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德育與智育并舉,已經是教師們的共識了,因此,對于數學教師來說,除了傳授數學知識,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以外,同時還要結合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值得欣慰的是,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能夠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嵌入點。但是我認為,對學生的品德教育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愛祖國、尊老愛幼、遵紀守法等的教育,我覺得對學生滲透勞動教育,通過動手實踐,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也是一種德育。現在的孩子,家里都寵著,舍不得讓孩子吃一點的苦,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殊不知長此以往下去,讓孩子少了很多了解生活、適應生活的能力,因此,借助課堂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勞動教育,培養學生適應生活的能力必不可少。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就比較重視讓學生體驗生活、學會生活能力的培養。下面就我在教學中的一些經驗,淺談一下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關勞動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捕捉動手時機,多給學生創造動手實踐的機會
現在的家庭中大多是四個大人和一個孩子,大事小事的大人都替孩子做了,無需孩子動手,長此以往,孩子就造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也就沒有了主動去勞動的想法,認為做任何事都是家長們的事情。因此也就形成了當今社會即使是上了大學的學生自理能力也很差的現狀,甚至有的連基本的衣服都不會洗,在網絡上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大學生將衣物快遞回家讓媽媽給洗的報道。孩子不勞動就體會不到勞動者的辛苦和不易,只有親自參與勞動了才會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這里也體現出了黨和國家對勞動教育的高度重視。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都應該牢牢抓住各自學科的特點,捕捉勞動教育的有利時機,采用適當而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地將勞動教育有機地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如: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小數除法--解決問題一課,是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學會靈活的選用“去尾法”和“進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節課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很好的讓學生學會生活本領的內容。講課的前一天,我給學生們布置了一項作業,讓他們把一瓶550毫升的礦泉水倒在紙杯里,每個紙杯都要倒滿,看用了幾個紙杯,倒滿的有幾杯,不滿的有幾杯。第二天在講課時,我讓學生匯報自己的結果,最后的結論是需要的紙杯數要比倒滿的紙杯數多一,也就是即使不夠一杯,也要用一個杯子,有了這樣的基礎,例1用“進一法”的難點迎刃而解。這時可以及時的跟學生講,這就是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它根植于生活,同樣又指導我們的生活。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時機,能讓學生動手實踐的一定要讓學生動起手來,所謂實踐出真知,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潛移默化的便學會了一些生活技能。
二、以點概面,學以致用
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有助于讓學生在勞動中發現問題并學會解決問題,進而使他們從中積累經驗,學會一些生活常識,為將來能更優質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比如在講解四年級上冊“沏茶問題”時,我給學生提供了沏茶需要的所有工具,讓學生們分組操作,尋找最佳的方案。在講解烙餅問題時,我讓他們用紙板自己做兩張“餅”和一個“煎鍋”,在餅上標上正、反面,然后在“煎鍋”上教學“烙餅”的操作。這兩個例題都是讓學生能通過簡單的實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使學生逐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學習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動手操作,想出了多種方案,通過對比總結,得出了最優的方案。學完這個例題后,我不是就此打住,而是讓學生將這種優化的思想帶入生活中。我給他們布置任務:認真觀察早晨媽媽的活動,比如刷牙,洗臉,做早點,收拾屋子等等,媽媽的這一系列活動,媽媽安排的是否合理,你有沒有更好的建議?這樣,學生即學會了新知,又學會了統籌安排生活的能力,將知識運用到了生活之中。
這種優化的方法,實際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統籌方法。這種方法,除了對學生進行合理利用時間的教育外,還要告訴學生,我們在做一些事情時,能同時做的事情越多,越有效率,在生活中就是用優化的意識選擇合理、快捷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優化的方法時刻伴隨在我們的生活中,現在,我經常想起我們上學時學過的一篇文章,就叫《統籌方法》,也正是這篇文章,讓我意識到做事是需要合理安排時間的。同時告訴學生學會了這種統籌方法,同樣會指導你們將來的生活,讓你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同時養成合理利用時間的好習慣,將來長大在工作中運用統籌方法,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學以致用,在生活中真正體會數學的魅力。所以說我們平時所講的對學生進行德育,不一定非要給學生講深刻的道理,能讓他們學會一項小小的勞動技能,我覺得也是一種德育。
三、挖掘教材教參,從勞動教育中啟迪智育
在小學數學教材當中,有許多的“你知道嗎?”和“閱讀知識”等板塊,這里介紹了有關數學知識的歷史背景、數學史料、生活中的數學、以及數學家的故事等資料,內容涉及了數學與生活的關系,體現了數學的產生與勞動息息相關的思想以及數學的應用價值。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知識向學生滲透勞動創造文明的教育。
總之,數學教學中的勞動教育,需要教師擁有一雙睿智的眼睛,敏捷的思維能力,以學生為本,精心設計教案,及時捕捉好的素材,適時的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同時也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培養了學生優良品質、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基礎上,還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再有,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一味的為了滲透勞動教育而忽略重點知識的教學,我們要提高勞動教育滲透的可行性,并長期堅持下去。我相信只要我們沿著抓住時機,恰當進行勞動教育的這條路走下去,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出發,從點滴做起,有機滲透,使學生耳濡目染,潤物于無聲處,一定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達到勞動教育和智育的雙重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