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
小學科學旨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其他課程的學習。由于小學科學的學科特點,科學課程中涉及到很多研究性學習,需要學生動手實驗探究,這就需要學生組成小組相互配合,形成小組合作,這樣不僅培養學生團隊協助精神,也大大提升了學生小組間的競爭能力。另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一個教師無法全面顧及到所有學生這一問題,“小組合作”使各小組形成多個小的管理單元,小組成員相互幫助、優勢互補,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進步。但在實行過程中也有著一定的問題,在現今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都是一種自發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普遍都是主觀訴求大過于實際需要,有的學生憑自己的喜好進行組隊,沒有真正意義上在合作。也正是因為教師的“無法顧及所有學生”而形成小組合作中“渾水摸魚的學生”,另外,教師在教育的同時也缺乏一定的經驗,對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沒有很好的認識,僅僅根據經驗來進行實際操作,在一定程度失去了小組合作的意義。
一、實驗教學中小組合作存在的問題
1.角色分工混亂,學生游離
學生在探究實驗過程中,由于責任分工不明確,任務不對應,從而造成有的學生是在自由散漫的“玩”實驗器材,茫然無措,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實驗探究時間一晃而過,這些學生浪費了實驗探究中親自動手學習的機會,什么也沒有做,什么也沒有學到。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學生被同小組中比較“強勢”的學生壓著,所有事都被“強勢學生”搶著做了,以致于這部分學生處于游離狀態,不在任務中。“能者多勞,弱者游離”的這種狀態也不利于小組任務的高速有效完成,這樣的小組在班級小組的競爭中是沒有競爭力的。
2.小組監管欠缺,內部松散
由于小組分工不明確,班級監管機制不到位,在進行小組探究實驗時,部分小組無組織無紀律,加之自覺性較差,就導致整個小組沒有一個明白人,沒有明確的目標,整個小組成員不知道該干什么,聊天的、玩器材、搗亂的的應有盡有,不能完成實驗目標,甚至影響了課堂秩序。
3.學生任務固化,兩極分化
在小組合作探究實驗時,多是優生或強勢霸道學生動手操作,后進生插不上手,在實驗結束小組匯報時,積極的也是優生,后進生的觀點則沒有機會表達,融入不進去。這就會對一些后進生形成一種不自信的心理,越來越沒有機會動手,越來越不愛說話,怕說了出錯,最后就會形成后進生在小組合作中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心里壓力,利用探究實驗的時間干別的事情,為后進生的開小差提供了很好的掩護,不利于整體的進步。優秀生越來越積極收獲的越來越多,而后進生越來越退縮收獲的越來越少,久而久之,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形成嚴重的兩極分化,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有效提高實驗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措施
1.科學分工,職責明確
在小學科學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最常見的分組形式是按班級座位就近圈成一個小組自然分組,還有的是根據學生喜好讓學生自由組隊,這樣確實容易組織、簡便易行。但我們也不難發現,在這樣的小組中,人員搭配極不合理,并不利于科學實驗小組間的角色分工,不同學科學生的情況是有差異的,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勢互補得不到體現,小組合作中,學生彼此間不能相互促進,所以效果不明顯。因此,在小學科學實驗的小組合作中,科學分組是極其重要的,我們應遵循學生科學素質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人數一般以4人為宜,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能力、性格等差異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以促進學生間的優勢互補,彼此促進,共同進步。
教師可對小組成員進行科學分工,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扮演一個固定的角色,這樣的分工可以讓學生職責明確,各司其職,為小組總體表現貢獻一份力。
這樣,讓每位小組成員都有事干,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小組各成員擰成一股繩,各自發力,才能形成小組合力,才能將小組價值發揮到最大,才能快速高效的完成探究任務,才能在班級中具有競爭力。
2.角色轉換,共同進步
需要強調一點,分好的小組職責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是動態的,一學期或一學年進行調整一次,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不同的角色,這樣經過兩年的培養學生已數知各項角色任務,激發學習的參與興趣,提高學生不同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管理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建立機制,科學評價
如何能使小組合作持續、有效并最終形成一種比較穩定的學習方式,需要對小組合作進行有效的監管和評價。及時評價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的情況,能夠使每位組員更清楚自己的每一點進步,體驗被肯定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小組內合作、小組間競爭的良好態勢。老師給學生的評價要以激勵為主,要表達出對學生的充分信任,幫助學生樹立強烈的自信心,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對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的評價應該堅持以評小組為主,評個人為輔;以評全面為主,評特色為輔;以評過程為主,以評結果為輔。將整個評價的重心由激勵個人競爭達標轉變為激勵小組集體合作達標,就可以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探究的積極性。
詳細來說,教師可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教師管理小組長,小組長管理各組成員,這樣將管理任務層層劃分,教師也能很好的管理實驗教學的整體情況,各小組成員也不會存在無人看管的游離狀態。評價機制應規定清楚評價細則,并將結果量化為一張表格,每次實驗課各小組的表現都可以有相應的加分,小組整體表現好可以加分,小組成員表現好也可以給本小組加分,同時違反規定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扣分,最后學期末綜合評分較高的小組應該有相應的獎勵機制。
總之,小組合作就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而言是一種推動教學效率的策略,應該對應相應的班級、學生特點選擇適合的有效策略,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調整,提升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