過建設標準化廠房、供水、供電、道路和消防等設施,全縣產業集聚區建設取得了突出成績。園區建成區面積大幅增加,發展質量明顯提升。探沂鎮被命名為全國特色小鎮和國家火炬木基復合材料特色產業基地,木業家具產業園、醫藥生物產業園被山東省工信委確定為山東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三是積極引導企業入園。以費縣木業最為集中的探沂鎮為例,通過劃分8個片區設立旋皮產業園,引導木業企業積極入駐,拆除整合企業335家,基本實現連片發展。隨著企業加快入駐,產業集聚效應日益顯現,綜合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園區已成為費縣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平臺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重要載體。
四、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完善產業轉型制度保障
費縣圍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通過深化改革,強化服務意識,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制度保障。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市縣同權”改革,將12項涉及產業發展、城鎮規劃建設等方面縣級行政權力下放到探沂鎮,支持木業產業轉型升級。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一業一證”改革,實現了“一證準營”“準入即準營”。樹牢服務理念,制定了《費縣政務服務縣鄉一體化實施方案》,實行靠前服務,企業便利化程度明顯提升,市場主體的滿意度、獲得感不斷增強。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大力開展民營企業大走訪,努力打造市場主體滿意的營商環境。二是搭建金融服務體系。出臺《關于金融支持木業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木業產業鏈升級貸”貸款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加大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資金支持力度。精簡辦貸手續,實施陽光信貸。2020年,全縣銀行共對接企業200余家,各項貸款余額277.8億元,新增貸款額度創歷史新高,緩解了企業轉型升級資金壓力。三是加大財政稅收支持力度。通過成立企業技術改造基金,專項用于投資先進產能擴產增效、智能化改造、工業強基工程、提升質量品牌、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重點項目。四是建立精準供地機制。制定出臺《費縣“標準地”出讓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堅持“新增指標保重點、一般項目靠挖潛”,創新分級分類保障土地供給模式,確保“土地資源跟著優質項目走”,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扎實的土地要素保障。
五、強化互動融合,凝聚革命老區產業轉型升級合力
費縣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強化政策指導,加大招商力度,保障產業轉型升級有效落實。一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基礎能力建設。通過加快路網、水網、電網、信息通訊、排水、環保等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提升產業轉型的硬件保障能力。二是加強產業配套協作。大力發展產業鏈上下游相關產業,如大力建設全省首家千萬噸級粘合劑生產基地,與木業產業共生共長、相互促進。依托北方木都建設全國知名的木業產業交易平臺,發展木業總部經濟、會展經濟。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瞄準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精準招商,推動產業“鏈式集聚”“高端集聚”發展。四是積極發揮領導干部帶動作用。通過推行產業“干部幫扶制”,解決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中企業融資、地租等問題;實行產業鏈“鏈長制”,推動產業鏈從“做大”到“做強”新跨越;建立產業園區“園長制”,協調解決產業園區發展重大問題。
六、費縣產業轉型升級的經濟社會效益及下一步做法
費縣通過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發展的新舊動能轉換進程明顯加快,工業經濟實現較快發展,帶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一是工業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導力量。2020年全縣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14.47億元,占GDP比重超過一半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79家,實現稅收29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財政收入同比增長61.9%,其中稅收比例達到91.8%,經濟質量進一步向好。二是帶動其他產業快速發展。在工業產業轉型升級下,帶動了全縣和周邊地區交通、物流、倉儲、房地產、商貿金融等服務業發展。三是助力老區人民就業增收。費縣工業轉型發展不僅為當地提供大量就業機會,而且成為群眾增收的重要途徑。如,木業被稱為費縣的“富民產業”,全縣僅木業產業直接從業人員就有12萬人,人均年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當地農民工務工的同時還可兼顧農業生產,有力促進了群眾增收致富。四是環境效益更加明顯。通過實施重點產業和企業深度治理,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如期完成,費縣空氣質量持續好轉,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長期保持100%,為發展壯大旅游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入推進,下一步費縣將以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優化城市功能為重點,繼續發揮園區集聚優勢,突出創新驅動,提高木業綜合競爭力,培育新醫藥、新材料等專業化示范效應強的產業集群,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快形成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聯動周邊縣市,努力打造魯南地區工業強縣,成為沂蒙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典型示范縣。
(郭冠男,國家發展改革委體管所經濟體制綜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陳潤,國家發展改革委體管所經濟體制綜合研究室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