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硃書

近日,金澤鎮大豐場的鎮人大代表鄒娟珍家的客堂間里特別熱鬧。“金鷹南路地面年久失修,多處出現坑坑洼洼,對車輛、人員進出,會有安全隱患……”“有的人家濕垃圾里水分太多,容易造成垃圾車滴漏,天一熱,味道難聞死了,要倡導大家減少濕垃圾水分……”聽著好像是村委會在開會議事,走近一看,原來是鄒娟珍正在自己家的客堂間里接待選民。只見她與村民們圍坐一圈,一邊喝著茶,一邊“嘎山湖”,氣氛相當熱烈。
以往,農村的客堂間是村民用來招待客人的地方,鄰里街坊常常聚集到某家的客堂間閑話家常。如今,客堂間又有了新內涵,金澤鎮人大將代表聯系選民的“手臂”進一步向前延伸,讓代表在農戶家中的客堂間里接待選民,實現了代表與選民聯系的“零距離”。
直面實際 探索聯系新模式
2017年以來,青浦區人大常委會圍繞代表聯系選民,通過出臺實施辦法、召開推進會、開展常委會領導走訪調研和代表工作室跟蹤推進等方式,多措并舉推動代表聯絡站規范化建設、常態化運行,并實現從“建起來”到“轉起來”的提升,代表與選民的聯系得到進一步加強。
但在農村地區,由于行政村的劃并,有的代表聯絡站服務半徑太大,集中一處設置不便于區域內偏遠地方的選民上門反映情況。為方便代表就地聯系選民,打通代表聯系選民的“最后一公里”,區人大常委會鼓勵并支持鎮人大、街道人大工委將代表聯系選民的站點向最基層延伸,探索在村民家中、選民群眾的身邊建立代表聯系點。在此背景下,作為代表聯絡站的延伸,客堂間里的代表聯系點應運而生。
“在家接待選民,就好比鄉里鄰居來家做客,少了一份開會的儀式感,多了一份聊天的生活味,可以讓人更加暢所欲言。”鄒娟珍說。
就近聯系 溝通交流更緊密
鄒娟珍所屬代表聯絡站地處金溪社區,區域內除了集鎮區之外,還包括大豐、水產、新征、解放等多個自然小區。平日里來參加選民活動的主要是附近的社區居民,那些稍遠一點的農民、漁民很少會來。現在把聯系點延伸到村民家門口,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找到代表,方便選民就近參加活動,極大拉近了代表與選民間的距離。
客堂間憑借其特有的“熟人效應”,吸引了鄰近村民。現在,選民群眾往代表家里走動,與代表一起說事議事變得更加頻繁。依托客堂間,代表們向選民宣傳黨委政策、政府工作,更好助推中心工作,客堂間成為了村民學習和交流的新場所。設在村民家門口的聯系點,也同樣形式豐富。代表不僅在自己家中接待選民,還時常借助設在鄰居家的“婦女微家” “睦鄰點”等多平臺與選民互動交流。
主動回應 為民代言勤履職
“離家近、便當、隨時隨地”是附近村民對客堂間代表聯系點的評價。平日里大家在一起“嘎山湖”,“農民建房、河道保潔、交通設施、環境治理……”這些關乎百姓生活的日常點滴都會被提及。在金澤鎮人大辦負責人看來,把代表聯系選民的觸角延伸到村民家里,既拓展了聯系選民的渠道,縮短了代表與選民的距離,同時也推動了代表履職常態化,能夠更好地發揮代表作用。
在客堂間,代表們第一時間收集社情民意,一些問題被及時發現,并終獲解決。2018年,鄒娟珍在接待選民時發現,大豐新姚籪交通不方便,村民一直期盼村內通車。隨后,她與鎮人大代表徐連弟多次到大豐路調研,并抓住大豐路計劃“白改黑”契機,先后以兩件代表建議促成大豐路道路拓寬進而實現大豐新姚籪2019年補充公交通車。諸如此類,一樁樁難事煩事的解決、一件件小事實事的落實,獲得了選民的信任,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村民走進了客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