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麗珍
很多單位在工作中都會利用計分制來衡量工作的好與壞,以促進個人或小集體之間的競爭,使工作做得更好,尤其是學校,更是對每班的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量化計分統計,羅列在表上,以表彰先進,激勵后進,使教學工作得以更好的進行。
有一日,當我站在“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進行評分統計表”面前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有了一個絕妙的主意:讓學生給自己打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以便提高教學質量。我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全班同學的大力支持。
具體方法如下:我發給每個學生一張小紙卡,讓他們寫上姓名并羅列出以下幾項一一作業(包括課堂、課外)、發言、紀律、衛生、做好事等,每項完成一次(紀律、衛生以日計)可以給自己加上10分,每周星期五收上來統計一次分數,到了下一周星期一便宣布表現較好的同學名單,有時還適當獎勵一些獎品。分數的真偽由同學間互相監督,一旦發現作假,便取消其那一周的分數。
這個方法簡單易行,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一、可以使學生有一種竟爭意識,學習熱情更加高漲,這個方法一實施,得到了全班學生的熱烈“擁護”
課堂從此改變過去沉寂的局面,學生變得前所未有的活躍。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教學產生興趣,就會主動學習。連平時有欠交作業現象的學生也自覺把作業交上來了,以前上課從不敢發言的學生也躍躍欲試,舉起了自己的小手,參與這熱烈的競爭活動當中。
二、可以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當老師宣布:“xx同學加10分”時,他們的臉上無不洋溢著一種感受到成功時的喜悅。這大大增強了他們的信心和學習的興趣。
三、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漸養成良好習慣,成為學習與生活上的小主人
當學生習慣了碰到難題自己去解決,習慣了一定要把垃圾放到垃圾桶,習慣了約束自己要遵守紀律……長此以往,他們便漸漸地成為了可以自理和自立的新一代學生。
讓學生給自己打分,這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經過一個學期的“計分卡活動”,我班的學生大體上在“智育”和“德育”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班風、學風都有嶄新的喜人面貌,其中有我班陳心如同學代表興業縣沙塘鎮到玉林市教育學院參加全國中小學生英語復賽,還有王晶晶同學在創新作文征文中,獲得縣二等獎,在期末測評中,我班學生成績進入了全鎮同年級第一名,所以我想教師育人,只要肯用心,就能找到有效可行的方法,使工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