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智會
奮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現今我們提出弘揚工匠精神就是要修補中國在早期工業文明時的缺失。在現代工業文明的重塑中,舉起工匠精神的旗幟,就是營造社會氛圍、累積心理沉淀、提升實業精髓,為工匠精神的崛起夯實基礎。現代企業的文化和理念已不再一味追求大而全,而更注重特而精、特而優,這就無形中形成對工匠精神的呼喚。提倡工匠精神也必將成為我們社會的自我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要弘揚“工匠精神”。當前中職學校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培養。
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課程改革,著力提升課程的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系統性和指導性,建立對接緊密、動態調整、特色鮮明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職思政課的課程改革已經在路上。
職一年級新生入學后的第一門思政課是《職業生涯規劃》。此課程依據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精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夢”的闡釋,是教師為中職學生播種夢想、點燃夢想的“抓手”,任務是引導中職學生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是實施“職業生涯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我的夢.中國夢”教育的主要渠道。
在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 教師對教材要有整體把握,正確認識。“職業生涯規劃”是職業生涯教育的載體,《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實施職業生涯教育主渠道其主線是“我的夢·中國夢”,其輔線是終身學習,其靈魂是科學發展觀,其主體是以職業觀念、職業理想為重點的職業生涯教育,其起始點是引導學生關注未來、關注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其著力點是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夢與中國夢融為一體,其落腳點是引導中職學生自覺提升職業素養,為就業、創業做好準備。充分認識到中職教育是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以及如何培養人等重大問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認真貫徹教育部的要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廣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通過閱讀教材中的名人故事,欣賞偉人的成長足跡,感受身邊時代楷模等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形式,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平時要注重職業素養的培養,尤其強調: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職業素養的升華。深刻理解以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作風嚴謹,敬業守信,繼承傳統,勇于創新為特征的工匠精神內涵。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不竭動力。讓學生深刻領會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深刻領會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勵志刻苦學習,積極投身實踐,為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發展好而努力奮斗。
在課程進行到職業道德基本內容——愛崗敬業的學習時,本著“三貼近”原則,在課上就選取了我們身邊的時代楷模電力一線工人張黎明的案例。張黎明扎根電力搶修一線30多年,在長期搶修實踐中,他巡線8萬多公里,親手繪制線路圖1500余張,梳理分析上萬個事故隱患,累計完成故障搶修兩萬余次,練就了電力運維搶修的絕活;張黎明總結分析了上萬個故障,形成50多個案例,編成《黎明急修工作案例庫》,同時將其中常用的11個搶修小經驗、8大搶修技巧、9個經典案例印成《搶修百寶書》,使電力搶修更及時、更高效。
通過閱讀張黎明的故事,學生們已經領會到了他在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敬業是從業者基于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狀態;是從業者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是內心篤定而著眼于細節的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大國工匠”所必須具備的精神特質即“工匠精神”。它還包括著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內蘊。
通過學習張黎明案例,讓學生們認識到張黎明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產業工人的杰出代表,從技校畢業生到技能專家,從普通工人到全國勞模,是“點亮萬家的藍領工匠”。他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重要思想,譜寫了新時代的勞動者之歌。他的成長經歷充分體現了愛崗敬業的含義,也是對工匠精神的生動詮釋。他勇于創新,先后實現技術革新400余項,20多項填補電力行業空白,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的杰出代表。執著專注、作風嚴謹、精益求精、敬業守信、推陳出新等優良品質都在他身上得以充分體現,他就是我們身邊普通崗位上的大國工匠。這樣的身邊時代楷模會對學生產生極大感染力,更容易讓學生產生共情,達到讓學生給自己定目標,自覺發奮努力成為榜樣人物。這樣我們的教學目標也就隨之實現了。
現在我們正面臨著世界前所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也走上了發展快速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中國智造:從模仿到創新、從制造到創造、從貼牌到創牌、從跟跑到領跑,中國制造已經成功轉型為中國智造。中國品牌日新月異,不斷樹立新口碑、新形象,不斷向世界講述中國品牌的故事,釋放中國品牌的魅力。國家發展需要大量的新時代的大國工匠。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這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思政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做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幫助學生勇做新時代的奮斗者,以“工匠精神”投入到工作崗位上書寫美好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