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017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正式以法律形式確立了檢察公益訴訟制度。2017年7月1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關于促進和保障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決定》出臺,明確檢察機關要依法開展生態環境領域的公益訴訟,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提供司法保障。崇明區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堅持監督與支持并重,全力助推檢察機關履行監督職責,維護公共利益,保障人民權益,推動法治建設。
專題調研,推動優化公益訴訟工作格局
近年來,崇明區人大常委會多次聽取區人民檢察院關于公益訴訟工作情況的匯報,實地察看派駐重要生態承載區生態檢察工作站,召開政府部門、人民法院、鄉鎮等多方面參加的專題座談會,廣泛聽取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對檢察公益訴訟工作中存在的機制不健全、協作配合難、社會知曉度不高等問題提出了改進的意見和建議。2017年12月,區人大常委會、政法委、法院等13家單位召開崇明區公益訴訟工作專題會,會上,區人民檢察院與區農委、規劃資源、環保等8家行政機關簽署了《關于建立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工作協議》,進一步凝聚公共利益保護共識、增強公益訴訟工作合力。
跟蹤監督,助力提升公益訴訟辦案質效
2018年以來,區人民檢察院共梳理、收集、發現公益訴訟線索250件,立案138件,實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英烈權益保護等多領域覆蓋。為強化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增強其剛性和約束性,崇明區人大常委會將檢察建議辦理及落實情況列入重點監督范圍。經統計,檢察建議行政機關回復率、整改率達100%,全區檢察公益訴訟整體辦案規模和辦案數位居全市前列。其中,東風西沙水庫水源地保護行政公益訴訟獲評上海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最高檢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第三批)。
代表參與,凝聚公益訴訟更強合力
崇明區人大常委會充分利用人大代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優勢,發揮其前沿宣傳員的作用,引導人大代表廣泛參與到公益訴訟工作中。區人民檢察院不斷完善代表聯絡機制,建立2個區人大代表微信聯絡群,定時推送公益訴訟重點工作情況,積極邀請區、鄉鎮人大代表旁聽公益訴訟相關案件庭審,并參與案件調查、公開聽證、專題視察,觀看案后綜合治理網絡直播等,主動聽取代表們提出的寶貴意見,切實保障代表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作出決定,探索創新崇明公益保護模式
今年3月4日,崇明區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作出《關于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服務保障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是區人大常委會近年來第一次以決定的形式對檢察工作作出的重大事項決定,也是上海市首部區級人大出臺的關于支持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該決定結合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定位和發展需求,明確檢察公益訴訟可以探索的范圍和重點關注的領域;總結固化司法實踐經驗,明確探索檢察長與河(湖)長、環長、路長、林長的“四長”協同機制;強調特定犯罪行為的事前預防;注重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強調完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平臺;要求區人民檢察院、區監察委、審計部門積極探索建立案件線索移送機制,增強監督合力。決定的出臺為檢察公益訴訟更好服務保障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區人大常委會監督和支持下,區人民檢察院主動融入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大局,主動服務“生態崇明、美麗崇明、幸福崇明”建設,在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區人大常委會將加強對決定貫徹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綜合運用專題調研、執法檢查、代表視察、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等多種方式,監督和支持區人民檢察院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作用,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